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守家邦——于谦四道救国的将军令 ——北京保卫战(上)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后,瓦剌大军在也先率领下气势汹汹地南下往北京进发。大明王朝朝野震惊,人心惶惶,很多人提议迁都应天府,大有靖康之耻重演的势头。如果历史真的按照这种走向发展,那么大明王朝也许会丢失半壁江山,成为第二个南宋

眼看家邦不保,举国无主,此时一位大臣临危不惧,挺身而出。

朝堂之上,百官乱作一团。有人主张用金银珠宝赎回明英宗;有人主张关闭城门、等待援军;有人主张迁都应天府,以避锋芒。

突然,一个声音怒吼道:“提议迁都之人,理应处死!北京乃天下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

说话之人,乃兵部侍郎于谦

无论在朝在野,一身正气的于谦都有很高的声望。王振权势熏天的时候,见了于谦都要收敛几分。

于谦话一出口,朝堂上立刻寂静无声。

当时监国的是明英宗的异母兄弟郕王朱祁钰,他认为于谦所说有理,但现下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都在土木堡之变中折损了,如今能保卫北京的兵力不到十万,想要守住北京何其难也!

于谦也知此严峻形势,立刻请命让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及江淮一带所有能征调的军队北上,北京兵力迅速增加到了二十二万人。随后于谦便被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北京防务。可于谦之前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他能守住北京吗?

首先摆在于谦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二十多万人的粮食供应问题。

今北京市东南部的一个区叫通州区,在当时的通州就已是隶属于北京的一个边区,是大明王朝的粮储基地,贮藏的粮食足够北京所有人吃一年。粮食有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把这些粮食全部运输到北京,由谁来运?

运粮一般要征调民夫,可是瓦剌骑兵正在快速逼近北京,万一民夫在运粮途中遭到突袭,不但粮食会落到敌人手里,还会徒增伤亡,怎么办?

于谦有高招,他下令所有军队入京必须经过通州,每个士兵必须亲自支取粮食入京。如此一来,一则避免了征调民夫耗费的钱粮及可能造成的人员损伤,二则可以防止敌军突袭,三则可以充实北京的粮库,真是一箭三雕的妙计。

兵和粮暂时充足了,但是人心不稳。

造成家邦不保的罪魁祸首王振虽然一命呜呼了,可是他的同党依然在扰乱朝政。他们早就激起了公愤,于谦对这些人一点儿不含糊,统统都是一个字:斩!

北京人人振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这下人心得稳。

基本稳住了内部局势,可在外部,也先正押解着明英宗一路杀奔北京。也先的如意算盘一目了然:你们的皇帝在我手里,你们怎敢下狠手跟我打?就不怕伤了你们的皇帝吗?

要是换成一般人,也先的这一招棋真是不好破。但于谦不是一般人,他当即决定拥立郕王朱祁钰(史称明代宗景泰皇帝)登基,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临危受命守家邦——于谦四道救国的将军令 ——北京保卫战(上)

明代宗一登基,事态立刻大不相同了:也先想利用皇帝要挟大明?门都没有!如今大明王朝已有新皇帝,你要战,我们便奉陪到底,没有什么可怕的。

等于谦做完这一切,也先的敌军也快到北京城下了。

也先的兵力只有几万人,而大明守军却有二十多万。可北京分为内城和城外郊区,内城相当于市区,守军分别守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等。也先的军队人数虽少,但是兵力集中,而且都是骑兵,机动灵活,战斗力强;于谦的兵力虽多,但他不知道也先会先攻哪一座城门,必须分兵把守。可二十多万人分别把守各个城门之外,还得留下一部分兵力充当后备军。因此,尽管于谦的总体兵力多,这么一安排,镇守每一个城门的兵力反而都不如敌军多。

攻城难,守城也不易。

大战在即,于谦一声令下:“传令三军,全部出城迎战!”

说完,于谦又下达第二道命令:“出城之后即刻关闭城门,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开!”

这个意思很简单——不胜,则死!

大家还没缓过神来,于谦又下达了第三道命令:“出城之后,抛弃士兵逃跑的将官,斩!抛弃将官的士兵,后队斩前队!”

这三道命令一下,不少人心里都愤恨:“好你个于谦,断绝我们的退路,就是断绝我们的活路,让我们出城与敌人厮杀,你自己却躲在城头上观战?!”

这时候,于谦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于谦,守德胜门!”

这句话说完,众人肃然起敬。德胜门是北京的北大门,也先的大军从北边来,最有可能直接进攻的就是德胜门。

这个意思也很明白——最艰难的战斗,交给我于谦!

在暮色降临的时候,战鼓轰隆,战嘶鸣,一场大战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