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战之王 ——王阳明平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明朝有一个人非常了不起,他被很多人称为明朝第一人。他是个文官,却超级擅长打仗。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土匪强盗就闻风丧胆,甚至主动投降,老百姓把他奉若神明。

他极善揣摩人心,在旁人看来,他打仗的章法诡异莫测。他总能料事如神,甚至兵卒未动,就能利用心理战把敌人玩得团团转。他曾在手里只有不足百人的兵力时,就决定迎战数万叛军。四十多天后,他还打赢了。他就是王阳明。

1519年夏天,宁王朱宸濠(Zhū Chén háo)领兵六万,号称十万,在江西南昌发动叛乱。消息传到北京,百官乱作一团,纷纷建议朝廷立刻派兵平叛。

这时,兵部尚书王琼哈哈大笑:“放心,王阳明在南昌附近,这宁王起不了大风浪。”

此时,一队人正行走在江西境内的吉安和南昌之间,为首之人头发斑白,满脸褶皱,看上去仿佛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他就是赣南(Gàn nán)巡抚王守仁。因为他曾在会稽山(Kuài jī shān)阳明洞建造茅屋,潜心求学,所以人们称他为“阳明先生”。这一年,他还不到五十岁。

王阳明此时正率领一支不到百人的队伍准备去平定福建叛乱。接到宁王叛乱的消息,众人顿时慌了。

“大人,宁王一反,江西可就遭殃了!咱们怎么办呢?”

手下们乱作一团,王阳明却不动声色,他沉思半晌,道:“停止行军,准备平宁王之叛。”

“就以咱们这区区几十人去打宁王的十万兵?”手下们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王阳明却笑而不语,马上回到县城,招募士兵。几日下来,只招募到几百人。

这下王阳明的手下们更焦虑了,他却依然不慌不忙:“仗还未打,怎知会败?”

“取纸笔来。”王阳明随后提笔挥毫,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唰唰”地就写完了一篇讨伐宁王的檄文,他吩咐下去:“速速抄写几百份,派人潜入南昌,贴满大街小巷。”

“大人,你写的难道是神符咒语,能降伏叛军?”

“只管张贴就是。我保证这篇檄文一贴,宁王肯定老实好几天。”

随后十几天里,原本已经宣布起兵的宁王竟然真的按兵不动了。

王阳明到底在檄文里写了什么?原来檄文中写道:朝廷派了两路大军各四万人来平叛,又有义军十六万,正配合朝廷的军队向南昌杀来,南昌百姓,不必惊慌。

宁王看到南昌大街小巷处处是声讨自己的檄文,且征讨他的官军竟有二三十万之众,着实吓了一跳,他犹犹豫豫,最后竟然真的不敢出兵了。

这期间,王阳明又写了一封书信,安排人给宁王手下最信任的谋士送过去。可这封信却“不小心”落到了宁王手里,宁王一看,更是不敢出兵了。

原来,那封信里说让谋士鼓动宁王迅速出兵南京,大兵一出,王阳明便可跟谋士里应外合,占领南昌。

这封信让宁王心里起了疑心:“难道我手下的众臣已经暗中勾结朝廷,想置我于死地?我一定要彻查此事。”此时,他手下的谋士再怎么催他出兵,他都不肯动身了。

宁王自以为根据截获的重要情报及时调整了对策,殊不知,这是王阳明猜测到宁王的心理故意给他设的圈套,目的就是让他起疑心而不敢出兵。

俗话说兵贵神速,趁宁王犹豫不决之际,王阳明迅速征兵。同时,他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官军,集结起八万人的军队。宁王见朝廷的二三十万大军久久不来,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一怒之下,率领军队倾巢而出,直奔南京。

南京处于长江交通的心脏地带,是明朝初期的都城。虽然当时都城已迁到北京,但南京作为副都,依然有重要地位。如果南京落到了宁王手里,攻南击北,指东打西十分方便,还能卡住运往北京的物资。所以南京城绝不能被宁王攻下。

众将纷纷建议王阳明火速赶往南京,可王阳明却下令:“全军准备,攻打南昌!”

