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类学
①西方宗教学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宗教的起源和发展的科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创始人是被尊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1832年~1917年)。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通过对未开化民族的原始宗族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在当时的宗教学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和优势地位。宗教人类学一经产生就名家辈出,各种理论观点争鸣齐放,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宗教起源和宗教演化体系。就宗教起源论而言,影响较大的除了缪勒等德国自然神话学派的“自然神话论”之外,又出现了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斯宾塞(H·Spencer,1820年~1903年)的“祖灵论”;史密斯(Smith)、杜尔凯姆(E·Durkheim,1858年~1917年)和弗洛伊德(S·Freud,1856年~1939年)等人的“图腾说”;马雷特(R·R·Marett,1868年~1943年)的“前万物有灵论”;金(J·H·King)、弗雷泽(J·G·Frazer,1854年~1941年)的“巫术先行论”;施米特(W·Schmidt,1868年~1954年)的“原始一神论”等。宗教人类学种种理论的实质,都是把宗教归原于原始时代野蛮人的错误观念,把文明时代比较精致、复杂的宗教说成是宗教的进化。所以,这些学说关于宗教起源的主张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反对基督教神学的“宗教天启说”的性质,具有其合理的因素,并具有启蒙的意义。而一些具有护教色彩的宗教人类学家也利用某些宗教人类学的材料构造出反对宗教进化论的宗教退化论体系,施米特的“原始一神论”就是突出的代表。施米特所根据的人类学、民族学的材料很多,但有许多宗教学者对之表示怀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有的原始氏族中,确有信仰至上神的事实,所以不应作一概否定。这些事实,就使以进化论为其原则的宗教人类学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发生了动摇。同时,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各种宗教起源论和宗教源化体系的构造者,往往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那一部分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的材料,作出来的结论各执其偏,还出现理论与事实的矛盾。这在西方实证主义思潮流行的情势下,自然也就引起人们对宗教人类学真理性的怀疑和否定。②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专著。全名《宗教人类学——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考察研究》。张桥贵、陈麟书著。全书分13章,14万字,照片6幅。该书从宗教人类学概略、原始宗教的产生与人类文明的兴起、原始宗教概念辨析、原始宗教研究的人类学立法、自然崇拜的生态观、图腾崇拜的人际观、祖先崇拜的伦理观、原始宗教与巫术、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原始宗教与神话、原始宗教的区域化、原始宗教的民俗化、原始宗教到神学宗教的变迁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现存原始宗教的活动资料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人类学的方法作出了理论概括,结构新颖,内容颇多新意,资料珍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
中国原始文明的其它文章:
- 做水鬼
- 做七扫荡
- 做客忌
- 做醮
- 做箭桥
- 做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