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当皇帝 ——宋徽宗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在古代,当皇帝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拥有天下的奇珍异宝。对皇帝来说,识货就成了一项必备技能。历史上有一位可以说是最有才、最有品位,也就是最识货的皇帝,他精通书法、绘画、词、建筑,举世闻名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的作者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这位被评为“诸事皆能”的皇帝,就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

都城东京,夜里的皇宫寂静无声,御书房内灯火通明。门外,几个值夜宦官已经打起了盹。门内,一人端坐桌前,手握笔杆,在纸上写完了最后一笔。他轻轻搁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再看桌面,摊开的纸上,一只五色锦落在芙蓉枝头,压沉了枝梢,惊飞了原本栖息在花间的两只蝴蝶。那锦鸡扭头瞪着眼睛打量那两只蝴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到来惊动了人家。两枝芙蓉一枝朝上,一枝朝下,轻轻摇曳,而左下角,一枝白菊悄悄探出头来,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秋天来了。

这明明是一幅画,画中的一切却仿佛都是活的,就连那锦鸡的羽毛都根根分明、栩栩如生。而在画面的右上方,一首刚刚题好的诗墨迹还未干透:

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fú yī)。

字体瘦硬有力,一笔一画,修如兰竹。每个字单独拿出来都称得上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任人怎么看都看不够。

再看这作画题诗之人此时正轻蹙眉头,细细打量着自己的作品。这人面白唇红,眉目俊朗,举手投足间颇有文人之气。他的身上穿着一身做工精良的袍,此人正是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所画的这幅画叫《芙蓉锦鸡图》,现在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他题字用的这种字体是他独创的,被称为瘦金体。直到今天,宋徽宗的书法仍然被人们广为临摹。

除了书画,诗词、花石、建筑、茶道等,宋徽宗几乎样样精通。如此全才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除了才华,宋徽宗的品位也是无与伦比。

这天,宋徽宗正在宫中练字,一个宦官来报:“陛下,新一批汝瓷 已经烧制好了,请陛下筛选。”

“嗯,呈上来。”

“是。”

很快,一队侍女进来了。她们每个人手中捧着一个托盘,托盘内各有一只精致的碟子。这些碟子个个玲珑、素雅莹净,大小、形状几乎一模一样,常人根本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宋徽宗放下手中的笔,走至这些碟子前,一个挨一个仔仔细细端详起来。

“这个着色过浅,退下。”

“这个上釉太厚,退下。”

“这个开片不匀,退下。”

这一遍下来,留在殿中的只剩下一只碟子。宋徽宗命人将那只碟子放在桌上,窗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在桌面上,这天光的映照让这只碟子显得愈发晶莹润洁。碟子的颜色介于蓝绿之间,仿佛大雨初霁,乌云散开后天空露出的第一抹蓝,素雅幽静,如梦似幻。

宋徽宗看看碟子,又望望窗外的天空,仿佛自己的心都随着这色彩变得轻盈,飞上云端。他满意地说道:“这就是朕要的天青色。”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种天青色的汝瓷,在宋徽宗之后再也没有生产过。直到现在,这样的汝瓷全世界存世不到百件,件件天价,珍稀无比。

小至碗碟盆盘,宋徽宗尚有如此不俗的品位,大至宫殿园林,他自然更有一番精心设计。

有一天,在都城东京,宋徽宗正漫步于一座精美绝伦的皇家园林里。这座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宋徽宗亲自设计的,园林的名字叫艮岳(gèn yuè)。

宋徽宗悠悠然地踱着步,他的左边是挺拔俊秀的山峰,右边是曲流萦绕的秀水。明明是晴天,又是在京城,可这山中竟然雾气缭绕。原来,宋徽宗命人在各地找来很多奇石,据说这些石头在有雾的时候可以吸收雾气,没雾的时候又能释放雾气,所以,这艮岳里永远是一派云气升腾的景象,宛若仙境。

