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皇帝爱出家——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当北魏在大乱中分裂,东魏、西魏战乱连年的时候,南朝也没消停。在经历了宋、齐两个朝代后,502年,萧衍建立了梁朝,他便是历史上的梁武帝。

这天早晨,南梁都城建康的南城门外,几个士兵在城墙上张贴告示,接着敲响了铜锣。他们边敲锣边一字一顿地宣读告示上的内容:“朝廷诏令,即日起,僧众皆食素,皆不得饮酒、杀生,不得食五辛 、肉,如有违者,依法治问。”

下这道诏令的,是当朝皇帝——每日焚香敬佛、无比虔诚的梁武帝萧衍。这道诏令一下,僧人都不得吃肉,不得喝酒,不得食五辛。在这之前,佛教徒都是既能吃肉又能饮酒的。相应地,连祭祀的仪典都得改了。过去祭祀天地、神明和祖宗时,都要宰杀牲畜作为供品。现在,只能改用面粉做的素肉摆在祭坛上了。

梁武帝为什么会下这样的诏令呢?

南梁初期,因为北魏忙于战乱,没有工夫顾及南梁,南梁边境安定。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南朝百姓得以短暂地休养生息。梁武帝晚年开始礼佛,并日渐沉迷。因为每天都要焚香敬佛,梁武帝嫌寺庙太远,便在皇宫旁边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他都要到同泰寺烧香拜佛。为了方便,甚至打通皇宫与同泰寺,每天出了宫门进庙门,出了庙门进宫门。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免除寺院僧侣的赋税和徭役。为了逃避繁重的课税苦役,百姓争相向寺庙捐献土地,甚至全家剃度为僧。短短几年间,仅建康城内,就建起寺庙数百座,僧侣增加了数十万。一时间,南梁佛寺林立,僧尼塞路。可是,如果一个国家人人都做僧侣、参禅礼佛,谁来务农,谁来生产,谁来理政呢?

529年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都城建康的城门还没开,城门外就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人越聚越多,交谈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

厚重的城门刚开了一条门缝,人群就迫不及待地挤进城,簇拥着向京城最大的寺庙——同泰寺走去。因为同泰寺今天要召开五年一度的佛教盛会,皇帝将亲自前往,与各地高僧辩论佛经。一时间,建康城内万人空巷。

同泰寺占地宽广,楼台殿阁气派庄严,佛塔高耸入云。此时,寺庙中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有来敬香拜佛的,有来听经悟道的,更多的是来一睹皇帝风采的。人群中有挽着裤管儿的庄稼汉,有满脸堆笑的小商贩,有破衣烂衫的流浪汉,也有身着朝服的文官武将。

同泰寺内钟磬齐鸣,香烟缭绕,檀香扑面而来,一片喜庆之气。寺院正中间的高台上,一位长老手握白玉念珠,身着绣金褒衣 ,正在滔滔不绝地和一众僧人辩论佛经。他的声音,时而似悠悠晨钟清脆绵长,时而似潺潺溪流温润恬静,让人入迷。

“哎哎哎,那位长老是哪座寺院的,好厉害啊,辩得其他几位高僧哑口无言。”

“你不知道啊?那是我大梁当今圣上!”

“圣上?当今圣上怎会屈尊来寺院辩经?”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当今圣上的佛家修为,在我大梁可是无人能及。官府半月前就贴出告示,说皇帝陛下会亲自来讲经论道。这不,已经第三场了。”

不知不觉中,最后一轮辩经结束了。太阳已经偏西,人群意犹未尽,缓缓散去。一身褒衣的梁武帝起身走下高台,径直走进了大雄宝殿。不一会儿,殿内传出了阵阵诵经声。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一个小和尚急匆匆进了大殿。

“陛下,已经酉时了,朝臣们在殿外恭候陛下回宫。”

梁武帝坐在佛像前的蒲团上,紧闭双目,敲着木鱼,嘴里默念经文,就跟没听见一样。小和尚许久不见回话,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立在原地不敢动弹。

大殿之外,群臣已慌作一团,个个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陛下何时才肯回宫啊?!”

“莫不是如两年前一般,陛下又要住在寺里吧?”

