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节
水族年节之一。起源于以血缘群体的宗教祭典活动。日期从水历十二月至新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由于地域和范围的宽广,采取分期分批过节的原则,共分七批次,主要依实日而定,其次依午未申日,据说分别为先祖父、先祖母逝世及悼丧的日子。每年端节从年终十二月的第一个实日起开始过节,以后每隔十二天为下一批次过节的日期。端节最主要的活动为祭祀祖先,在“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餐须忌荤开设素席祭祖,但鱼虾等水产不忌,并以鱼类作为祭祀席上的主祭品。祭祖之前,须在水井边以草木灰将锅、瓢、碗等一应炊具清洗干净。祭祀时,以簸箕在堂屋中靠大门的内侧设席案,摆上一盆清蒸鱼包韭菜、清炖鱼或炕鱼,再辅以酒水、糯米饭及瓜果等,席边再摆上铜鼓、糯粑、衣着首饰及生产工具作陈列品。每个家庭在设祭时,由家中最年长者主祭,以父辈祖先开始,历数宗族的祖辈、曾祖辈、高祖辈等祖先的名字,请他(她)们前来过节并享用供品,表示子孙托祖先洪福,才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今后依旧靠劳动去获得幸福,同时主祭者不断向祭席中的酒杯添酒。祭毕,全家人围坐簸箕旁享用供品。初一上午要挨家挨户去吃祝贺性年饭,并把糖食果品及干鱼等供馔品分给孩童。早饭后,到端坡上举行赛马活动,有些地区还举行对歌和跳芦笙舞。节日期间,人们敲击铜鼓、皮鼓,大宴宾客,山寨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
中国原始文明的其它文章:
- 做水鬼
- 做七扫荡
- 做客忌
- 做醮
- 做箭桥
- 做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