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打你 ——锡兰山之役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不仅向东南亚诸国展示了明朝的富庶,密切了和它们的联系,还智擒“海贼王”陈祖义,向这些国家和海上盗贼展示了明朝强大的海上战斗力。这使朱棣非常高兴,于是在郑和还朝之后,他上又命令郑和带上各色财物第二次下西洋。郑和两年之后还朝,又命令他第三次下西洋。于是郑和装上第三波财物又马不停蹄地出发了。

郑和这一路依仗大量财物和军事威慑,总体上都比较顺利。但回程途中,遇到了一个贪得无厌、不自量力的人。

1411年正月的一个黄昏,在锡兰山(也称锡兰,今斯里兰卡)国都康提一个驿馆的院子里,郑和眉头紧锁,来回踱着步。

就在刚才,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突然派他儿子来,向大明使团索要财物。郑和拒绝了,但他隐隐觉得这件事有些反常:前几日刚到康提的时候,已经赐给他很多财物了。这亚烈苦奈儿虽然傲慢,但也不至于如此放肆,竟贪得无厌到再次索要财物。

这时,一个士兵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报!大人,锡兰山约五万兵马,正向我大明船队进军!”

看样子索要不成,他这是要硬抢了。郑和这样想着,马上对士兵说道:“传我命令,迅速打点行装,离开康提。”

郑和一众策马飞奔赶赴港口,却见无数巨木横七竖八地堵在去港口的必经之路上,大部队短时间内根本走不了。此时,夜幕已经悄然降临。是战是走?走该怎么走?战又如何战?

郑和思索片刻,眉头舒展开来,他转身对一个随从说:“你带几个人另辟他路赶往港口,告诉船上的官兵拼死抵抗,一定要坚持住,其余人随我突袭康提王宫!”然后郑和率领身边的两千多士兵赶往康提王宫。

为什么郑和突然决定不回港口,反而要转身进攻王宫呢?

原来,他推断锡兰山人口不多,五万兵力恐怕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既然他们兵力全出,此时的康提王宫必然守备空虚。这锡兰山国王欺人太甚,一定要给他个教训。

深夜之际,随着“轰”的一声信炮响,黑暗之中杀出了明军士兵,冲向了康提王宫。士兵们有的扛着巨木撞击城门;有的爬上城墙,直奔内宫而去;还有的守住兵道,阻击支援的王宫护卫。

这康提王宫守卫果然空虚,没费多大力气,锡兰山的康提王宫就被郑和占领了。

当郑和率兵冲进王宫时,亚烈苦奈儿正憧憬着抢劫大明宝船的士兵给他带来无尽财物呢。见明晃晃的刀架到自己脖子上,他突然傻眼了。

“你,你们难道是天兵不成?”

郑和懒得与他理论,先命人将国王、王后、大臣关进了监狱,严加看守,又令其余明军加固城防,各司其职。

初战告捷,郑和知道还不能松懈。既已俘虏了锡兰山国王,围抢宝船财物的士兵必然要返回救主,这围魏救赵之计,才进行了一半。

果然,围攻船队的锡兰山士兵得知消息之后,急忙撤兵回救。

郑和率军一边奋力抵抗,一边等待援军的到来。然而,锡兰山各地设置了重重封锁,明军主力迟迟不能赶来解围。

郑和见围城的锡兰山士兵越来越多,这样守下去迟早会被破城,他思来想去,决定放手一搏。

漂洋过海来打你 ——锡兰山之役

郑和命人打开城门,以国王为人质,率领部下突出重围,直奔河口而去,一路和追兵奋力厮杀,大败追兵,终于顺利脱身了。

这年六月,郑和押解亚烈苦奈儿回国。这时的亚烈苦奈儿的肠子都悔青了,他本想索要更多财物,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在明成祖朱棣最后还是释放了他,只是不许他再当锡兰山的国王。

郑和这几次下西洋一直谨遵朱棣旨意,从大局着眼,所到之处,一直以和平交往、给当地大量赏赐为主,军事威慑为辅。遇到图谋不轨的国王和胆敢侵犯、掳掠的海盗,先招抚后警告,警告不成才会动用武力,国王直接生擒,海盗尽数剿灭。

第七次下西洋之前,郑和在福建长乐立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郑和碑”,它记载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和经过。碑上的一句话“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就是这一政策的注脚。

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即使漂洋过海、孤立无援也要斩草除根的大国态度,充分宣示了大明国威。亚烈苦奈儿经常欺压邻国,打劫海上的往来商旅,他被擒之后,周边小国无不拍手称快,又进一步加深了周边小国对大明王朝的崇敬仰慕之情。且锡兰山位于郑和下西洋的海上航线的正中间,大患既除,海上航线基本顺畅,为后来郑和连续多次下西洋扫除了一个大障碍。

当然,这场战争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求和平,先得有实力。

如今,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有一块《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这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途经锡兰山向佛寺布施后所立,它是现今海外仅存的一块“郑和碑”。加上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所立《天妃灵应记之》碑,这两块石碑成为郑和七次下西洋的重要见证,也让后世记住了这位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驱。

1433年,在第七次下西洋的归途中,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王”因劳累过度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