上下五千年最牛老师 ——圣人孔子
历史上有一个人,年轻时曾做过仓库管理员,也做过饲养牛马的小吏,后来居然转行做了老师。他做老师之后,桃李满天下。他的思想甚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众多学者。可以说,他从一个普通的仓库管理员,升级为人们精神宝库的管理员。
清晨,一个简陋杂乱的庭院里,传出了稚嫩的童声。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亡父。愿我长大后当一名好官,能令人民安乐、国家富饶。”
只见一个孩童正跪在长桌前,将双手高举过头,眼睛虔诚地望着天空,有模有样地跪地磕头、许愿。
过路人看见,都疑惑地问:“孩子,你在玩什么呢?”
“我在祭祀我父亲,”小孩指着桌子上摆着的石头,说道,“这些都是祭品 。这个是酒,那个是吃的。”说完,他又开始恭敬地礼拜。
过路人见这孩子如此认真地祭祀,不禁觉得好笑:“游戏而已,何必这么认真呢?”
“礼仪之事,不可马虎!”
这个孩子就是孔丘。
据传,孔丘生下来时就有异相。有古书上将他的长相描述为:长着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如反宇。
反宇就是反过来的屋顶。通常,我们看到的屋顶是中间高,两边低。反过来的屋顶就是中间低,两边高,就像两个小山丘。这就是说孔子的脑门儿中间低,两边高,也是孔丘这个名字的来源。
孔丘两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就去世了。父亲死后,孔丘和他的母亲便失去了家族的庇护,被赶出家门。孔丘甚至连父亲埋在哪里都不知道。他跟着母亲就在曲阜阙里住下了,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
家道中落,又没有资格承袭官爵,孔丘从小就干着很多贵族子弟不屑干的杂活儿,如扫地、砍柴、推车、洗衣、挑担等,什么样的活儿他都干过。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孔丘从小就比别人更坚强。不管遇到多大的苦难和挫折,他都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
尽管这样,当孔丘的母亲去世时,他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水,失声痛哭。正当他抱着母亲的墓碑抽泣时,远处忽然传来了钟磬之声。
孔丘循声上前眺望。原来是鲁国的头号大贵族季氏正在大宴宾客。
看着门庭若市的季府,孔丘想起了早已去世的父亲。他的父亲叔梁纥生前也是一名贵族。
这时,他突然想:“季氏大宴宾客,宴请的贵族里,一定有父亲的故人和族人。如果能从族人那里打听到父亲埋葬的地方,不就可以把母亲和父亲合葬在一起了吗?”
想到这里,孔丘不顾身上还穿着的孝衣 ,就向季府跑去。
可就在孔丘刚走到季府门口的时候,却被季府的家臣阳虎拦住了。
“我们大人今天大宴宾客,士级以下人等不得入内!”
“可是,我身上也有贵族的血脉。我父亲是士级的!”
阳虎上下扫视着孔丘,身披麻衣,腰上还系着孝带。
“那你父亲呢?现在身在何处?”
“他已经去世多年了……”
“小孩儿,去去去!回家守孝 去,别在这儿添乱。”
就这样,孔丘连季府的门都没进去,就被轰走了。
此时的孔丘感到了无比的屈辱。这件事让他看到了贵族与平民地位的悬殊,也让他逐渐意识到了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是多么不容易。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就要努力学习做人和生活的本领。
这一年,孔丘十五岁。
又过了两年,孔丘的人生因为一个人发生了转变。
这个人就是孔丘的“伯乐”——孟僖(xī)子。
孟僖子是鲁国的第二号大贵族。他经常和季氏唱反调,早就听说季府的家臣宴请宾客的时候,把一个披麻戴孝的孩子拦在门外,因此对孔丘特别留意。
孟僖子派人一打听,得知这孩子竟然是贤公的后代。
孔丘的祖先本应继承宋国的君位。但是,他的祖先把江山让给了亲弟弟。如果不是因为宋国的宫廷内乱,孔丘的家族应该代代都是君王的辅臣。
孟僖子本打算派人去找孔丘,却突然得到鲁国国君鲁昭公传来的号令——出国访问。
孟僖子到了楚国,发现像楚国这样的蛮荒之地,居然礼仪周全,甚至远远超过了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于是,孟僖子感到自责,深以为耻。
他回到鲁国之后发奋学习周礼。可是他的岁数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虽想复礼救国,却力不从心。
这时,孟僖子突然想到了孔丘:那个小孩儿年纪轻轻便注重礼节,更何况是贤公后人,如果让我的两个儿子拜他为师,复礼救国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临终前,孟僖子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yú)?吾即没,若必师之。”
意思是:“我听闻孔丘是贤公的后代,贤公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是才德显达的人。如今孔丘年少而好礼,不就是这个才德显达之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以孔丘为师。”
孟僖子说完这话,便撒手仙逝 。
孟僖子死后,孟懿子和他的弟弟南宫敬叔便去向孔丘学礼。
这一年,孔丘十七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当老师。
一转眼,又过了三年,孔丘二十岁了。此时他已有了家室和儿子。为了谋生,孔丘不得不挑起更重的担子,开始找工作。
然而造化弄人,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居然就是帮着季氏看管仓库。
尽管这样,为了生计,孔丘不得不放下当年的屈辱。本来就不在乎职位鄙贱的他,在工作上更是认真仔细、尽心尽力。
管理仓库,看似容易,要做好却很难。孔丘的前任就是因为管理混乱和有贪污嫌疑而被季孙氏辞退的。
在担任仓库管理员的日子里,孔丘料量 升斗 、会计出纳,全都做得清楚明白。
这件事传到了季氏的耳朵里。季氏没想到,年轻的孔丘竟有这样处理事情的能力,于是委派了他第二份工作——乘田 。