什么?大家又糊涂了。

“大人,南京若是被攻下了,北京也就危险了!”

“是啊大人,为何不先救南京啊?”

“如今宁王沿江而下攻打南京,先攻下九江、南康,逼近安庆。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打我们的后背,使得腹背受敌,不如直捣南昌。因为宁王的精锐全部派出去了,南昌守备空虚,而我军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

“我只问你,南昌乃宁王老巢,是他的心脏,宁王会不会救?”

“救……倒是会救吧。”

“宁王知道我们攻打他的老巢,一定会解围自救的,这样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

于是,平叛大军迅速奔往南昌。此时的南昌守备空虚,几乎是一座空城。宁王此时才攻打到安庆,一听自己的老巢要被端了,赶紧掉头往回跑。

王阳明这次的战术又成功了。

两天之后,宁王率叛军赶了回来,在长江之上,迎面碰见王阳明的官军。宁王此时恨得咬牙切齿:“给我杀!”

叛军气势汹汹,官军节节败退。

“好你个王守仁 ,都说你诡计多端,也不过如此嘛!”宁王越打越兴奋,一个儿让战船紧追官军,突然间,背后响起一片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不好,有伏兵!”宁王这才发现自己的战船,在长江之上被东西夹击,堵在中间。

一瞬间,局势逆转了,宁王叛军想打打不过,想跑跑不了。

慌乱之中,有人来报:“宁王殿下,南岸正是鄱阳湖口,没有敌军把守,我军正好避其锋芒。”

“哎呀,天助我也!这鄱阳湖水美肥,饮食不愁,更何况芦苇茂密,正是藏兵的绝佳之地,入湖!”

心战之王 ——王阳明平乱

宁王大喜,立刻带着叛军进入鄱阳湖。

看着敌人的船队消失在鄱阳湖中,王阳明的脸上又浮现出谜一样的微笑。

“大人,继续追吗?”

“不追,堵在鄱阳湖口。”

鄱阳湖只有一个出口接入长江,如今这个出口被王阳明堵死了,鄱阳湖就成了一个口袋。

宁王以为自己逃进了天堂,其实他早已是王阳明的瓮中之鳖了。

宁王在鄱阳湖与王阳明的士兵交战几次都战败了,不甘心的他仰天怒号:“我是要带兵造反夺下江山的!难不成就要在这鄱阳湖里等死吗?”

这一夜,宁王下令将所有战船首尾相连,结成方阵,随后犒赏将士:“将士们,明日天一亮,咱们殊死一搏,冲出鄱阳湖!”

第二天一早,宁王还在跟群臣开早会,官军就悄悄到来。水面顿时战鼓鸣响,纷乱起来。叛军有刀,官军有剑;叛军有弓,官军有弩;叛军有枪,官军有炮……水面上刀光剑影、火光冲天,双方你来我往,不分上下。

酣战之际,没有一个叛军注意到,在他们身后,四十艘小船悄无声息地从芦苇深处冒了出来,径直冲向他们。这些小船和叛军的战船和刚一相接,小船便立即冒起火来。

这可不得了!那些小船上全是柴草等极易燃之物,叛军战船瞬间被引燃。叛军战船相互牵绊,笨拙不堪,无路可逃。士兵们被烧的被烧,跳水的跳水,投降的投降,宁王瞬间兵败如山倒。

原来,这又是王阳明的一计,与火烧赤壁如出一辙。

宁王仓皇逃跑,可是他乘的船却搁浅了,于是又匆忙换船,结果被官军逮了个正着。他怎么都没想到,自以为能救命的芦苇荡,最终成了自己的火葬场。

宁王一直算准了自己的兵力优势,认为自己必胜无疑,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完美地踏在了王阳明在心中为他铺设好的死亡之路上。

从头到尾,宁王之乱只持续了四十多天,宁王连椅的边儿都没碰着就做了阶下囚,最后被处死。

平定宁王之乱,只是王阳明的军功之一,但足以说明他在军事上的造诣。除此之外,王阳明还是一个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