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诗人会打虎 ——爱国者陆游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这首诗是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后所写的读后感,字里行间对陆放翁其人其诗做了高度评价。陆放翁是谁?他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他的诗流传到现在的有九千多首,而且恰如梁启超所言,其中十有八九是军旅诗,抒写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恢复中原的理想抱负。“亘古男儿一放翁”,则高度赞扬了陆游的英雄气概,他绝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文人,他打老虎、战沙场,一生宦海沉浮,壮志难酬,空有文韬武略却报国无门、理想难伸,于是他把满腔的豪情与愤懑注入不朽的诗篇,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在南宋和金的交界处,有一条连绵不绝、地势险峻的山脉,名叫秦岭。陆游带兵驻扎在南郑,夜晚住在沔阳驿站。当时,刚下完大雪,天气寒冷,皑皑白雪覆盖了整条秦岭。他跟士兵们在雪中痛饮后,乘着酒兴要去打猎。附近的村民告诫他,山中经常有猛虎出没,已经有不少人命丧虎口。
陆游听后根本没有害怕、退却,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要为民除害。他带领三十名士兵进入深山,崎岖(qí qū)的山道上,突然扑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足有三个壮汉那么大。它张开血盆大口,狂吼一声,浑身散发的杀气惊得马匹和士兵们战战兢兢,畏缩不前。
但是陆游根本没被凶神恶煞般的老虎吓到,他镇定自若,手执长矛,迎着猛虎快步走上前去。眼见老虎眼中凶光毕露,绷直前腿,屈起后腿,随时准备扑向猎物。
陆游依旧毫无惧色,持矛相向。一声嘶吼,老虎终于按捺不住,朝着陆游猛扑过去。陆游挺起长矛用力向前狠刺,电光石火之间,像人一样立起的老虎被矛刺穿,哀号声差点把山崖震裂。
陆游趁势从老虎身上抽出长矛,朝其要害连刺几下,终于凭一人之力杀死猛虎。他身上沾满了斑斑点点的血污,随行的三十个人,面面相觑,竟然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来帮忙。
事后,陆游写下了著名的诗句:“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
有人考证说,陆游打虎时已经四十七岁。作为一位年近五十的文官,他怎么会有勇气、有能力打死一只老虎呢?这就需要从陆游的家庭和他幼时的经历讲起。
陆游生逢乱世,两岁那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的陆游一家,几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这段幼年经历在他的《三山杜门作歌》(其一)中得以体现:“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幼年颠沛流离、朝不虑夕的生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渴望国泰民安、祖国统一的种子。
在逃亡期间,陆游一家到金华义军陈彦声的领地寻求保护。陈彦声是一位侠义之士,他保境安民,受到过朝廷的表彰,所以方圆百里名气很大,他敬重陆家的忠义厚德,对陆游一家人照顾有加。小小年纪的陆游受其影响颇深,不仅习得了一身武艺,还慢慢养成了满腔豪气,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戈”的英雄壮志。
陆游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弟子,当过尚书右丞。叔父陆宲(Lù Bǎo)是位武将,北宋时期在陈留击退过金兵,受到宋徽宗的嘉奖。父亲陆宰本想继续报效朝廷,却因当权者沉迷于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不肯同流合污而辞官。
于是,经常有主战派、士大夫到陆游家中谈论国事。陆游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了许多忧国忧民、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怀,立下了“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的宏愿。
同时,陆游的老师曾几作为宋朝南渡后的诗坛领袖,也是位主战派爱国义士。他不仅在诗词创作上对陆游进行孜孜不倦的指点,还在待人接物、家国大事上对其言传身教,谆谆教诲。
这些都奠定了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思想和坚定的主战信念。
陆游为人耿直,一心主战,招致自上而下的投降派的反感,因而他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
1161年,宋高宗生日那天,金朝使臣名为贺寿,实际上却变相威逼南宋朝廷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
面对如此屈辱的条件,宋高宗和投降派为了能偏安一隅,贪图南朝闲逸富贵的生活,准备向南逃亡。临安皇宫内,百官静默,没有一个人敢于进言。只有陆游一人跪在大殿中央慷慨陈词。然而,高宗根本不为所动。
陆游难以遏制心中的焦虑,突然起身,快步迈上大殿的台阶,跪在了皇帝的脚前:“陛下,微臣几次上书奏请陛下御驾亲征,讨伐金贼,还望陛下三思。陛下万不可一退再退呀!”