放眼这山水间,亭台楼阁错落分布,奇花异石比比皆是,虫鸣鸟叫不绝于耳,任谁走在其间都会觉得心旷神怡。宋徽宗走在这奇山秀水间,不自觉地勾起了嘴角。此刻,他只觉得天地一片宁静,人世间的所有烦恼都可以抛诸脑后。他信步走进一座亭子,亭中的石桌上放着为他备好的纸笔。

宋徽宗刚坐下,身旁的宦官一声呼哨,远处霎时响起了群鸟振翅之声。只见亭子对面,一大群五颜六色的珍禽异鸟从山顶腾空飞起,时而纵情滑翔,时而振翅高飞,然后齐声鸣叫着朝山下飞来。

“陛下,百鸟来朝啦!”

“哈哈,好,好!”

这幅百鸟来朝的壮观画面,是宋徽宗差专人驯鸟多日才得以呈现的。在这人工打造的壮美景色里,宋徽宗沉醉不已,他兴起提笔,在画纸上纵情挥洒,一幅绝美的画作即将在他手中诞生。

这艮岳虽然是宋徽宗这位皇帝设计师的佳作,但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不是他凭空造出来的,几乎都是他“买”回来的。那他是怎么买的,又是怎么运来这里的呢?

宋徽宗为了购买奇花异石,特别成立一个庞大的运输团队,名叫花石纲。“纲”指的是宋代运输团队,比如,运的称马纲,运米的称米饷纲,运花石的自然就叫花石纲了。不仅如此,宋徽宗还给花石纲下过一道圣旨,上面说:你们要尽心竭力地为朕到处收购花石,钱都由朕出。

宋徽宗下这道圣旨的时候,天真地认为:朕喜欢花石,但不难为百姓。但凡有好的花石,朕都自己出钱从百姓手里买,这就不算惊扰百姓了。而且公平买卖,别人也不能说朕搜刮百姓。

话虽如此,事情真的会像宋徽宗所想的那样发展吗?当然不会。

话说有一天,江南地区的一条河上,十只满载石头的大船列成一队,浩浩荡荡地驶来。这时,一座横在河上的石桥挡住了船队的去路。船只本来就高,上面又摞上了石山,石桥太低了,船队根本过不去。怎么办呢?

只听头船中传出了一个声音:“拆桥!”

接着,十只船相继抛锚,然后从船上放下若干只小船,每只小船上都站着十几个同样着装的彪形大汉。他们手里拿着锤子、铁镐、撬棍下船上岸,直奔那座石桥,抡起工具乒乒乓乓地又砸又撬。看他们动作的熟练程度,这一路上也不知拆了多少石桥。

与此同时,苏州的一户人家里,一群同样穿着的大汉正吃力地抬着一棵连根挖起的古树往门外走。这边,这群大汉抬得起劲;那边,这户人家的男女主人却满面愁云。把古树抬到庭院门口,这群大汉停下了,因为树太粗太高,出不去,怎么办呢?

带头挖树的人一声断喝:“拆门!”

这家的男主人低声下气地说:“大人,这石门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拆不得啊。”

“啊?你们这是藐视皇上,要犯大不敬之罪吗?”

“小人……小人不敢……”

拆桥、挖树,还毁百姓的家门,这群人到底是谁?为何敢如此猖狂?这些人都是花石纲的人,他们可是代表着皇帝的。

也许宋徽宗的初衷是好的,他只是想修建一座天下无双的皇家园林,供自己赏玩。自己也明明白白地说了,园林里的所有奇花异草、山石景致都由他出钱向百姓购买,可他没有想过,自己的钱从哪儿来啊?毛出在羊身上,不还是出自百姓腰包吗?而且,百姓的花石,你给钱人家就愿意卖吗?如果不卖,还不是会有强取豪夺这种事情吗?就算卖了,运费从哪儿来呢?运输过程中损毁的民间建筑谁来赔呢?

