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六族
指原来政治上、经济上从属于塔尔寺,分布在今青海省湟中、平安两县的申中族、隆寺族、西纳族、祁家族、米纳族、修巴族6个部落。除修巴族(亦译为“西侯巴族”)形成较晚外,其余五族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塔尔寺开始创建起,即为之集资出力,成为塔尔寺的经济支柱,当时即已有“塔尔寺五族”之称。至于这五族于何时定居于今湟中一带,史书无详细记载,但从清人杨应琚《西宁府新志》可知,从明洪武十三年(1380)接受招抚之后,这些部落已陆续迁入边内定居。历经种种变迁,至解放时,塔尔寺六族除分布在今湟中、平安两县的藏族居住区外,还包括大通县景阳乡、岗冲乡和西宁市南郊一带。西纳族主要分布于湟中县西纳川即拦隆乡一带;隆寺族主要分布于湟中县西部的四营、上五庄、共和、盘道、乌巴各乡;米纳族主要分布在湟中县大小康城(今汉东、维新乡一带)及大通县的景阳川一带;申中族主要分布在湟中县东南部的大小南川各乡和与化隆、贵德交界的群加乡;祁家族主要分布于平安县的祁家川即三合乡和石灰窑乡一带;修巴族清时称塔尔寺族,相传是由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划为塔尔寺管辖的属民组成的部落。主要分布于湟中县西南临近鲁沙尔的上新庄、大经、盘道、大方一带。解放前,塔尔寺六族属塔尔寺管辖,向塔尔寺输送僧人,提供主要经济来源。六族在寺中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六族中学位较高的喇嘛是塔尔寺的上层实权人物,即所谓“六族干巴”,寺中一切重大事务由六族干巴参与决定。六族干巴从六族僧人中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一次。在清代,塔尔寺属民不给政府纳粮支差,仅给塔尔寺交租粮,提供劳役。解放前,六族中的修巴族(主要是金塔乡和大经乡)与塔尔寺是租佃关系。如湟中县宝塔乡,有居民800多户,其土地、房屋、树林完全属于寺院所有,全体居民为寺院佃户,塔尔寺在该乡享有十多项特权,直到1958年民主改革才被废除。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佛寺的其它文章:
- 做周月
- 做小贡
- 做会送福
- 做大贡
- 做摆
- 坐竹篮
- 时恩寺
- 暖泉华严寺
- 蔚州灵岩寺
- 洗马林玉皇阁
- 鹫峰寺
- 藏族【塔尔寺印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