陆游的这番举动,让皇帝大惊失色,朝臣们也都不知所措。因为在朝堂之上,皇帝高坐在龙椅上,百官分列在阶下大殿,有不可逾越的君臣之别。可陆游竟然跑到龙椅跟前,跪在皇帝脚边哭诉,这实在是闻所未闻之事!
况且,他还曾多次上书请求宋高宗迁都山河险要的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凭借地利对抗金军。加上这次“泪溅龙床”事件,皇帝对陆游的不满到达顶点,他最终被罢了官。
尽管在多方势力斡旋下主战派获得主动权,陆游很快恢复官职,南宋朝廷也取得了采石矶大战的胜利,这成为宋金关系的重要拐点。但以宋高宗为首的主和派注定不会为夺回失地、一统江山付出努力。这就注定了陆游一生不得志的悲剧。
然而,陆游真正令人钦佩的地方在于,虽然他始终在打击挫折中前行,却从未放弃北上伐金,一统祖国大好河山的信念。
1167年初春,陆游被罢官,赋闲在家。他来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的郊外,这里一片鸟语花香。他扛着锄头,走在新绿的田埂间,笑呵呵地和老乡们打着招呼。
看似与世无争,尽享田园生活的陆游,写下了非常有名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农家丰收的欢愉场景,然而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却写出了陆游心底的坚持:“不管前路多么渺茫,我都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新世界。”
陆游心怀信仰默默等待着。终于,在1169年他被朝廷召回。1172年他被任命为南郑军幕的干办公事 ,并且奉命负责草拟驱逐金人的作战计划。抗金前线,终于近在咫尺(zhǐ chǐ)。故事开头陆游打虎的那一幕,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他还借由典故在诗中写下了“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的豪情壮志。
陆游原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然而,他的军旅生涯只持续了八个月,南郑军幕就被朝廷撤去,他满腔豪情写下的作战计划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仕途几经沉浮,陆游也逐渐看透了朝廷忘报国仇、粉饰太平的丑恶嘴脸。这令他在都城临安任职时产生了短暂的惆怅徘徊,写下了一首诗——《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薄似纱”“客京华”道尽了世态炎凉,“闲作草”“戏分茶”表面闲适恬静,陆游内心却满是牢骚和无聊。这也是他少有的消沉之作。
可那个渴望奋勇杀敌、驰骋疆场的陆游并没有消失。他很快经宰相推荐,上任严州知州。虽然不能再次披挂上阵,但能够再次为江山社稷出力,陆游也十分满足。他在任期间做了许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比如减轻赋税、鼓励农桑等,还亲自上书请求朝廷减免钱粮田赋。
同时,他还写下诸如《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样充满辽阔豪情的诗句。而他之前的“杏花春雨”,也变成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暴风骤雨。
1210年初,这位生逢乱世、报国坎坷的爱国诗人以八十五岁高龄与世长辞。临终前,陆游写下了一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位爱国诗人,临终前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北伐,仍然是收复中原的那一刻,还希望儿子将来祭奠他的时候,能够将收复河山的好消息告诉他。
尽管在历史滚滚前进的长河中,南宋难逃覆灭的命运。但陆游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的精神,始终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忘江山社稷、国之重任,将祖国统一、民族富强作为国之根本。
- 元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元朝建国后如何统治中原地区?
- 蒙古帝国扩张的版图有多大?蒙古帝国为什么取国号为“元”?
- 宋高宗是个怎样的人?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 金国和宋军共灭辽后,为什么金国要反攻大宋?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金国的战力究竟有多厉害?
- 澶渊之盟是怎么发生的?澶渊之盟代表了北宋怎样的外交立场?
- 宋辽战争宋军为何一败再败,从主动进攻走向了战略防御?
-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北宋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为什么也会出现社会危机?
- 宋朝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弱宋?大宋的尚武精神为何流失?
- 赵匡胤:“我当皇帝是被你们逼的”,赵匡胤称帝是被逼迫的吗?
-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久?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 大唐的文化、科技发展如何?大唐有哪些世界之最?
- 唐朝的外交有多厉害?大唐对各国的外交政策如何?
- 隋唐通过什么措施促进经济大繁荣?隋唐的商业构造是怎么样的?
- 三省六部是指哪三省、哪六部?三省六部的职责是如何分工的?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到底有多繁荣?
- 隋炀帝杨广修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玩?李建成真的是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