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的人生 ——才子解缙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要说解缙(Xiè Jìn)是明朝最有才华的人之一,当时和后世都不会有人反对。他书读万卷,文章也写得一绝,书法更是精妙。他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都被重用,明太祖朱元璋亲口说和他情同父子,明成祖朱棣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无解缙”;他还主持编纂(biān zuǎn)了一部史无前例的“百科全书”……

如果你以为这么的一个人肯定是一路畅通无阻地奔向人生巅峰,荣宠无比地过一生,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解缙一生起起落落,结局十分悲惨,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1388年,都城应天府的御花园里,冠花开得十分红艳。明太祖朱元璋难得雅兴,在御花园里散步赏花,他身后跟着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看着满园花景,朱元璋兴致盎然:“解缙,朕命你以鸡冠花为题,作一首。”

年轻人一笑,略一思索,起句道:“鸡冠本是胭脂染……”

意思是,鸡冠花红得如同被胭脂染过。正当他想一气呵成作完整首诗时,朱元璋却哈哈大笑,将背在身后拈着花的手伸出来,一朵洁白的鸡冠花赫然出现在解缙面前。

“何来胭脂?这花分明是白色!”朱元璋狡黠地说。

解缙一愣,上面不改色地接了下去:“鸡冠本是胭脂染,今日为何成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哈哈哈,好一首鸡冠诗,好一个解缙!”

这位让皇帝颜大悦的解缙,是何许人也?

他呀,是这年的新科进士,当时,他刚满十九岁,因为才华横溢,他很快就被选入翰林院做了庶吉士 ,同年即官至翰林学士。解缙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候有“神童”之称。他吟的诗词,作的对联、文章,无不精妙,有很多流传下来。

朱元璋特别器重他,经常让他陪伴左右。有一次,朱元璋竟然对解缙说:“朕与你在义礼上是君臣,在恩情上则情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能让皇帝亲口说他和一个臣子情同父子,历史上谁还有这么大的面子?!

听朱元璋这么说,解缙这个耿直的大男孩真的照做了,当天他就上奏了一本万言书 ,其中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但也指出了朱元璋治国之策的种种弊端,甚至还提到朱元璋经常诛杀臣子一事。这可是朱元璋的大忌,平时任谁都不敢提。

大家都为解缙捏一把汗,没想到朱元璋非但没发怒,反而赞叹:“解缙果然才能过人!”

此时的解缙,才高受重用,因此越发直言敢谏,无所顾忌。再加上他耿直,喜欢品评别人,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员,甚至有时也让朱元璋下不来台。

当时的规定,近臣的父亲都要入朝觐见皇帝,解缙的父亲当然也在此列。1391年,解缙的父亲进应天府朝觐时,朱元璋竟对他说解缙是大器晚成之人,命他将解缙带回去,潜心磨炼,十年后再入朝为官,大用未晚。

这对风光无限的解缙而言,可谓是当头一棒。

他原以为朱元璋要嘉赏于他,谁知道却让父亲把他领回家。解缙非常失望,但又无可奈何,甚至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就跟着他父亲乖乖回老家了。

解缙回老家后,闭门著述,修正《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经》,期待十年之后,回朝廷复命。

谁知,还不到十年,在此后的第八年,即1398年,朱元璋驾崩了。

解缙闻此消息马上进应天府哀哭,希求得到新任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的重用。可是他不仅没被重用,反而被弹劾,认为他母丧未葬,父亲年事又高,不应该舍弃父母来京师,还被贬了官。

解缙无奈,又写信给朱允炆信任的大臣,由那位大臣引荐,将他召为翰林待诏 。

这以后又过了四年,也即到了1402年,南京皇宫已经再度易主,现在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当皇帝。

朱棣即位当年,封解缙为翰林侍读,此后马上又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又给了他一个主编一套“百科全书”的任务。

此时的解缙,果然如朱元璋所言,正当大用。

解缙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他带领100多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朱棣亲阅后,钦点精通儒、释、道等各家之学的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两三千人,这套“百科全书”终于在1407年定稿,朱棣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1408年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不仅是一部大典,更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中华文明的丰碑,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在自己统治的时期,诞生了如此辉煌的巨著,朱棣激动不已,大办宴席庆功。可是在庆功宴上,却独独不见主编解缙的身影。

原来,解缙已经又一次被贬官了。

在1405年时,朱棣曾经与解缙商量立太子的事。按照祖制,朱棣应该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可是,朱棣很喜欢次子朱高煦(Zhū Gāo xù)。解缙苦口婆心劝谏,并说长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聪慧颖悟,以后可承大统,终于说服了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这让朱高煦对解缙恨之入骨。

朱高煦太子没做成,但是他仗着军功和朱棣的偏爱,行事十分高调,很多礼制都超过了太子。一向无所顾忌、有话直说的解缙见状,怎能管住自己的嘴?于是他屡次三番劝谏朱棣,说朱高煦过于骄奢,朱棣烦怒,心想:“我二儿子战功显赫,不让他做太子,我已经很愧疚了,你一个做臣子的,怎么还嫌他骄奢呢?你这不是挑拨我们父子的关系吗?”

朱棣对解缙越来越不满,解缙得罪的那些官员也屡屡告状,朱高煦更是视他为眼中钉并且诬陷他,于是朱棣一怒之下,把解缙贬到了南方荒蛮之地。

1410年,被贬的解缙入京奏事。此时,他虽已饱经风霜,但却依旧单纯耿直。他跋山涉水,一路幻想着自己能靠不凡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重新让皇帝刮目相看。

大起大落的人生 ——才子解缙

终于到了应天府,解缙迫不及待地奔赴皇宫,却被告知皇帝北征未归。解缙并未多想,便向太子朱高炽奏事,随后就离开应天府回任所了。

回任所途中,解缙游览山川,到赣江(Gàn jiāng)时上书开凿赣江,沟通两岸。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纸奏书反而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棣回京之后,朱高煦立刻找他告状,说解缙未等皇帝回朝直接向太子奏事,不遵人臣之礼,且有私通太子之嫌。朱棣听后大怒,恰巧又收到了解缙不合时宜的奏书,于是立刻下令,将解缙逮捕入狱。

时光易逝,一晃就是五年,可对于在阴暗牢狱里的解缙而言,这五年却异常漫长难熬。

1415年的冬天,一位官员向朱棣上报囚犯登记册。朱棣一页一页浏览,猛地看到了解缙的名字。“缙犹在耶?”朱棣淡淡地问了这么一句。

“解缙还在呢?”大明天子的这句话,究竟有着什么意味?是关心?是暗示?还是就是随口一问?

这位官员惶恐非常,在他的理解这是暗示,是皇帝在表达不满,这背后的意思是解缙怎么还活着呢?于是这位官员返回狱中,为解缙摆了一桌酒菜,将他灌醉,然后把他埋进了雪地里。

这位以直谏著称的才子劳碌了一生,在漫天飞雪中永远地噤声了。这一年,解缙只有四十六岁。如此有才华的人,却未能得到善终,令人唏嘘。

解缙有才,这谁都不能否认。他所说的政事,也一一得到应验。所以,1465年,解缙死后五十年彻底得到“平反”。人已去,无法复还,他的文字却流传下来,这些成为我们一睹他的风采和他大起大落人生的窗口,让我们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