“当年何尚书可是跪在殿外,苦苦劝了三天三夜才把圣驾接回宫。唉,陛下这次怕是不会轻易回去了。”

站在前排的尚书令何敬容更是心急如焚。两年前,就是他跪在此处,苦劝三日,梁武帝才勉强答应回宫。今天,他还劝得动吗?他想了想,对同僚们说:“诸位,此次辩经,陛下恐是又起皈依 佛门之心,我等既为朝臣,当尽本分,须尽快劝陛下回宫理政才是。”

话音刚落,何敬容第一个跪在殿外,俯身向殿内高喊:“臣等恭请圣驾回宫!”其他大臣纷纷跪倒,齐声大呼:“臣等恭请圣驾回宫!”

然而,殿内的梁武帝没有回应。过了好一会儿,木鱼声一停,梁武帝才传出话来:“阿弥陀佛,自朕皈依三宝 ,研修经典,日日苦思何为功德,今日辩经,恍然顿悟,朕已决意舍身同泰寺,法号三宝奴,以示功德。”

梁武帝话音未落,何尚书已经惊出一身冷汗:“两年前,皇帝陛下仅仅做了三天住持,就引得民议四起。如今他竟要舍身,这可是自古从未有之事啊。倘若今日皇上遂了愿,岂不是要落得千古笑柄!唉,我大梁怕是要亡啊!”想到这儿,何尚书强忍着悲愤的眼泪,铿锵有力地说道:“陛下,自三皇五帝以来,从未有一国之君弃朝出家。陛下贤德,堪比,怎忍心弃我大梁臣民,还请陛下回宫理政啊!”

众臣跟着喊:

“陛下,万万不可呀。”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三思啊。”

“请陛下回朝理政!”

可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说,梁武帝都不再说话。他脱下褒衣,换上袈裟,住在了同泰寺。

梁武帝这一出家,可把满朝文武都急坏了。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呢?文臣武将连着好几天都跪在同泰寺门口,从早到晚又是磕头又是央求,请皇帝回宫执政,可皇帝就是不答应。直到第十二天,一个小沙弥 出来传话:“朕既已舍身,便一心向佛,再无他念。非大功大德,誓不还俗。”

群臣哀号一片。

但不能就这么放弃,还得想办法呀。

“非大功大德,誓不还俗?”那就是说,只要建立了大功大德,皇帝就肯还俗回宫了?!大家面面相觑,都在琢磨,到底什么才算得上大功大德呢?

不知谁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寻常百姓要是出家还俗,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陛下乃堂堂一国之君,要是还俗,是不是得出更多的钱呢?”

对呀!如果给同泰寺捐一大笔钱,把皇帝“赎”出来,这算不算大功大德呢?这些年建寺造塔,供养僧侣,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可为了能劝皇帝回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奇葩皇帝爱出家——梁武帝舍身同泰寺

又一个清晨,十几箱钱被抬到了同泰寺门口。

“长老,这是给陛下还俗的功德,共一万万,请长老过目……”

梁武帝终于回宫了,用了整整一万万钱,这位和尚皇帝算是“名扬天下”了。

梁武帝算是起了个坏头——南梁朝野内外上行下效,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士兵百姓,全都信奉佛教,王侯子弟更是以舍身寺庙当和尚为荣。

梁武帝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朝廷为了“赎”他回来,前后共向寺庙捐钱四万万!梁武帝觉得他可是立下了大功大德了,真是当之无愧的寺庙第一赞助商!可他不但把国库的钱给折腾光了,日益繁重的徭役赋税也让南梁百姓苦不堪言。

548年,就在梁武帝最后一次舍身当和尚的第二年,一个从东魏先降西魏又降南梁的将领侯景,起兵叛乱,带兵直取建康,将梁武帝困在宫中。549年,年迈的梁武帝在饥寒交迫的惨境中离世。堂堂一国之君,下场真是可怜哪!

其实,一个人信奉什么宗教是他的自由,但梁武帝错就错在,他忘了皇帝的首要责任是治国安邦,富国强民,而是一心痴迷宗教,不理朝政。不仅如此,他还滥发慈悲:对犯法的王室只是斥责一顿而已,对叛逃的武将竟然还能许给爵位……这哪里是慈悲,明明是纵容。所以,侯景带兵发难,轻而易举地便攻破了建康。这个南梁皇帝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我们仍能看到许多北朝时期留下来的佛教文化瑰宝,著名的门石窟、云冈石窟都开凿于那个时期,南京的栖霞寺也是建于南朝的著名寺庙。佛教的发展促进了绘画、雕刻等艺术的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