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写不出的“字” ——书圣王羲之
前面的故事中已经介绍了文圣孔子、武圣关羽。本篇故事将要介绍的是书圣——王羲之。
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会稽郡山阴县的郊外,微风习习,竹浪闻莺。太阳升起一竿多高的时候,竹林里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不一会儿,一群文士模样的人出现在林间的小路上。
他们个个宽袍大袖,举手投足温文尔雅,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其中一个人尤其惹人注意,他四十出头,既庄重严肃,又潇洒飘逸。此人就是会稽郡的最高长官王羲之。跟在他身后的人,都是东晋帝国的风流名士。
汉魏以来,每逢三月初三,文人雅士都会寻觅一个风景秀美的去处举办集会,或谈论书画,或切磋学问,或吟风弄月,或畅怀清谈。这种聚会,当时叫作“雅集”。
前面介绍的竹林七贤也经常聚会于竹林之中,这也是一种雅集。
这一次,王羲之把四十一位名士聚集到了山阴县郊外的兰亭。兰亭不远处,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众人来到小溪边,众人分宾主坐定。王羲之的随从摘了一片大荷叶,然后把盛满酒的木制酒杯放在了荷叶之上。他们正在做一个叫“曲水流觞(shāng)”的游戏。
“曲水”就是弯弯曲曲的水面,“流觞”就是流动的酒杯。大家坐在小溪两旁,在上游放置托有酒杯的荷叶,荷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现场作诗。作得出来,饮酒一杯;作不出来,罚酒三杯。
当时流行四言诗 和五言诗 。
在场的人心态各不相同,才思敏捷之士已经胸有成竹,有的人甚至同时准备好了四言诗和五言诗各一首;但也有人才思稍微迟钝,正在搜肠刮肚地雕琢词句,可是表面上看起来依然是泰然自若。荷叶放入溪流的一瞬,大家的心微微往上一提,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绪和诗情也随着酒杯漂了出来。
荷叶顺流而下,首先漂到了王羲之面前。
王羲之不慌不忙地接过酒杯,微微一笑:“诗如潜龙,无酒不行。我先饮此杯,以助诗兴!”说着,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接着大声吟道:“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yú),异世同流。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这首诗的意思是,四季轮回,又是一年春草绿,在这美好的暮春三月,和风载着柔情,实在是难得的时光。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我们很多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平时难得一见,既然今天聚到一起,大家就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这首诗就像是一篇开场白,让人感觉在这种良辰美景之际,如果不能敞开心怀,咏而赋诗,那实在是糟蹋了这样的美景,糟蹋了这样的际遇。
王羲之吟罢,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把酒杯放回荷叶上,而是让侍从再斟满一杯酒,然后又作了一首五言诗。诗文作罢,在一片喝彩声中,王羲之抱拳作揖,才把酒杯放回到荷叶上。
接下来游戏继续进行。
一时之间,这人一杯酒,那人一首诗,大家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这许多人里,大多数都是舌绽莲花 ,不时以自己的佳句博得阵阵掌声。只有十六个人没在现场作出诗来,但这些人也非常豪爽,没作出诗便自罚三杯,没有诗才,也要有酒量。
不知不觉,日已过午,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纷纷走进兰亭,稍做休息。
王羲之统计众人所作的诗歌,共有三十七首。
有人提议:“诗文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今日雅集,得诗不少,不乏佳作佳句。依不才之见,不如将这些诗文结集成册,以传后世,大家以为如何?”
“世兄所言极是,结集成册!”
“那请教诸位,我们的诗集,以何为名呢?”
这时候,王羲之手捻胡须:“不如因地而名,就叫《兰亭集》。”
“此名甚好!人有冠冕之美,雁有领衔之歌,此集若有君子为之作序,方称完美。”
大家一致推举这次集会的召集者、文采风流的王羲之来为《兰亭集》作序。
王羲之并不推辞,当即铺开蚕茧纸,手提毛笔,饱蘸墨汁。落笔的一瞬,他忽然犹豫了:“这篇序言,既是为自己而写,也是为大家而作,既得勾勒出今日聚会的盛况,还得在有限的言辞里流露悠长的韵味。”
王羲之游目四顾,但见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小溪潺潺,如同玉带;仰望苍穹,唯见天朗气清,一碧如洗。
刹那间,略有几分醉意的王羲之如有神助,只见他左手轻轻地拎起右手的衣袖,右手提起毛笔,忽然笔尖重重落在蚕茧纸上,绽放开了力透纸背的一点——这是“永”字的第一笔。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部分,他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和人物。由环境描写“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场面。继而描写游人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也”字落笔,王羲之停顿了一下。
他看到此时天色已近黄昏,想到雅集就快散场,心中有些许不舍。这一次少长云集,济济一堂,下一次相逢又该到何时呢?即使还有下一次相逢,那到时候又还有几人在世、几人离世呢?
王羲之念及人生苦短,由人生的苦乐想到生死的无常,心情突然由喜转悲,他继续写道: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哉”字落笔,几只倦鸟掠过晚霞燃烧的天际,飞到了夜雾蒸腾的竹林里。
如果前一段是叙事写景,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太阳东升西落,亘古如此。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虽然人不能长生不老,但人的悲喜总归是殊途同归的。他继续写: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随着“文”字的落笔,中国书法史上震古烁今的《兰亭集序》诞生了。《兰亭集序》具备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审美因素。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它被誉为行书第一。全文一共十二个“之”字,每个“之”字都形态各异,或如虎踞岩下,或如龙盘云中,或如凤穿牡丹。同时,这也是王羲之一生所能达到的书法巅峰,后世的文艺评论家无不对其交口称赞。
这次集会之后,王羲之曾经打算誊写 一篇新的《兰亭集序》,但无论如何都达不到集会当天,他带着酒意的创作状态。他也无可奈何地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意思是,这是神在帮助我,神扶着我的手写出了一篇佳作,而不是我的能力所致的。
其实事实未必就如王羲之所言。一般来说,创作可能都会有两种状态,或是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或是痛苦的、苦吟的状态。
王羲之当时的创作状态就属于前者。也就是创作者进入极其专注的状态,好似我们看到小河,如果给它掘出了一个缺口,河水就会汩汩流淌,甚至喷涌而出。
唐朝有两个诗人,一个叫贾岛,一个叫孟郊,他们写诗的状态大概属于后者。他们写诗,需要逐字逐句反复思索。每写出一首诗来,不知捻断自己多少根胡须。
- 元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元朝建国后如何统治中原地区?
- 蒙古帝国扩张的版图有多大?蒙古帝国为什么取国号为“元”?
- 宋高宗是个怎样的人?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 金国和宋军共灭辽后,为什么金国要反攻大宋?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金国的战力究竟有多厉害?
- 澶渊之盟是怎么发生的?澶渊之盟代表了北宋怎样的外交立场?
- 宋辽战争宋军为何一败再败,从主动进攻走向了战略防御?
-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北宋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为什么也会出现社会危机?
- 宋朝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弱宋?大宋的尚武精神为何流失?
- 赵匡胤:“我当皇帝是被你们逼的”,赵匡胤称帝是被逼迫的吗?
-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久?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 大唐的文化、科技发展如何?大唐有哪些世界之最?
- 唐朝的外交有多厉害?大唐对各国的外交政策如何?
- 隋唐通过什么措施促进经济大繁荣?隋唐的商业构造是怎么样的?
- 三省六部是指哪三省、哪六部?三省六部的职责是如何分工的?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到底有多繁荣?
- 隋炀帝杨广修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玩?李建成真的是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