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国君(二): 他是最可能灭秦的人 ——赵武灵王乔装入秦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赵武灵王赵雍,是一个很有创新精神的君王。为了发展骑兵,他每天都带头穿胡服上朝。慢慢地,在赵国,穿胡服就成了一种新时尚。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擅长闪电作战。战士们骑着,背着弓箭,疾速奔跑。通常,当敌人往马身上套战车时,赵国的骑兵已闪电般直击敌营的心脏了。自从有了骑兵,赵国军队在战场上便所向披靡(mǐ),战无不胜。这使赵国的版图得到了扩大,成为当时与秦国不相上下的大国。伴随着赵国的强大,赵武灵王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他的梦想从“强国”变成了“统一天下”。

这一天,一道如火的闪电将天空劈成两半,大雨里一队赵国骑兵慌忙跑过。他们一边奔跑着,一边警觉地四处观望着,像是在着急赶路,又像是被人追杀。马队中间的马车里,端坐着一个十七八岁面目清秀的少年。他就是在燕国做质子的秦国公子稷。

质子,就是人质。古代,两国之间为避免战争往往会派一个人质到对方的国家去。这个人质可能是王子,也可能是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只要手握质子,就不怕对方的国家背叛自己了。因此手里有质子,在国与国的争斗中,能起到非常好的制衡作用。

可是秦国的公子为什么会突然坐着赵国的马车离开燕国?他这是要去哪儿呢?

“报——”赵国王宫内,传令官一阵小碎步快走上殿,向赵武灵王禀报:“启禀大王,秦武王薨。”

赵武灵王听了很是诧异:“这是怎么回事?”

“据传,武王是举鼎绝膑 而死。”

听到这个消息,赵王表情里闪过了一丝喜悦,沉吟了片刻,低声说道:“我们的机会来了。”

此时,赵王已经在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完美的灭秦大计。

“去拿寡人的符,速派一支骑兵去燕国,将公子稷接来,一刻也不能耽误。”

“是!”

传令官接过虎符,快步走出殿去。

这时,大臣肥义问道:“大王想安排公子稷继承秦国王位吗?”

“正是。秦武王死得如此突然,秦国必定会陷入子嗣争位的混乱局面之中。我们如果能扶持公子稷即位,并且让他乖乖听我们的话,那么,秦国就不再是我们可怕的敌人了。”

“大王圣明!”肥义赞叹道。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军队实行的是奖励军功政策:一个普通士兵,根据杀敌的数量和参加战斗的次数,可以被封作大小不同的官,还能分田地,为家人带来荣耀和富足的生活。军功显赫的士兵甚至能被封爵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过上好日子。这种军功授爵制,可以激励秦国的士兵奋勇杀敌,争相建立自己的军功。

疯狂的国君(二): 他是最可能灭秦的人 ——赵武灵王乔装入秦

与此同时,秦国还在不断地改进武器装备。那时,秦国的兵种已经有了步兵、战车、骑兵之分。军队人数多的时候能达到“带甲之士百万”。有这么一个强大的邻居虎伺在自己身边,别说赵武灵王,就是赵国的普通百姓心里也会不安。

就在此时,好战的秦武王却突然薨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赵国削弱秦国的绝好机会。

于是,在赵王的安排下,赵国将士快马加鞭地把在燕国做人质的秦公子稷送回了秦国,并助其做了秦王,也就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不过是个十八岁的少年,故而,朝政大事皆由他的母亲芈(Mǐ)月在背后指导。芈月,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大秦宣太后

秦昭襄王上任以后,秦赵两国和平相处,一时风平浪静。可是,赵王灭秦的计划,却从未停止。

其实,赵王早已暗暗将赵国军队的主力布置在西北边境,就像悬挂在秦国头上的一把利刃。他的设想是发挥骑兵速度快、对后勤依赖小的优势,从云中、雁门出兵,千里奔袭直达秦国的都城。赵武灵王相信,这种闪电战式的进攻方式一旦实施,定能大败秦国。灭了秦国的国都就等于灭了秦国,到时,赵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

但是,想要成功还缺少一样东西——带有秦国兵力分布情况的“地图”。赵王要知道自己的骑兵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

于是,公元前298年,也就是秦昭襄王继位后的第十年,赵武灵王说服了宣太后,任用赵国人楼缓为秦国丞相

在当时,让其他国家派遣的人做本国的高官,是两国相互友好的表现。因为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芈月自然也不好推托,毕竟赵武灵王对秦昭襄王有恩在先,更何况芈月还打听到楼缓是个人才。接受楼缓,既能与赵国维持友好往来,又能得到一个好丞相,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楼缓便带着随从,从赵国出发了。马车平稳地行驶在前往秦国的道路上。

路上,只听驾车的随从说道:“咱们多走几日,把沿途的情况都记录下来。进城后也不要急着见秦王,要先了解政务,和秦国的高官们逐一见面。这样,他们当中谁厉害,谁是什么样的性格,咱们就一清二楚了。”

马车之内的人答道:“是,大王。”

听到这话,随从不禁皱起了眉毛,说道:“你又忘了。此行出来,寡人是你的随从,可别露馅儿了。”

听闻此言,楼缓立刻挺直腰背,收回作揖的双手,肃穆威严起来。

原来这驾车的随从不是别人,正是赵雍。

“丞相楼缓到——”

只见以楼缓为首的赵国一行人,缓步走上殿来。

大殿之上,秦昭襄王见到来人,沉着一张脸,问道:“楼缓,赵国可害怕我大秦?”