乘田比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更不好干,因为这是一份负责饲养放牧牲口的小吏工作。
好在,孔丘年纪轻轻,却身材高大。这个时候的孔丘身高九尺,以现在标准来看,至少是一米九。他身大力不亏,再加上肯动脑筋,晨夕饲养,赶出牵进,清扫洗刷,很快就把乘田这份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不过,此时的孔丘,并不甘心只做饲马喂牛的小官。他始终认为,只有做学问才是正事。
所以,他边工作,边授徒。到了二十七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开办了自己第一所私人学校,向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传授“六艺”。
六艺就是指当时学校的教学科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个部分。
礼,就是礼节、礼仪,相当于现在的德育课;乐,是乐器,相当于音乐课;射,是射箭,就是训练保家卫国的本领;御,是驾驶马车;书,就是认读、写作的能力;数,是算术、数学。
也就是说,孔丘的私人学校,开办了六门课程,分别是:德育、音乐、射箭、驾驶、语文和算术。
这是第一所私人学校。来求学的人,不分门第 高低,不管是贵族还是贫民,都可以入学。因为孔丘知道,每个人都有求知欲,六艺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贵族子弟。所以他的学校一开,就颇受欢迎,弟子也越来越多。
这些弟子中,有年长于孔子的,有官大于孔子的,有善于经商的,有善于打仗的,有善于外交的,也有原来做强盗小偷的,真是各不相同。而孔子上课也是因人而异。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答案也不同。这就是因材施教。
这一年,孔丘三十岁,已经被众弟子尊称为孔夫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可见孔子也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当中,调整自己的思想。
他回首望去,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而直到七十岁,他才完整地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
想要推行仁义,只是开办学校,是很难成功的。仁义必定是上仁下义。如果国君对百姓没有仁爱之心,百姓必然民不聊生。最后官逼民反,社会动荡,百姓和百姓之间也就不存在仁义了。孔子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个道理,才周游列国,拜见了七十二君。目的就是从上层推行自己的仁政理想。
然而,或许是因为时局不对,又或许是因为当时孔子的思想太过超前,不符合各国施行霸道、王道的主张,孔子一直没有说服任何一个国君。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宣传仁礼之政。
“没有工作不要紧,职务不高也不要紧。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才有了孔子废除人殉(xùn),以君子面见南子,割不正不食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孔子逝世之后,他的智慧被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收录进了《论语》这部书中,流传后世。一部《论语》,不知蕴含了中国古人的多少智慧。
北宋的著名丞相赵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如果你真的理解并且掌握了《论语》当中的一半智慧,就可以治理天下了。
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足以看出《论语》对中国后世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 元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元朝建国后如何统治中原地区?
- 蒙古帝国扩张的版图有多大?蒙古帝国为什么取国号为“元”?
- 宋高宗是个怎样的人?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 金国和宋军共灭辽后,为什么金国要反攻大宋?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金国的战力究竟有多厉害?
- 澶渊之盟是怎么发生的?澶渊之盟代表了北宋怎样的外交立场?
- 宋辽战争宋军为何一败再败,从主动进攻走向了战略防御?
-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北宋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为什么也会出现社会危机?
- 宋朝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弱宋?大宋的尚武精神为何流失?
- 赵匡胤:“我当皇帝是被你们逼的”,赵匡胤称帝是被逼迫的吗?
-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久?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 大唐的文化、科技发展如何?大唐有哪些世界之最?
- 唐朝的外交有多厉害?大唐对各国的外交政策如何?
- 隋唐通过什么措施促进经济大繁荣?隋唐的商业构造是怎么样的?
- 三省六部是指哪三省、哪六部?三省六部的职责是如何分工的?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到底有多繁荣?
- 隋炀帝杨广修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玩?李建成真的是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