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 ——缇萦救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肉刑是一种残害犯人肉体的刑罚,包括在犯人脸上刺字、割鼻等刑罚。这种酷刑在秦朝广泛使用,一直延续到汉初。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百姓大多待在家中纳凉,大街上很少看到人影。可是临淄郡一条破旧的街巷里,却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中有年迈的老人、瘦弱的青年,还有怀抱孩子的女人。他们有的咳嗽不止,有的捂住身体某个部位紧皱眉头,有的气色虚弱。他们的眉眼中都带着期盼,步伐随着人流一点点向前。

往队伍的最前方眺望,有一张榻案,一边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边坐着病人。老者手搭病人的腕部,时而闭目切(qiè)脉 ,时而与病人交谈。交谈结束,便让身边的小童把配好的草药包好,递给病人。在这一来一回中,老者没有收取病人一枚铜钱。

最后一个病人接过草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

“神医啊!您的大恩大德,老朽永世不忘啊。”

还未离去的其他病患也跟着跪倒在地。

“大家快快请起,身为医者,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啊!”

这位神医,名叫淳于意,曾经做过管理朝廷粮仓的官儿。他自幼热爱医学,为学医,他访名师、拜高友。最后,为了专心于医术,竟然辞去官职,不顾家产,长期在民间行医。由于淳于意的医术精湛,名声传遍大街小巷,各个王侯贵族都想把他招到自己的府邸,他却拒绝了。为此,淳神医得罪了不少人。

就在淳于意搀扶病患的时候,一队狱卒 冲了进来。为首的头目大声说:“淳于意,你犯了杀人大罪,跟我们去衙署走一趟。”

淳于意眉头一皱:“不知老夫所杀何人?”

“少说废话,到了官寺衙署,你自会清楚!”

说着,不管三七二十一,狱卒们把淳于意套上镣铐,带走了。

大堂之上,县令大人一拍桌案:“大胆淳于意,竟敢拒为病人治病,导致病人黄毅病重致死,你可认罪?”

淳于意一愣:“黄毅?大人,那黄毅是本地的名商巨贾,他气喘头痛,乃是患了肥胖症的缘故,只需要调节饮食、舒活筋骨,自可恢复,确实不用老夫开药啊。”

“胡说!现有名医高老先生亲笔诊断为证,是你拒不开药,延误病情,岂容你抵赖啊!淳于意啊,你过去曾任太仓令,应该熟悉我大汉刑律,你耽误病情致人死亡,还砌词狡辩,本官现判你肉刑,押往京城,秋后行刑。退堂!”

所谓肉刑,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或者割去鼻子、砍去四肢,是非常残酷的刑罚。按照汉朝初年的律令,凡是做过官儿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由于淳于意做过太仓令,做过管粮食的官儿,自然要被押往京城了。

次日,淳于意的五个女儿前来送行。

城门外,守门士兵在盘查狱卒的出城凭证,只见旁边的淳于意身着囚衣,手脚戴着镣铐,发髻散乱,大大不如之前那般精神抖擞。

淳于意看着面前的五个女儿,一个个哭哭啼啼,不禁长叹:“唉,怪我没有儿子呀,遇到这种危难,身边一个帮忙的都没有。”

淳于意最小的女儿叫缇萦(Tíyíng),刚满十五岁,她听父亲这么说,本来心情就非常悲痛,突然在这种悲痛之情中涌出了一股子倔强:“谁说没有用?女儿一样可以为爹爹申冤!”

押解淳于意的两个狱卒上下打量缇萦,见她虽然身形消瘦、小巧玲珑,但是眉宇间透着一股子轩昂之气,一双明亮的丹凤眼里,充满坚毅。

“这小丫头口气不小啊,你爹爹已经被判了肉刑了,谁也没办法为他翻案。”

“那,天下谁说了能算,我就去找谁。”

“哈哈,那你只能找当今皇帝陛下。可是,陛下怎么会见你一个小姑娘呢?”

“那我就给陛下上书 。”

就这样,缇萦也不管两个狱卒愿不愿意,她跟着狱卒和父亲一起,踏上了前往京城长安的道路。

从临淄城到长安,足足两千多里路。每到一座城池,狱卒们都住在当地官府开设的驿馆,他们也有官家发放的粮食。可是缇萦父女就不一样了,一路上只能靠着临行时带的干粮填饱肚子,渴了就等下雨天,用手接雨水止渴。

白天赶路,累得气喘吁吁,到了晚上,缇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狱卒们睡在温暖的床榻之上;而自己呢,则与父亲在棚里睡铺盖。然而,缇萦却没有一丝抱怨。

终于,在一天中午,他们到达了长安。

这时候,缇萦被拦在了牢房之外,看着被狱卒押进牢房的父亲,她坚定地说道:“爹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向陛下上书,救您出来!”

长安大街上,人群涌动,叫卖之声不绝于耳。缇萦按照路人的指点,来到皇宫门外。她沿着皇城一直向南走,直到看到了一扇门。

缇萦叩打门环,只见一个身着红色官服的男子把门打开。这男子一脸惊讶,他没想到敲门的竟然是个小姑娘。

“小姑娘,请问你敲司门所为何事啊?”

原来在汉文帝时期,为了可以让百姓有言可谏,专门在皇宫南边儿成立了一个信访办事处,叫公车处。并且有专门接待信访百姓的官员,叫作公车司马令。那司马门当然就是公车处的大门了。只要受到冤屈就可以来这里上访,公车司马令会让他们写信,而最后写的这些信,都由公车司马令整理起来上奏给皇帝。

缇萦眼前的这个男子,就是负责接待信访的公车司马令——张释之

缇萦上下打量着张释之,眉清目秀,有些消瘦,不过言谈举止中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我父亲进了牢狱,要遭受肉刑,我想上书给皇帝陛下,替父申冤把我父亲放出来。”

“哦?既有冤情,那你就进来吧。”说罢,张释之便请缇萦进了信访办事处,给了她竹简和刀笔

缇萦认真地在竹简上写着字。古时候认字写字的女孩儿并不多,这让张释之感到非常好奇,他仔细看着缇萦写在竹简上的内容。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 ,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 ——缇萦救父

竹简上内容的意思是:“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当地人都说他是个清官。如今犯了罪,应当受到肉刑的处分。可是我不但替父亲伤心,也替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被砍去了脚就成了残废;被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修复了。我愿意被官府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请陛下开恩!”

张释之看到这儿,顿时对眼前这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刮目相看,这真是一个聪明又有孝心的女孩儿啊!

于是,待缇萦离开之后,张释之立刻将此书上奏给汉文帝。

汉文帝看到此书,不仅赞赏缇萦的一番孝心,还对肉刑进行了反思:“犯了罪,应当受罚,这是没话说的。可是受了罚,得到了教训,就该让他重新做人。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了字,或者毁了他的肢体,确实有些过分。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向善?我想废除肉刑,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刑罚来代替肉刑呢?”

有人提议:“陛下,不如废除脸上刺字的肉刑,改为做苦工;废除割去鼻子的肉刑,改为打三百板子;废除砍去左足或右足的肉刑,改为打五百板子。陛下觉得如何呀?”

“嗯,此意甚好!”

于是乎,汉文帝下诏,正式废除肉刑。小姑娘缇萦不但救了自己的父亲,也为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

当然,汉文帝减轻刑罚,一开始,有人怕这样下去犯法的人会越来越多。可是正相反,犯法的人居然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