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帝的镜子 ——魏征直谏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在这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广泛地“亲贤臣”、用贤臣,而且对那些敢于当面向他提出建议、顶撞他,让他下不来台的谏臣,虽然又爱又恨,但始终予以信任、委以重任,因为他深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32年正月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坐在大殿之上。大殿之下的群臣纷纷劝说唐太宗封禅 泰山。
李世民说:“众位爱卿,朕知道你们觉得现在天下太平,四方臣服,这时候去祭拜天地,封禅泰山,是一桩盛事,但是,朕不这么认为。之前,秦始皇到泰山上举行过封禅,但汉文帝并没有举行过,难道后世会认为汉文帝的贤能和名声不如秦始皇吗?”
虽然李世民说不想去搞什么封禅大典,但群臣还是不停地称颂他的功绩,论证他去泰山封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李世民越听越高兴,频频点头称是。
正在大家说个不停的时候,一个大臣上前一步,奏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说话之人姓魏名征,字玄成,担任秘书监之职。魏征之前在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手下做事,还曾多次提醒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魏征被带到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问他:“听说你多次离间我们兄弟,可有此事?”
“有。太子要是采纳了我的建议,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早就知道魏征的才能,现在见他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非但没有杀魏征,反而大加赞赏,登基之后又提拔他做了谏议大夫。
自从担任了谏议大夫,魏征总是直言进谏,时不时就给李世民提反对意见,而且往往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就让李世民有点儿不高兴了。
有一次,李世民实在忍不住了,就对魏征说:“魏爱卿,你为什么总是喜欢反驳朕?”
魏征说:“那是因为我愿意做您的良臣,而不是只做一个忠臣。”
李世民不解:“忠臣和良臣,有什么区别吗?”
魏征回答道:“像稷、契和皋陶这样的就是良臣,他们与舜帝君臣一条心,因此一起享受尊贵和荣耀。而关龙逄(Guān Lóng páng)、比干等所谓的忠臣,只懂愚忠,结果只是落了个好名声而已,并没有给国家做出什么大的贡献。”
稷、契和皋陶都是舜帝时期的贤臣;关龙逄和比干分别是夏朝、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的宰相,都因为直言进谏被处死了。魏征说这句话,就是把李世民比作上古时期的贤君舜帝——既然是贤君,就应该胸怀宽广,容得下各种不同意见。
李世民听后,觉得魏征说得非常有理:“爱卿所言甚是。”
但此次情况有点儿不一样,封禅泰山是李世民此前就考虑过的,眼看这次就要形成决议了,他万万没想到魏征又出来反对。
李世民顿时脸色一沉:“爱卿阻止朕去封禅,是认为朕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天下还不够安定祥和吗?”
两旁的文武大臣一听李世民这样说,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心想:“封禅是国势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你魏征反对封禅,难道是暗指陛下不够资格吗?”
魏征不慌不忙地说道:“臣认为陛下功高德尊,即位以来,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只是隋末以来,战乱频频,如今天下百姓刚得到喘息的机会,国库储备也不充足,陛下去封禅泰山需要调动大批人力物力,臣以为这种做法并不恰当。陛下可以想一想,一个人生了一场大病,病了足足十年,虽然他服了良方,最终病好了,但是瘦得皮包骨头。这时如果让他背上一石米,再走一百里路,陛下觉得他做得到吗?况且,隋朝的乱象持续了远不止十年,陛下封禅之事不宜为之!”
魏征的话句句在理,李世民无法反驳。但是对于一位君王来说,泰山封禅是名垂千古的荣耀之举,李世民实在不愿意放弃,于是他一摆手:“朕主意已定,爱卿无须多言!”
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谁敢再说个“不”字啊?但是魏征就敢,他认准一个道理,无论如何都不会屈服。
“陛下,您不理百姓疾苦,滥用民力,和昏庸的君主有什么区别?”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朝堂之上只有魏征还站在那里。
大家都吓坏了,心想:“这魏征的胆子也太大了,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这是要诛灭九族的啊!”
李世民很有涵养,他坐在龙案之后,虽然心里都快气炸了,但仍然面不改色。自继位以来,他还没有被这么侮辱过,但是他毕竟想成为有道明君,如果在大殿之上发作,将有失圣君风范。李世民强忍怒气,瞪着魏征,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退朝!”
又过了没几日,有人来报,说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李世民赶忙下令调集物资,全力赈灾,封禅之事就此作罢。后来,李世民还有两次准备封禅,但也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作罢了。魏征的不敬之罪,早被李世民抛于脑后。
魏征在为臣的十几年间,一直坚持直谏,经常把李世民惹得怒气冲冲地退朝。虽然魏征经常跟李世民唱反调,但最终就连李世民都不得不承认:“在当今朝臣中,论忠直,没人比得上魏征。”
有一天,李世民又被魏征顶撞了。回到后宫,他见到了长孙皇后就说:“总有一天,朕要杀了那个不识时务的乡巴佬儿!”
长孙皇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问道:“陛下要杀哪个乡巴佬儿?”
“除了那个魏征,还会有谁?他今天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说朕和那些昏君一样,你说他该不该杀?”
长孙皇后听罢,一句话也没说就退了下去。不一会儿,长孙皇后穿着一身庄严肃穆的礼服走了出来,还朝着李世民盈盈下拜。
“皇后,你穿得这么隆重,是为了什么啊?”李世民带着一脸的不解,惊讶地问道。
长孙皇后说:“妾身听说,只有英明的天子身边才会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陛下身边有直言劝谏的魏征,不正说明您英明吗?妾身怎能不隆重地穿戴起来,前来向陛下祝贺呢?”
长孙皇后这番话,让李世民心中的怒气顿时消散了。
长孙皇后接着说:“妾身听说,自古向君王提意见,如果不偏激,就不能触动君王的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魏征所言虽然有失偏颇,但是毕竟有合理之处,请陛下慎思。”李世民听了,凝神想了想,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643年,魏征病逝,李世民亲临吊丧,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今河南安阳)都督,谥号“文贞” 。
魏征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很珍视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对李世民的意义,我们可以从李世民的一个比喻里体会到:李世民说自己是金矿石,魏征是金匠,只有经过魏征这个金匠的冶炼,自己这块金矿石才有可能变成金子。李世民心里明白,想做一位明君,身边就必须要有甘愿冒死、直言不讳的臣子,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元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元朝建国后如何统治中原地区?
- 蒙古帝国扩张的版图有多大?蒙古帝国为什么取国号为“元”?
- 宋高宗是个怎样的人?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 金国和宋军共灭辽后,为什么金国要反攻大宋?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金国的战力究竟有多厉害?
- 澶渊之盟是怎么发生的?澶渊之盟代表了北宋怎样的外交立场?
- 宋辽战争宋军为何一败再败,从主动进攻走向了战略防御?
-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北宋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为什么也会出现社会危机?
- 宋朝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弱宋?大宋的尚武精神为何流失?
- 赵匡胤:“我当皇帝是被你们逼的”,赵匡胤称帝是被逼迫的吗?
-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久?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 大唐的文化、科技发展如何?大唐有哪些世界之最?
- 唐朝的外交有多厉害?大唐对各国的外交政策如何?
- 隋唐通过什么措施促进经济大繁荣?隋唐的商业构造是怎么样的?
- 三省六部是指哪三省、哪六部?三省六部的职责是如何分工的?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到底有多繁荣?
- 隋炀帝杨广修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玩?李建成真的是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