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喝汤,打了胜仗 ——顺昌大捷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金军在和尚原之战中落败后,接连又遭到几次惨败,损失惨重。为了争取休整的机会,1139年,金与南宋签订和约,双方休战。然而不到一年,金军自认为恢复了元气,于是单方面毁约,再次挥师南下。

1140年盛夏的一天正午,烈日高悬,酷暑难耐。通常这个时候百姓们都躲在家中避暑,可这一天的顺昌城(今安徽阜阳)大街小巷十分热闹,家家户户都在“叮叮当当”地拆着自家的门板,拆完之后,男人们喊着口号,抬着门板,将它们运到城头。很快,大大小小的门板一摞摞码在城头上,放眼望去,甚为壮观。

城头上,一人正顶着骄阳望着忙碌的场景沉思。这个人五官深邃、轮廓分明,英俊的脸上已有些许风霜,浑身散发着一股英武之气,他就是南宋大将——刘锜

刘锜身后,一员副将忧心忡忡地说:“太尉,金人三万先遣部队明日就到顺昌城下了。东京已经陷落,金贼又连下五城,我们这顺昌城……能守得住吗?”

“仗还未打,你怎么倒先畏惧起来了?此战,必胜!”说这话时,刘锜的眼中满是坚定。

第二日,金军的三万先遣部队浩浩荡荡地抵达顺昌城下。让人不解的是,城头之上,宋军严阵以待,而城门却大开大敞,无人把守。这是为什么呢?

“太尉,城门都这么开着,咱们直接攻进去!”一小兵道。

“不可!城门大开,必定有诈!看来,当下只可远攻!传我命令,弓弩手准备!”

金军将领大手一挥,上万支箭矢铺天盖地,齐齐朝顺昌城飞去。

与此同时,城头之上,刘锜一声令下:“架门板!”

话音刚落,一排大大小小的门板齐刷刷地出现在城墙上,将守城的宋军遮得严严实实——这正是前一天百姓们从自己家里拆下的门板。密密麻麻的箭雨带风而来,“嘣嘣嘣”全都射在了门板上。一排门板插满箭后,另一排门板紧接着又立起来,这些门板把将士们保护得毫发未损。

那时候士兵打仗随身带的弓箭有限,射完就没了。此刻进攻的是金军的先遣部队,必然不会带着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刘锜算准了这一点,因而故意命城门大开,让金军以为城中有埋伏,只敢用弓箭远攻,再用门板挡着箭,擅长骑射的金军没了箭,就像猛失了尖牙利爪,毫无攻击力了!

果然,几轮箭雨过后,金军的攻势弱了下来。此时金军射来的箭成了宋军的武器,这时候,刘锜大喊一声:“放箭!”宋军将士远用强弩,近用弓箭,箭雨接连不断,城下的金军惨叫连连,步步败退。

眼见金军乱作一团,刘锜又派步兵杀出城外。金军死伤惨重,只好退到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这天夜里,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战后兵困乏,金军营帐里鼾声震天。

帐外,一个金兵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暗夜里巡逻。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伴随着这道光亮,一张刻着字的狰狞面孔出现在他面前。“啊——”这小兵惨叫一声,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人头落地。

“什么人?”一个金兵闻声从帐内探出头来,恰巧又一道闪电劈来,将夜空照得惨白。只见被闪电照亮的夜空下,数百个黑衣人正冒雨快步朝营帐奔来,他们手持大刀,披头散发,面如魔鬼般狰狞,嘴里还叼着什么东西。那金兵大惊失色,失声喊道:“袭营啦!有人袭营啦!”

这些黑衣人正是刘锜手下的“八字军”,他们因为脸上都刺着“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而得名。八字军原本是民间起义军,曾经数次打败金军,后来归附到刘锜麾下。这晚,他们奉命夜袭敌营。

听到喊叫声,金军都从睡梦中惊醒,营帐内顿时乱作一团,他们胡乱抄起兵器就往外冲,可是瓢泼大雨早已浇灭了火把,帐外漆黑一片,劫营之人藏在哪儿呢?

突然,又一道闪电劈来,在夜空被闪电照亮的那一刻,前排的金军眼前纷纷出现了刺着字的脸,这些金军甚至没来得及叫出声来,就被八字军刺死了。

后排的金军正要上前砍杀,闪电灭了,营地又陷入了令人恐惧的黑暗。就在金军惶恐不安时,他们耳畔居然传来此起彼伏的哨声。

原来,八字军嘴里叼着的是一只竹哨。刘锜命他们趁着电闪雷鸣去袭营,闪电一亮,就迅速散开,借着光亮砍向金军;闪电一灭,就吹响竹哨,凭着哨声辨别同伴的方位,伏地聚拢。

金军乱作一团,闪电亮的时候,敌人近在眼前;闪电灭了之后他们就朝前胡砍乱杀,可他们哪里知道,此时宋军早就退后趴在地上了,他们砍中的,都是自己的同伴!

这一夜,雷声伴着闪电,哨声和着惨叫声,瓢泼大雨冲刷着一切。等雨渐渐停了,天渐渐亮了,八字军也已经退去。而金军营地里,活着的士兵看着遍地同伴的尸体,彻底崩溃了。

金军先遣部队遭逢如此惨烈的失败,已经无力与宋军抗衡,只能再度后退,并向后方的兀朮告急。兀朮得知此事,愤怒至极,当即率领精兵,快马加鞭赶赴顺昌城与先遣部队的残军会合。当时,刘锜自己的部队只有不到两万人,加上守城的其他部队,总数也不到四万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眼看兀朮的大军就要赶到金军营地了,突然,一个眼尖的将士喊道:“快看!前面有两个宋兵!”