有了前面那道搜集花石的圣旨,为了讨好皇帝,花石纲的人对东南地区的奇花异石极力搜刮。凡是有些价值的石头,不管大小,无论材质,花石纲都要千方百计地把它们搬运出来,遇山截山,遇河斩河,丝毫不管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这一搜刮就是很多年,结果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这些形态各异的奇石名义上全都被送到了艮岳,但是真正进入艮岳,成为艮岳美景的,能有多少呢?大多数不是被贪了,就是被浪费了。在艮岳,宋徽宗为自己构建起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人间仙境,沉浸其中。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这一道圣旨对百姓而言却是一场灾难。

大宋王朝物阜民丰,虽然花石纲的搜刮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这不致亡国,不会直接导致大宋遭遇灭顶之灾。其实这时候,距离大宋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一转眼,时间到了1125年。这天一早,广袤的北地草原上,上万人马一路南行。如此众多的人马却丝毫没有气势,反而夹着尾巴,格外小心。队伍中间,一位将领小心翼翼地朝一人抱拳问道:“陛下,要不要停下来歇一会儿?”

那个被称作“陛下”的人虽然仪态威严,却满脸疲惫:“罢了,还是赶路吧,免得夜长梦多。”

此人正是刚刚被灭的辽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队伍行至一片树林,突然四下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天祚帝大惊失色:“快撤!”可是辽已破,家已亡,他们还能撤到哪里去呢?

潮水般的金军转瞬便合围过来,天祚帝自知无力反抗,便仓皇缴械。几个手持弯刀的金兵逼近天祚帝,一名首领指着天祚帝说:“搜身,看看有没有私藏武器。”

两个金兵立刻上前,从头往下,从脚往上,细细搜了个遍。忽然,他们在天祚帝的怀里摸到了什么东西,拿出来一看,竟是一封密诏。密诏中的大概意思是:你天祚帝如果来我们大宋,我会以皇弟之礼相待。到时候你的地位比我的兄弟燕王和越王两个人的还高,我还会给你盖一座大大的府邸。总之,我一定会养着你的,让你衣食无忧。

这封密诏,说白了就是宋徽宗赵佶写给天祚帝的招降书。前面提到过,大宋和金订立过“海上之盟”,约定联手灭掉辽。可得知天祚帝四处逃亡之后,宋徽宗又不免起了恻隐之心:“同是一国之君,今日那辽皇帝落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唏嘘。我大宋幅员辽阔,多养活一个人又有何难?”宋徽宗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立刻给天祚帝写了那封招降密诏。

天祚帝此行,正是要前往大宋。可是宋金立过盟约,约定绝不可招降纳叛。宋徽宗接纳辽的汉人也就罢了,竟然招降辽皇帝,这摆明了是要毁约。金本来就想在灭辽之后一举灭宋,那封密诏正好给了金人一个攻打大宋的理由。果然,很快金朝便整顿军马,以大宋背盟为名,开始疯狂地攻打大宋。

而宋徽宗赵佶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以胜利者姿态写下的密诏,给他带来的竟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1126年末,金攻破大宋都城。第二年春末,金军将宋徽宗与宋钦宗,连同文武百官等数千人,以及数之不尽的珍宝,全部带出了破败不堪的东京城,一路向北,直奔金都城。

这支由金兵与宋朝降者组成的队伍慢慢腾腾地走在北方一望无际的荒野上,队伍两边是剽悍魁梧的金兵,他们手持兵器,不时冲中间的宋人殴打辱骂。中间那群人,有的乘着破旧的木车,有的被绳索捆绑着,一步一步艰难前进,他们蓬头垢面、神色萎靡。谁能想到,这群狼狈潦倒的人原本都是皇亲国戚、文臣武将。而队伍中间那个须发凌乱、面容憔悴、两眼无光之人,居然就是当年意气风发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

突然,有人小声说:“陛下,这里有桑葚!”说着,便趁着金兵不注意,跑到了路边。宋徽宗一听,立刻下车紧步朝那人走去。只见路边一棵粗壮的桑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桑葚,那人已经摘了满满一捧,呈在赵佶面前。赵佶接过桑葚,一把塞到嘴里,大口大口地嚼了起来。他实在太饿了,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君王风度。

