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不除,国将不国 ——林则徐禁烟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清朝道光年间,外国商人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机。鸦片不仅让吸食者萎靡不振、倾家荡产,而且还让清政府的白银不断外流。长此以往,必定国将不国。于是,朝廷中的有识之士极力主张派遣得力干将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以肃清鸦片毒瘤。道光皇帝便任命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

1839年三月的一个夜晚,广州一栋洋楼内,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神神秘秘地说着什么。

“那人就要到了!”

“来吧,大清的官员都一样,给了好处就会为我们做事。”

“听说他很强硬,我们还是小心点。”

“呵呵,我们英吉利绅士从没有怕过大清的官员。”

几天后,也就是三月十日,广州天字号码头,官员与商人群集,一排礼炮威严而列。不多时,一艘官船由远而近,缓缓靠岸。船上下来一个身着官服的人。礼炮声声响起,这人面色严肃,不发一言。他叫林则徐,正是道光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

官员、士兵夹道欢迎,林则徐一路走来,却发现列队的官兵瘦骨嶙峋,眼窝深陷,一个个精神恍惚、哈欠连天。

“朝廷的官兵竟都是一群瘾君子!”林则徐心里既愤怒又悲哀。

当时,西方列强的工商业发展迅速,纷纷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可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不与世界贸易往来,只在广州开放了唯一一个通商口岸。英国人想到一个坏主意:向中国贩卖鸦片。

鸦片,是一种毒品,一旦吸食就会上瘾。吸食鸦片的人会出现幻觉,不吃不喝,疯疯癫癫,最终骨瘦如柴,精神失常。当时的清朝,几乎每个城镇的街头都林立着大大小小的烟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上至高官,下至平民,许多人都染上了毒瘾,为了鸦片倾家荡产。没钱了,就去典当,去偷,去抢,社会一片乱象。

在这个并不友好的码头,面对一群松松垮垮的官员和士兵、一群趾高气扬的英国商人,林则徐只说了一句话:“鸦片祸国殃民,我奉命前来广州禁烟,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码头上没什么声音,众人面色不一。在场的人,不是指着鸦片赚钱就是指着鸦片续命,林则徐,能把鸦片禁了吗?

鸦片不除,国将不国 ——林则徐禁烟

很快,广州街头,一群官兵到处散发、张贴着什么东西,纸上详细列出了鸦片的危害,同时还附上了戒鸦片的药方。

又过了几天,在广州越华书院一个新设的公堂里,几个穿着体面的商人站在林则徐一旁,他们都是贩卖鸦片的中国商人。

林则徐铁青着脸,一一列举几个人的行径,随后问道:“你们是否知罪?”

这时,总商上前一步,不卑不亢道:“大人息怒,我愿以家资报效大人。”

“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

那总商眼中一惊,顿时变了脸色。

“贩卖鸦片,违反大清律法,你们若胆敢继续贩卖,我定严惩不贷!”紧接着,林则徐拿出了一份谕帖,“把这个转交给英国人。”

很快,这封谕帖就交到了洋商手中,那洋商打开一看,谕帖上赫然写着:“三日之内,所有鸦片全部上缴,你等须签字画押,保证此后绝不再贩鸦片。”那洋商咬牙切齿,将谕帖撕得粉碎:“你们怎么办事的?多给他些银子不行吗?”

“先生,林则徐不吃这套啊!他还说要我的脑袋!”

“哼,鸦片没有,有本事,让他来要我的脑袋!”

限令上缴鸦片的期限到了,林则徐来到码头,眼前堆了一千多箱鸦片。一千多箱鸦片,听起来不算少,看起来也还算壮观,可是,肆虐整个大清的鸦片,仅仅只有一千多箱吗?

林则徐看着这一千多箱鸦片,没有说话。

商馆里,几个英国商人和中国商人正喝着茶。

“这林则徐软硬不吃,缴给他一千多箱鸦片,就算是破财消灾了。”

“是啊,这样这位林大人也好回去交差,咱们赶快送走这个瘟神吧。”

突然,窗外传来了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一个下人匆匆来报:“不好了!外面来了大群官兵,把商馆围住了!”

“什么?!”

众人匆忙起身,跑到窗边一看,只见密密麻麻的官兵里三层外三层,将商馆团团围住。林则徐下令,洋商不交出鸦片,不得出门。与此同时,他派出水师到海面巡查,一旦发现走私鸦片的船,全部没收。

1839年六月三日,在离广州不远的门海滩,两个巨大的池子里,鸦片堆成的巨山正冒着滚滚白烟。为了防止鸦片被再次提炼,林则徐将生石灰倒入池中。和着海水,鸦片同生石灰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化作了灰烬。此番被销毁的鸦片一共有两万余箱,合计两百三十多万斤。这些鸦片整整燃烧了二十三天。

荼毒大清的鸦片,在这滚滚白烟里化作灰烬;中国人的屈辱与尊严、黯淡与辉煌,在这滚滚白烟里似浓似淡。当白烟散尽时,天空还是那片天空,但天空下的中国,从此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