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打赢四路 ——萨尔浒之战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努尔哈赤靠十三副盔甲起兵,此后二十年间,他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登位,建立后金,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与明朝对抗的强大的地方势力。1618年,他率军攻破了辽东战略重地抚顺和清河,明朝为之震动。1619年,十多万明军(号称四十七万)兵分四路,进攻后金。其时后金只有六万兵,努尔哈赤能打赢这场仗吗?

1619年二月的一天,一封情报送到后金军营。情报说,大明将派辽东经略使 杨镐(Yáng Gǎo)指挥,兵分四路,直指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消息一出,军营中立刻炸开了锅。

“明军四十七万,我们只有六万,这可如何是好啊?”

“大汗,敌我兵力悬殊,求和才是上策呀!”

“是啊,我们的长刀弓箭,如何抵挡得了红衣大炮?”

努尔哈赤拧着眉毛听了很久,暗自琢磨:“自从朝鲜之役后,大明兵力损失惨重。四十七万之说,一定是刻意宣扬、虚张声势,但分兵来攻只怕是真的。”

想到这里,努尔哈赤微微一笑,说道:“明军虚张声势,目的就是想动摇我们的军心,各位怎么能轻易上当呢?本汗已得详报,明军此战,最多出兵十余万。我军兵马虽少,但铁骑悍勇,何惧之有?凭他几路杀来,我只一路迎去。本汗自有制胜之道!”

突然,一匹快马飞进军营:“报——启禀大汗,王城东南方向发现敌军两万余人,已深入我境二百余里,接连攻克我十余个营寨!”

众将一听,惊恐万分。努尔哈赤却镇定地问道:“可有火器?”

“火炮装备不多,而且其中一万多人是朝鲜兵!”

努尔哈赤沉默片刻,做了个让众将极其不解的决定。

“留五百骑兵镇守东路,其余铁骑精锐,随我向西!”

明明是东路吃紧,却将主力骑兵全部领到西面,这是个什么打法?

努尔哈赤无暇解释,策马向西。众将不明就里,只得听令,五万多骑兵,连夜向西奔袭。

次日清晨,后金大军赶到了赫图阿拉城以西的萨尔浒。只见群山之中多了一座大营,旌旗飘扬,正是明朝军队。再看营地周围,壕沟备妥,战车四布,火炮环绕。一看便知,这才是明军装备精良的主力所在。

努尔哈赤举目远望,随后转身对众将领说道:“如我所料,东路明军虽然进军迅速,但是装备寻常,还有一半是硬绑来的朝鲜军,一定是故意转移我们视线的疑军。如果我们真跟他们打起来,明军西路的主力必然乘机来攻击,让我们腹背受敌。”

众将一听,恍然大悟。

随即,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列阵,进攻!”

眨眼间,战鼓轰鸣,杀声不绝,马蹄奔腾,烟尘漫天。明军望着突然出现的后金大军,大惊失色,匆忙放鸟铳、点大炮。

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来,天色变得十分昏暗,在很近的距离都看不清楚对方。明军点燃火炬照明,以便进行炮击。后金军队利用明军点燃的火炬,在暗处袭击明军,很多明朝士兵就这样被箭射中,或死或伤。努尔哈赤则越过堑壕,拔掉栅寨,攻占明军的营垒,明军主力被击溃,伤亡惨重。

一路打赢四路 ——萨尔浒之战

虽然首战大胜,但努尔哈赤的眉头并没有舒展,他马不停蹄,掉头向北。很快,后金军队又找到并打败了北路明军。

此刻,兵分四路的明军,已经有西、北两路被灭。可这个时候,后方又传来急报:“报告大汗,东路打来的明军,距王城只有五六十里了。”这下,不安的情绪立刻在军中弥漫开来。

努尔哈赤却丝毫不乱,他思索片刻,连下三道命令:“一、千骑精锐,留在此处,击溃北路明军残部;二、领一队降军,持大明令旗冒充其西路军,以会师为借口,将其东路军诱入山冈;三、骑兵主力立刻奔往东线,兵分两路,一路突击敌首,一路攻其侧翼,两路夹击。”

后金军队迅速依令行事,很快,东路明军陷入后金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被后金军队打败。

最后一路南路明军得知前三路明军溃败的消息,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在杨镐的命令下,掉头撤退,结果被尾随追击,也死伤惨重。

短短五天,大明十多万军队,在努尔哈赤六万军队的攻袭中,彻底溃败。

这一战,明军伤亡四万五千余人,损失火器两万余件,军队精锐损失殆尽。至此,辽东地区的控制权落入努尔哈赤手中。

辽东经略使杨镐不明白,这么多装备精良的兵力,四路进军,围歼六万后金军队,怎么会失败呢?

其实,努尔哈赤曾经几次到北京朝贡。他观察到大明王朝早已经腐朽不堪:皇帝不上朝,大臣搞党争,军队混乱,武备废弛,火器大炮都生了锈。士兵训练不足,战斗力严重下降,再加上朝鲜一战,兵力大损,早已不堪一击。

努尔哈赤的军队则在常年的征战中,被训练成了一支强悍的铁骑雄兵。这就是努尔哈赤取胜的第一个原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实施了“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也就是集中兵力,以逸待劳,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攻打明军。这是他取胜的第二个原因。

努尔哈赤还有一个法宝,就是他的军队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很强。打完西路打北路,打完北路打东路,打完东路追南路,一鼓作气。而且,后金军队士气高昂,上下团结,哪有不胜的道理啊,这些都是一路打赢四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