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的书法家 ——颜真卿忠勇致灭身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劝学》的作者就是唐代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他创立了端正美、气势雄厚的颜体楷书,与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

张巡一样,颜真卿并不是个文弱书生。安史之乱时,他也曾组织兵,坚决抵抗叛军。时隔二十多年,大唐又一次面临着危机。这次,他虽已年过古稀,却仍然义无反顾地舍身以赴国难。

783年正月的一天,长安城的宫殿里气氛沉重,唐德宗愁眉不展,百官也是长吁短叹。

原来,自去年年底开始,淮西 节度使李希烈就拒绝接受朝廷号令,如今更是公然举兵攻陷了汝州 。谋反已成事实,情势刻不容缓,唐德宗今天召集百官就是为了商议如何应对此事。

“淮西地处南北要冲,扼守着天下钱粮的运输通道。如今李希烈公然谋反,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唐德宗问。

宰相卢杞出班奏道:“臣有一计,不知当不当讲。”

“快快请讲!”

“李希烈年少轻狂,依仗曾率军平叛有功而骄奢傲慢。此次定是手下将佐 没人敢劝止,所以才一意孤行,举兵谋反。不如先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过去,劝他回心转意。”

“何人可担此大任?”

太子太师颜真卿。”

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早就不上朝了。一时间,满朝哗然,很多大臣反对。

“陛下,李希烈凶残强横,太师年事已高,不宜去犯险哪。”

“颜老对大唐非常重要,他可去不得呀。”

眼见反对声一片,卢杞不紧不慢地说道:“颜太师是三朝老臣,德高望重。派他劝说,李希烈必然悔过,到时候就不用动用军队了。”

众人默然。

唐德宗见无人再应声,随即批准了卢杞的提议,派人到颜真卿的府邸传旨。

颜真卿捧着圣旨,百感交集。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可是这样的危急时刻,又有什么理由不挺身而出呢?况且,为今之计也只有派人拖住李希烈,朝廷才有整军备战的时间。于是当天他就告别家人,启程赶往李希烈的大本营许州(今河南省中部的许昌市)。途中又有官员劝他不要去,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继续赶往许州。

见到李希烈后,颜真卿刚要宣读圣旨,就立刻被千余名李希烈豢养(huàn yǎng)的壮士围在中间。

“哪里来的老家伙!”

“杀了他!”

这些人吵吵嚷嚷,气焰嚣张。

颜真卿一步未动、神色不改,傲然挺立,将圣旨高举过头顶,大喝了一声:“我奉天子之命而来,你们谁敢无礼!”

李希烈见状,赶忙假惺惺地出来解围,还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颜真卿,呵斥那些人退下,随后亲自护着颜真卿到馆舍 去了。

李希烈早就听说颜真卿是个中正、刚直的硬骨头,如今一看,果然如此。见下马威没成功,于是他又换了一个策略。

李希烈把颜真卿请到上座,命人取来酒菜好生招待。酒桌之上,李希烈寒暄几句之后,便开始诉苦:“老太师,我能有今天,全仰仗陛下栽培,怎敢背叛朝廷?外面的人说我反叛,真是冤枉啊。烦请老太师给朝廷写一封书信,替我洗刷冤屈。”

颜真卿冷笑一声:“如果你真是冤枉的,可以亲自到长安觐见(jìn jiàn)陛下,说明冤情,何必让我写信?”

谎言被揭穿,李希烈面红耳赤,拍案而起:“你就不怕我杀了你?”

“要杀就杀,何必啰唆!”

“你……你……”李希烈憋了半天,恨恨地摔门而出。他万万没想到,颜真卿这么软硬不吃。

自从那天酒席上不欢而散之后,李希烈一连好几天没有露面。颜真卿要见他都被士兵拦住,只说不便相见。可是,有天晚上,李希烈竟主动请颜真卿去赴宴。

席间,李希烈让戏子表演亵渎(xiè dú) 朝廷政事的戏。颜真卿愤怒地说道:“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些人做这种事呢?”随即便要起身离席。李希烈满脸羞愧的样子,马上喝令停止表演。一些与李希烈勾结的节度使的使者也在宴席上,他们看着颜真卿,马上开始了表演:“我们久闻太师的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称帝,太师就来了,这岂不是上天都要封您为正统?如想任命宰相,谁能比得上太师?”

他们挤眉弄眼地对李希烈这么说。这话就是想让颜真卿牵头公开支持李希烈谋反。

颜真卿瞟(piǎo)了一眼众人,把脸一沉,满脸鄙夷地说:“这算什么宰相!诸位听说过颜杲卿(Yǎn Gǎo qīng)没有?他是我从兄。当年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还不停地骂贼。我现在快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气节,怎会接受你们的威胁利诱呢!”

