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沟佛教寺院
位于新疆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处的白杨河上游。白杨河水自中部流过,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当地维吾尔族人称为“台藏”。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寺院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其地理坐标:东经92°58′56″,北纬43°1′51″。海拔699米。1990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寺院构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断崖立面上凿出窟体后,再用土坯砌筑,并在窟前接砌前室;二是利用断崖直接开凿;三是在与断崖相接的台面上用土坯砌建成窟。此三种建窟形式,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异。洞窟的平面大致有两类,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有单窟,也有两窟和三窟相连的。内壁均抹草泥,现依稀可见彩色壁画。河西主体建筑残高15米,墙厚1米,分前、后两室,以甬道相连,主室居后,东西深8.3米,南北阔8.7米,顶为穹隆形,内残存一坐佛,高8.2米。前室东西深9.8米,南北阔11.6米。坐佛后墙的南面有一小型穹隆顶建筑,顶已坍塌,通高3.5米,长3.1米,宽2.81米,墙厚0.60米。三面壁上均有小佛龛,旁边原有壁画。其周围还有房屋遗迹11间,残墙最高处为3.5米,墙厚0.45~3.5米。另外还有一直径为3米的中心柱式洞窟。距此主体建筑南行百米有一佛塔残迹,上小下大,残高4.5米,长3.4米,宽2米,内为穹隆顶,高2.7米。塔外尚残存一方形土墩,长2.2米,高2.5米。距主体建筑北部亦有一组石窟。其中在一单窟的甬道中,发现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壁画,白底红绿彩,因年代久远已氧化成暗红色,图案系小千佛,佛光已成为黑色。此佛教胜地规模较大,据唐代史籍记载,唐代伊州下辖的纳职县(今拉甫却克古城)正北20里的地方有一所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似指此处。公元14~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哈密后,该寺院逐渐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