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璀璨文化 ——魏晋科技文明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魏晋时期不仅出现了竹林七贤、王羲之等文人墨客,还涌现了一批科技人才,在数学、农学、地理学领域有许多突破和创新。

这篇故事,我们讲北朝的一位农圣——贾思勰(xié),和南朝的商人兼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

贾思勰这个人非常神秘。关于他的出生、成长过程,正史都没有任何记载。人们只能在他的著作《齐民要术》 当中,找到一个非常简短的署名——“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这短短十个字,就是他留给后人的自我介绍。

从署名推测,贾思勰生活在后魏,做过高阳郡的太守。后魏,就是北朝的北魏王朝,这样称呼是为了区别于曹丕建立的曹魏。但是,这么简短的记载,并不妨碍他在历史上留下“圣”的美名。赋予他“农圣”这一称号,是因为皇皇十一万字的《齐民要术》记载了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贾思勰在书中说:治理天下,最紧要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使民众富足文明。他看到,在风调雨顺的太平之年,百姓们辛苦劳作;若是遇上天灾人祸的凶年,百姓们怕是就要颠沛流离、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基于这种悲悯的情怀,贾思勰走访各地,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经验,最后都整理在《齐民要术》中。从蔬菜作物、动物养殖,到果树林木、制酒作酱,无所不包。书中,关于谷物的记载就有八十六种,足见贾思勰走访地域之多、翻阅经典之众。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不仅指导了中国后世千千万万耕种的百姓,唐朝的时候,这本书还传到了日本。后来,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叫山田罗谷的日本人,专门为《齐民要术》做了简单的校注。他在自己校注版的序言里说:“我从事农业生产三十余年,凡是农家生产、生活上的事,只要向《齐民要术》求教,依照着去做,没有一件不成功的。尤其是关于农业生产的切实指导,可以和很多老农民的经验媲美。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这部书。”

日本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写了很多文章来研究《齐民要术》,甚至形成了专门研究《齐民要术》的“贾学”。所以,贾思勰真是当之无愧的农圣。

北朝有贾思勰,南朝也有一位高人。他是一位大数学家、大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他叫祖冲之。

祖冲之的爷爷是刘宋王朝的大匠卿。大匠卿是一个官职,负责掌管工程建筑。他对天文、历法、数学,都很有研究。祖冲之小时候就听爷爷讲这些科学技术上的事,也跟随在朝为官的父亲阅读经书典籍。在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祖冲之对后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圆周率 确定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了小数点第七位的科学家。

圆周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数值,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但凡涉及圆的一切问题,都离不开圆周率。如何正确地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个时候没有计算器,更没有电脑,在那个只有纸笔的年代,祖冲之借助一种叫作算筹 的小木棍把圆周率算到了这个程度,不知道要反复推演多少遍,熬过多少个春秋

乱世中的璀璨文化 ——魏晋科技文明

据说,当时推算圆周率,是祖冲之和他十一岁的儿子共同完成的。可以想象,爸爸和儿子趴在地上,大小两个脑袋凑到一起,专心测量、演算的场景,就像父子俩在一起玩玩具。祖冲之的儿子叫祖暅(gèng),后来也成了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除了计算圆周率,祖冲之还设计制造过指南车。

指南车就跟指南针一样,是指示方向用的。只不过指南车不用磁石,而是靠齿轮带动车上小木人的手指,它指到哪个方向,哪里就是南。传说,在上古时期黄帝就是用指南车,打败了蚩尤。有史料记载的指南车,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后来失传了。直到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攻打北方时,在战利品中,发现了一辆毁坏的指南车。只是很可惜,木人的手指已经不能随着方向转动了。直到六十多年后,祖冲之才修复了这辆指南车。

不仅如此,他还用铜重新做了一辆指南车,转动起来非常灵巧,无论怎样转弯,木人的手都指向正南方。

除了指南车之外,祖冲之还设计制造过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千里船。据说这种船行驶起来不靠风,不靠水,不靠人力,还能日行百里。至于这种船到底如何行驶,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千里船的制造方法如今也已失传。

在农业方面,祖冲之还发明了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农具,叫作水碓磨 。在生活方面,他还发明了用来计时的仪器,叫作漏壶 。由此可见,祖冲之是一个大发明家,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有的话,祖冲之一定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人。

祖冲之不仅数学造诣高、发明技艺巧,还懂得天文知识,编写过历法。星空中,就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叫祖冲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