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必赢的仗,败了!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高句丽多次发兵侵犯隋朝辽西边境,和隋朝的敌突厥人频繁联系,国王也拒绝前来朝拜。杨广自视甚高,不听谏言,决定亲征高句丽。

612年春,在派人打造了三百艘战船、征召了一百多万名兵士之后,隋炀帝第一次亲自带兵出征高句丽。他兵分三路,挥师东进,结果因为战略上的失误被高句丽击败,隋军损失惨重。

隋炀帝不甘心失败,613年再次亲自带兵攻打高句丽。这一次,隋朝大军长驱直入,直抵辽东城(今辽宁辽阳老城)下。这座城池两百多年来一直被高句丽作为军事重镇,苦心经营。只要攻克这座城,夺取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也指日可待。

隋炀帝站在辽东城下,望着高大的城墙,心中暗想:“一年前,就是因为这座城池的阻挡,我铩羽而归。这次若不攻下此城,我誓不还朝。”想到这里,他大声说道:“将士们,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就在此时!第一个登上辽东城头的,赏千金,封万户侯!”隋军将士们顿时热血沸腾,他们大声喊着:“登城!登城!登城!”这喊声相互传染、相互激励,消退了开战之前将士们心中的恐惧。

随着一阵激昂的战鼓声,隋军对辽东城发起了猛攻。一时间,长剑与弯刀铿锵碰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的箭雨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声与短促的嘶吼声让大地为之颤抖。

辽东城头的高句丽士兵也是异常勇猛,他们保卫的是自己的家园,有着慷慨赴死的决心。面对如狼似的隋军,他们都豁出了性命,将一个又一个登上城头的隋兵砍翻在地。

这是一场激战。一张张狰狞的面孔、一把把带血的刀剑、一声声凄厉的号叫、一阵阵弥漫的烟尘……整个辽东城都被这场搏杀的惨烈气氛所笼罩。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傍晚。隋炀帝一直站在中军的战车之上注视着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他没有下令收兵,而是在等待着另一路人的捷报。

原来,这场惨烈的攻城战只是隋炀帝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为的是吸引高句丽将士的注意力。在攻城战之前,隋炀帝早就另外派出了一支精兵,在地下挖掘通往城内的地道。只要这支地下神兵冲进城去,里应外合,辽东城唾手可得。

那支精兵挖了二十几天地道,这时估摸着已经挖到辽东城内。他们正要继续挖,“轰隆”一声,上方的土石突然全部坍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空洞。在这个空洞周围,密密麻麻地站满了手持弓弩的高句丽士兵。

原来高句丽这边早有防备,他们在城墙下面横着挖出了一条地道,防备隋军通过地道进攻。只见高句丽的将领一声令下,弓箭齐发,冲在前面的隋军全部被射杀。

后面的隋军见势不妙,转身就逃。高句丽士兵乘势追击,跑得慢的隋军纷纷被砍杀。整个地道中充斥着隋军的惨叫声。就这样,隋炀帝的第一次进攻宣告失败。接下来的数十天里,隋军与高句丽的士兵展开了拉锯战,双方都伤亡惨重。就在隋炀帝焦躁不安时,有将领前来奏报:“禀报陛下,我军粮草即将用尽,请您定夺。”

隋炀帝闻言一惊:“朕命杨玄感督运粮草,他怎么还没有到?”

“微臣不知。”

“马上派人去催促杨玄感,他要是敢贻误军机,朕砍了他的脑袋!”

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才干优异,声望颇高。他这次没有按时运粮前来,让隋炀帝隐隐地察觉到,大后方出了问题。他勉强按捺住这些担忧,走出军营,望着高大的辽东城,突然心中一动:“要是我军所站之处比城墙还高,不就占尽了优势吗?”

他当即下令,命令将士们制作大量布囊,装满土,并把这些布囊堆成一条宽三十步、与辽东城城墙一样高的布囊道路,然后让将士们沿着这条布囊道路向城楼发起冲锋。他又让人制造一批比辽东城城楼还要高的八轮楼车,等到楼车造好之后,迅速推到辽东城前。隋军站在楼车上,对着城墙里面的高句丽士兵疯狂射箭。这样一来,城里的高句丽士兵陷入了被动,每天只有举着盾牌才敢出来。

辽东城里的高句丽守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派兵出去摧毁布囊道路,可城外楼车上的隋军不停地朝城内放箭,使得城内的高句丽士兵寸步难行。

这位高句丽大将准备好了利刃,就等着城破之日自杀殉国。就在这时,有人匆匆跑了进来:“启禀将军,隋军……隋军……”

“隋军已经进城了?”

“隋军……撤退了!”

“什么?”高句丽大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隋军马上就能破城,为何要退兵?”

“属下也不知道!”

这员大将来到城头一看,果不其然,楼车上的隋军都不见了。城下的隋军列着军阵,整齐有序地离开军营,向后撤退。可奇怪的是,隋军的那些营垒、帐篷、楼车等都被留在了原地。

一员副将说道:“将军,让我带兵出去,追杀隋军!”

“若隋军真的撤退,怎么会白白地留下军用物资?其中必有诈!”

就这样,高句丽的兵将眼睁睁看着隋军离去,愣是没敢出击。一直到了第二天,隋军大营里还是没有动静,守将觉得事有蹊跷,就亲自带人马出城打探,结果发现城外隋军大营已空——隋军真的撤退了!

眼看隋军就要攻下辽东城,为什么会撤退呢?原来,隋炀帝前一天接到了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督运粮草的杨玄感以推翻杨广的暴虐统治、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为名,真的发动叛乱了!

一场必赢的仗,败了!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杨玄感出身世家,身居高官显位,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他叛乱,说不定隋炀帝的帝位真的不保。隋炀帝心想:“就算我打下了高句丽,却丢了大本营,也是得不偿失啊!”他马上下令:停止攻城,班师回朝。可他又怕高句丽兵将出来追杀,就留下帐篷、楼车等作为疑兵之计,果然唬住了高句丽兵将,躲过了一场血战。杨玄感的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可是隋炀帝二征高句丽也以失败告终。

614年,隋炀帝下令三征高句丽。可是这个时候,隋朝内部已经大乱,征调的军队大多没有按期到达、集合,各地起义风起云涌,隋炀帝匆匆班师回朝。

短短三年时间里,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每次征调的军队号称百万之众,负责后勤的民工数倍于军队人数,地方官吏则借保障军需之名横征暴敛,从中牟利,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再加上水旱灾害频发、疫病流行,百姓走投无路,纷纷起义反抗朝廷,隋朝灭亡的丧钟终于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