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玛士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30 属于: 中国原始文明

哈尼语音译。意为“祭寨神”。哈尼族祭祀活动之一。云南红河(元江)以南地区一般称寨神为“普玛”,红河以北地区则多称为“竜”,或同音异写为“”。目前汉文资料多有称为“祭龙”者。由于哈尼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各地、各支系乃至同一支系不同村寨间的祭龙活动不尽统一,尤以红河(元江)南北岸地区差异较大。

河南岸地区的红河乐育区的哈尼人称“祭寨母”,由“龙头”(寨老)主持祭祀,每户派一名成年男子参加。祭前,龙头带领村民将通往龙树林的山路清理干净,各家各户舂粑粑,蒸年糕,并邀请亲戚来过节。祭品为一头、一只,祭完寨母后各户也要在家中自行献祭。晚上,人们在广场上跳铓鼓舞。在三村乡达洞村,人们对龙头的挑选十分严格,要查三代根底,不得有杀人偷盗之事。节前一个月内实行严格的禁忌,不得在村外过夜,不得与女人睡觉,不能吃荤腥的东西,否则惹恼了寨母可了不得,轻则风不调雨不顺,重则寨子天灾人祸、人畜死亡。元阳俄扎乡哈播寨的祭龙称“阿玛士”,在每年农历腊月的第一个属日举行,历时三天,由龙头主持,向一棵代表寨神的万年青献祭,村人不参加仪式,祭祀活动仅限于龙头及四名助手,祭品为一头毛猪、二只公鸡。金平哈尼族每年祭“龙”二次,第一次在农历二月,祭期三天,祭仪由寨老主持,龙头主祭,用一只鸡和一块猪肝献“龙神”。为了防备鬼魂进寨,必须杀一条白,将头挂在寨门上,再用狗血沿寨子划一个“封锁圈”。第二次祭龙在农历三月清明前后,祭期两天,每次分别祭一棵不同的万年青。墨江龙坝乡哈尼人于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猪日举行祭“龙”仪式,祭期三天,由“龙头”主祭。祭“龙”前三轮中,每轮的属猪日都属禁忌,禁止动土开山。“祭龙”这天早上,寨老和“龙头”率执事三五人,到“龙树”前杀猪祭“龙神”。“龙头”将猪肉分给各户。当大下午,各家各户杀子,舂粑粑,做红饭,染红蛋,各自祭献。各户抬出篾桌,在寨子当中设“长龙宴”,人们跳铓鼓舞、子舞。青年男女则相约上山去游玩。

河北岸的哈尼族以“祭龙”为最盛大的祭祀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红河南岸略有区别。红河北岸的哈尼族称“祭寨神”为“祭龙”,以“龙树”为象征,祭期一般为三天,主要祈求五谷丰登、子孙繁衍。各个村寨对“龙树”都严格保密,绝对不让外村人知道,也不让本村与祭龙无关的人知道。祭祀活动以建水普雄乡罗家寨为典型。罗家寨“祭龙”,在农历正月的第一个属龙日举行,时间三天,若在这个时候碰到寨子里死人或发生灾异而忌日子,则改为属日举行。“龙头”是祭龙仪式的主持人,由他代表全体村民向“龙神”树献祭。这个寨子的哈尼人分为三个姓氏,每姓有一个“龙头”,而主祭的“大龙头”则由大寨中的老姓充任,因其家族历史悠久、势力最大,其他的家族则只能充任小龙头。祭龙前夕必须上山检查“龙树”,看它是否生虫枯死,若有枯枝败叶,必须更换“龙树”。祭“龙”在当天上午9时左右举行。届时“龙头”率领六名助手,端着装满供品的托盘,抬着一只毛猪,来到村头神树林中,在祭坛前排成四排:第一排站着大龙头;第二排站着小龙头;第三排为执事,第四排为助手。祭祀开始,大“龙头”跪在祭坛前祝祷:“本境龙神,今天是全村祭寨神的日子。我们三个龙头,代表全寨一百二十户居民前来祭祀,供品是寨子里做的,干净得很;毛猪是寨子里养的,肥胖得很,请你放心地享用吧。求你保佑寨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便是杀猪献祭的仪式,由大龙头操刀,小龙头帮忙,必须让猪血流到龙树根部的石块上。助手烧一堆火,烧毛刮光,开膛亦由大龙头主刀,但只是象征性地干一下。只见他在猪脖子上割一刀,肚子上割一刀之后,便将尖刀丢给助手去开膘,执事将猪的肝、肺及头、脚各取一块,放在铁锅中煮,煮熟后放置于祭坛前祭龙树,前后需要五个小时方能祭完。

中国原始文明的其它文章:

  • 做水鬼
  • 做七扫荡
  • 做客忌
  • 做醮
  • 做箭桥
  • 做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