兀朮朝前望去,只见两个宋军装束的人正纵马朝着顺昌城的方向飞奔。

“快追!”兀朮一声令下,几个金兵立刻扬鞭追去。两个宋兵听到马蹄声回头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快马加鞭,可没跑出多远,竟然都从马上跌落下来。他们被抓到了兀朮马前,跪在地上一个儿地求饶。

兀朮厉声问道:“说,你们为何在这里?”

“主将命我们出城侦察,我们的马掉队了……”

“说说,你们的主将刘锜究竟是个什么人物?”

那宋兵先是一愣,随后竟然一撇嘴,不屑地说道:“他呀,就是个节度使之子,从小娇生惯养,只知道吃喝玩乐,原先宋金交好,皇上本是派他驻守东京汴梁,就是想给他安排个安乐差事……谁知东京失陷,我们就随着他被困在这顺昌城了……”

兀朮听罢,大笑道:“哈哈哈……我倒要会会这个纨绔子弟!”

随后,兀朮命人将这两个宋兵绑了送回宋营,还在他们身上放了一封挑战书。

等兀朮安好营,扎好寨,一名宋朝使者带着刘锜的战书前来求见。那使者和和气气地对兀朮说:“这顺昌城外有一条河,叫颍河,刘太尉说,他知道您生性胆小,怕您不敢带兵过河,所以愿意在河上架五座浮桥,以便贵军渡河决战。”

兀朮一听,冷哼了一声:“好一个刘锜,竟然如此自不量力,我兀朮一脚就能把那顺昌城踢倒!既然你要战,我们明日便战!”

兀朮没想到的是,他正一步步走进刘锜的圈套。

无论那两个落单的士兵,还是这位宋朝使者的战书,都是刘锜使的计谋。他故意让两名宋军被兀朮抓住,说出那样的话,就是让兀朮轻敌;下战书、搭浮桥,就是为了激怒兀朮,让他速来应战。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兀朮的大军就抵达颍河。颍河之上,刘锜果然造了五座浮桥。兀朮带兵过了浮桥,来到顺昌城下。只见顺昌城头,宋军也已经严阵以待。

两军擂响战鼓,顺昌城上下顿时战火纷飞。

交战半晌,两军难分上下。此时已是正午,太阳越来越毒,光是站在这日光下就能让人头晕目眩、汗流浃背,更何况是在烈日下拼杀呢?金军远途奔袭而来,还没来得及休整,又与宋军酣战半日,再加上这毒辣的太阳,此刻他们又饿又渴、又累又热,根本提不起劲儿来。兀朮见状,命令军队暂时停战,退到颍河对岸。

金军早就饥渴难耐了,一过浮桥就争先恐后地跑到河边喝水。然而不一会儿,金军队伍里呻吟声此起彼伏,将士们纷纷捂着肚子,疲软无力,痛苦万分。

兀朮顿觉不妙:“不好,这河水有毒!”

原来,刘锜早已派人在颍河中下了毒,虽然河水稀释了毒性,但足以让金军手脚无力,战斗力大损。

吃肉喝汤,打了胜仗 ——顺昌大捷

兀朮气急败坏,却没有任何办法,心道:“这刘锜竟然如此卑鄙,好在这毒性不深,毕竟我军人数众多,将士们稍做休整再过河,与刘锜这小儿决战!”

等兀朮再次带兵渡过颍河时,顺昌城下已经有数千宋军列阵等候。而此刻的城头之上居然冒起了缕缕炊烟,很快,一阵肉香弥漫在战场上。金军将士一闻到肉味,未中毒的口水直流;而中了毒的浑身绵软无力,直犯恶心。

刘锜站在城头上,手边放着一套铠甲。他一声令下:“开战!”

战鼓咚咚作响,城上的宋军射出一轮一轮的箭雨,城下的宋军嘶喊着冲到敌人阵前砍杀。而在城头上,竟然还有很多宋军正围着大铁锅喝汤吃肉呢。

最奇怪的是,刘锜对这些人一声也不呵斥,他只是静静地观察着战局,不时摸摸身旁的铠甲。过了一会儿,他自言自语地嘟囔了一句“烫了”后,大声喊道:“换阵!”

钲声一响,城头上吃饱喝足的士兵立刻精神百倍地到城下迎战;而刚才作战的将士们快步跑回城头,围着大锅喝汤吃肉,疲惫很快一扫而空。

原来,这也是刘锜的应敌之策。

刘锜命将士们在城头上架起大锅,煮着肉,熬着解暑汤。宋军将士轮番作战,一拨在前线迎战,一拨守着大锅喝汤吃肉,既能充饥,又能解暑,还能瓦解敌人的意志。

刘锜身旁放的铠甲也有用处,只要铠甲一发烫,他就知道底下作战的将士们的铠甲也发烫了,此时将士们必定酷暑难耐,于是命令作战士兵轮换一次。他自己也会将手边的铠甲换成新的,晒到发烫后让士兵再次轮换,以此为信号。

就这样,宋军始终精力充沛,朝金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攻,而金军早已筋疲力尽,很快就无力抵挡。

兀朮眼看着自己的士兵死伤近半,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他脸色煞白,咬牙挤出两个字:“撤兵!”

不可一世的兀朮带兵仓促败退,顺昌一战使金军主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顺昌之战激烈进行的同时,进攻陕西、西京(河南洛阳)、淮东的金军也纷纷被宋将吴璘岳飞韩世忠打败,金军再次发起的全面进攻又以失败告终。而宋军抗金的战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路宋军全线抑制了金军的攻势。

刘锜、岳飞、韩世宗等人为南宋征战,多有胜绩,因此被称为中兴之将。顺昌大捷是南宋抗金战役中著名的以少胜多,以步制骑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