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教你写作文 ——『简洁先生』欧阳修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有人说过,诸葛亮有智量,郭子仪有福量,范仲淹有德量,欧阳修有才量。所谓才量,是指欧阳修的文才很高,有时候,欧阳修的文才甚至成了他的护身符。

欧阳修四十七岁那年,由于受到政敌的诬陷,被朝廷贬为地方官。可在他启程的那一天,宋仁宗听了大臣的奏请,觉得欧阳修才高八斗,派他去做地方官未免大材小用。几经思量,宋仁宗收回成命,改派欧阳修为翰林学士,命令他去编修史书。

据说有这么一天,欧阳修和两个同僚在郊外踏青,官道之上突然有人大喊:“闪开!快闪开!”欧阳修回头一看,只见远处跑来了一匹烈,他和同僚急忙躲到官道旁的大树后面。但是卧在官道中央的一条流浪没有来得及逃走,被这匹烈马踩死了。

惊魂落定之后,欧阳修问道:“如果把刚才这件事写到史书里,你们会怎么写?”其中一人想了想,胸有成竹地说:“黄犬卧在大路中央,一匹烈马脱缰,奔驰而来,踩死了黄犬。”欧阳修笑了笑,不置可否,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人。另一人思忖片刻,似乎稳操胜券,缓缓说道:“黄犬卧在大路中央,被脱缰烈马踩死。”

欧阳修笑道:“按照你们的写法,史书恐怕永远也写不完。”他的两个同僚不服气,问道:“那要是您,会怎么写呢?”欧阳修轻轻摇着手里的青纸团扇,微笑道:“脱缰烈马踏杀当道之犬。”一听这话,另外两人相视而笑,甘拜下风。

为什么同僚的那两句不如欧阳修的这句好呢?其实,欧阳修在这里所说的是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简洁。越是优秀的作品,行文越简洁;越是不入流的作品,越烦琐,本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非要啰啰唆唆说一大堆。

欧阳修崇尚简洁,不但编修史书如此,平时写文章也在简洁上煞费苦心。比如他写《醉翁亭记》时,原本文章开头铺陈得非常长,先说滁州(Chú zhōu)的东边是什么山,接着说西边是什么山,然后又说南边、北边是什么山。草稿写完之后,欧阳修很不满意,几经删改,最终把开头压缩成了一句话:环滁皆山也(滁州四面都是山)。

不过,简洁并不等于字数越少越好。有这么一次,欧阳修受人之托写了一篇文章,写完之后,命人送过去。可送文章的人离开家后不久,欧阳修坐在案几前思索了一会儿,猛地站起来,对仆人说道:“快!快!快!快把送文章的人给我追回来!”仆人看主人着急的样子,来不及多问,急忙出门而去,快马加鞭,把文章给追了回来。欧阳修把原稿中的一句话“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前后对比,多了两个“而”字,“而”字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为什么加上这两个“而”字呢?

其实,欧阳修这样改是考虑到汉字的节奏和韵律。加了两个“而”字,表面上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细细揣摩一下便会发现,改过的“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远远比“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在音韵上更有美感。另外,在《醉翁亭记》这篇文章里,欧阳修用了二十一个“也”字。“也”字也是虚词,不表示实际意义,但是读起来就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抑扬顿挫,好听极了。

不仅欧阳修注重汉字的节奏和韵律,中国古代的其他人、文人也是如此。比如唐朝大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里有一句话本来可以写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但是王勃并没有这么写,他将上下两句各添了一个字,写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听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

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都称欧阳修为导师。另外,《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大清官包拯,大政治家韩琦、文彦博,大学者张载程颢(Chéng Hào)等也都是欧阳修的学生。虽然欧阳修才高八斗,但他却不骄不躁,无论是写新文章,还是修改旧文章,从来不怕麻烦,反复打磨。

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创作态度。有一次,他的妻子开玩笑说:“我说夫君啊,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用功,你是怕先生责罚吗?”欧阳修笑着答道:“我不是怕先生责罚,我是怕后生笑话。”

欧阳修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他有三个写作的诀窍:第一,行文简洁;第二,恰当修饰;第三,细致修改。欧阳修的文章以及他的文学思想,在北宋文化繁荣的过程中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为后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