这问题着实令楼缓有些为难。答赵国不怕,会惹恼秦王,恐怕日后会招来杀身之祸;答赵国怕大秦,赵武灵王此刻就在自己的身后,又有辱国格,这也无法交代。

面对如此两难的问题,楼缓缓缓说道:“回大王,赵国自从推行胡服骑射制度以来,兵力增强数倍。十年前,秦武王突然去世,正是赵国国力强盛、秦国混乱之时,赵王并没有趁机攻打秦国,而是协助大王您日夜兼程,回国继位。如今,赵王又派在下前来辅佐您。您觉得赵国怕不怕秦国呢?”

这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立刻打消了秦昭襄王的疑虑,又令秦昭襄王感念了当初的恩情。不过,秦昭襄王和宣太后都注意到一个小小的细节,楼缓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经意间,眼神瞄向了身后一个身材高大、气宇不凡的随从。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让他们察觉到了楼缓眼神中的敬畏和紧张。

这也不能怪楼缓。在觐见秦王的前一天晚上,赵武灵王突然提出要和楼缓一起上殿,对此,楼缓是极力反对的。赵武灵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看看这位被自己扶持起来的秦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闻此,楼缓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楼缓害怕什么呢?

原来,此前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过。当年,楚怀王来秦国见秦王,却被秦昭襄王扣在秦国,到死都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从此,各国国君都不敢到秦国访问。这次,赵武灵王一旦被识破身份,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楼缓不禁跪下来哀求:“大王,臣认为您万万不可上殿。倘若只是为了看看这秦王是何人,臣可以代劳,回来再向您禀报。您上殿若是被他识破,恐有性命之忧,岂不是得不偿失?”

“寡人一定要亲眼见见秦王和宣太后,探探他们的才能。这直接关系着赵国对秦国的用兵之策。你明天千万不要穿帮,尤其是眼神。记住,寡人只是你的一个随从,千万不要对寡人有丝毫另眼相待之处。”

当天晚上,一想到灭秦大计指日可待,赵武灵王兴奋得难以入睡。

可是第二天,在大殿之上,楼缓难免紧张,不经意间还是露出了破绽。

这时,秦昭襄王毫不客气地问道:“楼缓,你身后的这位高个儿随从气宇不凡,是何人?”

“此人自小无父无母,臣发现他聪颖过人,便带在身边。因为读过些书,自然有些气质。大王,臣初来秦地,可能有些水土不服,此时头痛欲裂,先请告退。”楼缓随机应变道。

好在当时秦王和宣太后只是好奇,并没有多加追问。楼缓便带着众人匆匆告辞。

回到住处后,楼缓便立刻安排马车,拿出丞相令牌,将赵武灵王送出了秦国。

而此时,另一边的宣太后和秦王还是觉得不对:楼缓的随从怎么看都绝非等闲之辈,想来八成是赵国的一个大人物,前来窥探军情,便派人邀请楼缓与那个非凡的随从晚间去做客。然而,到了晚上,前来赴约的却只有楼缓一人,随从早已不知去向。

“楼缓,你的那个随从为何没有一起来?”见随从没有同来,秦昭襄王问道。

“回大王,白天在殿上他行为失礼,臣就把他遣送回赵国了。”楼缓缓缓答道。

宣太后一听此话,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只见她匆匆离席,点了一拨将士,叮嘱道:“这个随从一定是赵雍!快,派最快的马去追,务必追上!带不回来,就杀!”

随着一声战马的嘶鸣,一队秦军快马加鞭,向城外追去。他们个个装备精良,身上都背着弓箭。他们接到的命令是:“追上丞相的马车,将人带回秦国,或者杀掉。”

领命后的秦兵一路狂奔。终于,他们见到了远处一辆行进中的马车。马车沉重,木轮在地上发出咣啷啷的声音,哪里跑得过快马。眼看要追上了,骑马的秦兵便举鞭猛抽了一下坐骑。这鞭响之声,在夜晚城外静谧的林荫路上显得甚是清脆。

“站住,秦王有令,跟我们回去!”秦兵对着马车喊道。

只见车里的人掀起了门帘,一个一身随从装扮的人说道:“楼丞相遣我回国,又怎么会让我回秦国呢?”

“这是秦王的命令,违者格杀勿论!”

当时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手机。于是,仅凭着一幅潦草的画像,秦兵就稀里糊涂地将马车和假的赵武灵王带回了秦国。而真的赵武灵王,却早已和保护他的士兵们一起骑快马回了赵国。

不久,赵武灵王果然通过楼缓,成功拿到了秦国的兵力分布图。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离开秦国的第三年,攻打秦国的事情万事俱备了。这一次,赵武灵王准备将自己悬在秦国头上的这把刀,斩下去。假如当时一切按照他的计划实施,中国历史定将会被改写,统一六国的很可能不是秦国,而是赵国。

只可惜,赵武灵王那些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军事部署上,却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和内政。就在他的野心从强大赵国到争夺天下的时候,他亲生儿子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他的儿子已经不想再做公子了,而是想把自己父亲废掉,自己来当王。于是,在猝不及防之际,赵武灵王的儿子突发奇兵,把赵武灵王软禁了起来。于是,完美的灭秦大计还没来得及实施,赵武灵王就被自己的儿子围困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

一个伟大的君王,一个伟大的梦想,就这样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