刚嚼了两口,赵佶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嘴里的桑葚四处飞溅,本就污浊的衣衫留下了一滩深紫色的污迹。随从们慌忙在他前胸后背不停地又抹又拍,好一会儿,他才缓了过来。

“呵呵,朕当年还是端王的时候,在王府里看见乳娘吃桑葚,也跟着吃了几颗,谁知乳娘劈手把桑葚抢走了。她说这东西不好,不是王爷吃的。这么多年,朕早就忘了它是什么味道,今日吃起来,竟是如此鲜美。”说完,宋徽宗不由得潸然泪下,身边的众人也禁不住抽泣起来。众人还在悲戚难止,十几个金兵便赶了过来,厉声喝骂着把他们赶回了队伍。

如今的赵佶一无所有。他已经没有心情去想字画、汝瓷流落何方,就连他引以为豪的艮岳也被他下令毁掉了。

到了金都城后不久,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昏德”这两个字并不是说他德行昏庸,“昏”字在这里是日落的意思,“昏德公”的意思就是像你这样亡国的皇帝就如同落日一般。这绝对是一个充满讽刺的封号。宋徽宗赵佶先是被关押在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北),后来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这天夜里,五国城一所昏暗破败的屋子里,瘦骨嶙峋的宋徽宗一言不发,被俘之后,他早已没有心情写字作画,只会偶尔吟出几句意味凄苦的诗句来。此时,他闭目而坐,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睡着,甚至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一场梦,若是梦,几时又能醒来?

艺术家当皇帝 ——宋徽宗

他正在冥想,突然“嘭”的一声,门被踢开了。一个人手捧圣旨,傲慢地闯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随从。为首那宦官宣读了圣旨,这道圣旨是通知赵佶一件事:他嫁给金皇亲国戚的女儿已经生下了男孩,因此予以优待,升为次妃。

昔日的一国之君宋徽宗,如今只能习惯性地双膝跪地,对人家俯首称臣:“臣谢主隆恩。”那人把圣旨往宋徽宗手中一递,瞥了他一眼:“该写谢表了,昏德公。”

宋徽宗坐在简陋的桌前,看着眼前备好的笔墨纸砚,拿起笔,蘸饱了墨,试图动笔,可悬在空中的手却剧烈地颤抖起来:“谢表?我被金人掳掠而来,落魄至此,还要称谢?我那六个女儿被金人强占,霸为妻妾,我还要说谢?但这一切又怪得了谁呀?”

想到这里,宋徽宗不由得苦笑一声,那宦官冷不丁叱道:“想什么呢,快写!”

宋徽宗深吸了一口气,又将一腔郁闷之气悉数吐出。此时,他不过是一个苟活于世的人,所做的一切只为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可能等到大宋灭金、报仇雪恨的那一天。他直了直身,在那孤灯之下,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再次跃然纸上。

那一众金人拿着那封谢表,扬长而去。

寒风呼啸着涌入门框,直扑到宋徽宗满是沧桑的脸上,吹乱了他花白的头发。他咬了咬嘴唇,低下头,一滴浑浊的眼泪滴落在地。望着窗外漆黑无声的夜,宋徽宗吟出了一首《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这首诗的意思是:彻夜呼啸的西风吹动残破的门扇,寂寥冷清、孤独而立的房屋内,一盏残灯光芒微小。回头望去,故乡的山河在三千里之外,我拼命地朝南望啊,一直望到看不见的地方,可空荡荡的天空里,却没有一只大雁在飞。宋徽宗赵佶就这样在金人的监禁下屈辱地生活了八个年头。

一天早上,同样遭受监禁、屈辱度日的宋钦宗赵桓前来向他请安,发现自己体弱多病的父亲宋徽宗,面色惨白地仰卧在土炕之上,已经没了呼吸。

这位才情万丈的皇帝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在了敌国的土地上,不知他临终的那一晚,独自躺在清冷的房间里有没有梦到他那些精美绝伦的字画,有没有梦到他那座无与伦比的艮岳,有没有梦到他那些受尽苦难的皇子妃嫔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不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不会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上天为何让我生在帝王家,而不让我快活地写写画画,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