李希烈立刻收起伪装的笑意,牙根一咬,大吼一声:“来人!把这老东西拖出去活埋!”

院子里火把摇曳,士兵们挖好大坑之后,李希烈又问:“我再问一次,你从还是不从?”

颜真卿镇定自若:“老夫若是怕死,就不会来见你。”

李希烈无奈地叹口气,让士兵把颜真卿带下去关起来,然后拂袖而去。他本来也没打算真埋了颜真卿,毕竟颜真卿誉满天下,他还打算利用颜真卿的声望拉拢人心呢。

然而,令李希烈想不到的是,他在这边跟颜真卿较量,唐德宗那边却突然派兵打来了。李希烈措手不及,部下被打得七零八落,他只好仓皇撤到了蔡州(今河南省中南部的汝南一带)。颜真卿也被带到那里,囚禁在兴寺。

到了蔡州,李希烈急忙联络同党,迅速重整旗鼓,在接下来的数月之内发动了凶猛的反扑,朝廷的军队连吃了几个败仗。在攻陷了汴州(今河南省东北部的开封一带)之后,志得意满的李希烈更觉得四海之内再无对手,这时,身边的人提醒他,称帝的时机到了。李希烈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便当真开始张罗着改朝换代了。

可李希烈是个大老粗,他不知道如何操办称帝的仪式,他身边也没人懂。

“对了,有颜真卿啊!他学贯古今,必然知道这其中的礼仪规程。”他一拍大腿,激动地立马派人去询问颜真卿如何举办登基大典。

此时,颜真卿已被囚禁在龙兴寺数月之久。李希烈的人前来询问登基之事,颜真卿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年纪大了,虽曾经执掌国家礼仪,记得的却只有诸侯朝拜的礼仪。”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夫只会教你怎么向朝廷尽忠,绝不会教你如何做皇帝

听到回复的李希烈暴跳如雷:“你不教我是吧?那也不耽误我当皇帝。”他也顾不得什么礼仪规程,草草地就登了基。可是一想到颜真卿,李希烈就如鲠在喉,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带人来到龙兴寺,威胁颜真卿归顺。

他命人在庭院中堆积柴草,草上淋油,将柴堆点燃,威胁颜真卿:“再不臣服于我,就烧死你!”

宁死不屈的书法家 ——颜真卿忠勇致灭身

颜真卿看着眼前的李希烈,觉得他像跳梁小丑,可笑至极。当年安史之乱,叛军势力那么大,最终还是被镇压。而这李希烈毫无自知之明,挑起祸端,又能坚持到几时呢?况且,颜氏家族,满门忠烈,又怎是被逼迫就会归顺的?

颜真卿面不改色、目不斜视,径直走入火中。

旁边的人见状,急忙把他拉了回来。

李希烈见威胁又不奏效,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这时,他忽听奏报,弟弟李希倩因参加叛乱被杀,李希烈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

他派了一个宦官对颜真卿说:“皇帝有旨,赐你死罪。”

颜真卿不卑不亢地说:“我被派来劝说李希烈,可是没有成功,确实有罪,但不知道使臣您哪天从长安来的?”

宦官说:“我不是从长安来的,是从大梁 来的。”

颜真卿厉声骂道:“那是叛贼!叛贼的话也能叫圣旨吗?!”

随后,颜真卿被他们用一道白绫勒死了。

颜真卿一死,天下震动。三军泪如雨下,义愤填膺,发誓要诛灭李希烈,为颜真卿报仇雪恨。

第二年,颜真卿的灵柩(líng jiù) 被运回故乡,安葬到了祖先的坟茔(fén yíng)。唐德宗因为失去这样一位忠臣而非常难过,下令全国哀悼,停止朝会五天,并赐颜真卿谥号“文忠”。

“忠”字,是表达颜真卿的忠诚;“文”字,是彰显他的文学造诣,尤其是书法成就。安史之乱中,颜家有三十多人为国捐躯,其中最让颜真卿悲痛的是年仅十几岁的从侄颜季明也战死沙场。于是,颜真卿就着血泪写了一篇祭文,这就是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

俗话说“字如其人”。颜真卿的字,筋力刚劲,如同高山一般巍峨挺拔,像大河一样雄浑开阔。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再看他的书法,我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伟岸的人格和卓绝的灵魂。他那威武不屈、以死明志的忠烈事迹,久久地被世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