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
①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是精确意义的宗教的最初形态。开始出现于公元前3万年~前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早期,相当于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群到母系氏族公社出现的阶段。考古发掘和对近存原始社会的考察都表明,对超自然体的信仰和崇拜,是从这时期才出现的。
学术界一般按社会历史顺序把原始宗教分为前原始宗教和后原始宗教两种形态。前原始宗教包括考古发掘和典籍所载远古传说中得知的原始宗教,即习惯所称的“石器时代宗教”和“史前宗教”;后原始宗教包括近存原始社会的宗教和当代有些民族(如中国西南某些少数民族)宗教风习中仍保有的原始形态,即今存原始宗教残余。对宗教演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被称为“珍贵的活化石”。
原始宗教以灵魂不灭和万物有灵为其主要信仰观念。远古时代,原始先民从对影子、水中映像、回声、呼吸、睡眠,尤其是梦境等现象的感受,觉得在人的物质身体内有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使人具有生命;当这种东西离开身体而不复返时,身体便丧失活动能力和生长能力,呼吸也随之停止,并认为这种东西就是灵魂(超自然体)。灵魂观念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概念,各氏族、部落、民族对灵魂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有的认为人类自身的灵魂有两类,一类是活人的灵魂,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活人失去灵魂即会患病乃至死亡;另一类为死人的亡魂,躯体死亡而灵魂不灭,或转托别种生物躯体而生,或转天堂永生,或受地狱永罚,或长期游荡于各处,特别是坟茔附近。有的认为每个活人的灵魂数量不同,有人灵魂多,有人灵魂少,男女两性的灵魂数量也不等,男人灵魂少,女人灵魂多。如中国景颇族认为男人有六个灵魂,而女人有七个灵魂。有的认为灵魂有善恶之别,善魂庇佑人畜繁殖,谷物丰产,恶魂则危害人畜。原始先民认为,氏族和部落首领、为氏族部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豪杰死后,其亡魂成为人们的保护神;而非正常死亡的人,特别是死于瘟疫的人和妇女儿童的亡魂则成为各种鬼邪。在原始宗教活动中,对灵魂的处置通常用招魂、驱魂、捉魂、杀魂等巫术。从灵魂观念衍生鬼魂观念、神灵观念、祖先观念,并形成相应的鬼魂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祭祀仪式及习俗。
精灵观念也是原始宗教中盛行的一种信仰观念。它是泛灵观念过渡到神灵观念的中间环节。原始先民认为神与人之间有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即精灵(超自然体)。精灵的地位低于神而高于人;一般都不会死,且具有种种神通;有善良的也有邪恶的,善者可助益于人类,恶者则会危害人类乃至牲畜及农作物。
据近存原始宗教形态的考察,原始先民在抽象的神灵观念和拜神观念明确产生之前,是通过特定具体形象所构成的象征,来寄托某种朦胧的幻觉。世界许多原始部族都有自行刻制物象作为崇拜对象的习俗。中国某些少数民族也流行刻制物象(即物神)的习俗。如云南傣族、布朗族、拉祜族的寨门上常刻有物象,多为日月、野兽、谷物、花草等物象,但他们并非认为该物象即神,不对之祭祀求告,只表示一种崇尚的观念;纳西族和部分彝族则用两株栗树枝象征远古的母系氏族祖先和父系氏族祖先,祭祖礼仪后,栗树枝即失去意义而可以弃之。原始宗教的神性职能一般不固定,常有兼替和转移神性职能的现象。如某些山神又是气候神,还兼谷物神。一般而言,原始宗教的神鬼体系虽然丰富庞大,神灵鬼怪形形色色,数量众多,但固定的大神、主神尚未形成,直到阶级社会中,相对固定的大神、主神才逐渐出现。
原始宗教的基本着眼点有三,即食物、繁殖(包括人类自身及可供食用之动植物的繁衍)和死亡。这三大崇拜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在原始宗教中具有主要意义。它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深切关注。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原始先民为了生存的需要,最关注的是获取食物,因而为祷祝谷物丰产、牲畜繁殖的祭祀习俗广为流行。当代尚存的原始宗教残余风习中,仍保存在各特定时刻和场合所进行的相应仪式活动,如砍地祭、举火祭、播种祭、配种祭、接羔礼,以及各种季节性的祭祀等。由于对农耕、畜牧成果的重视,除动物、植物外,与农牧业相关的自然客体,即日月天象、风雨雷电、山冈河川等,也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植物崇拜、动物崇拜、自然崇拜,都是着眼于食物的原始宗教活动。
自然崇拜虽然是原始宗教的普遍现象,但各种自然力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关系也不一样,所以世界各地各民族崇拜的具体对象和祭祀仪式各不相同。据近存原始宗教的考察,自然崇拜的具体形式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大致相适应。实际情况表明,社会经济文化欠发达的民族中,自然崇拜比较普遍,并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如傍山的多出山神,临水的多有水神,多风多雨的出风雨神,日夜离不开火的崇火神。
着眼于繁殖的生殖崇拜直接生发于原始先民对于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人的再生产的关切。在原始社会,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强弱与人口的多寡有直接的关系,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自然灾害和疾病对原始先民的生存有严重威胁。因此,企求人类自身以及可供食用之动物、植物繁殖的生殖崇拜在原始宗教的各个形态中都有反映,只不过表现形式比较独特。原始宗教中,通常以生殖器崇拜作为丰产繁殖的标志,并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崇拜。内容和形式,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除了生殖巫术、礼仪等仪式风俗外,绘画、建筑造型、舞蹈、服饰、文字、乐器等都有反映生殖崇拜的内容。
原始先民关注人类自身的死亡及对死者的祭奠有久远的历史。这在前宗教时期已有明显表现,如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墓、中国山顶洞人墓葬,对遗体朝向的处理及工具饰物等随葬品和尸旁撒有红色碎石、红色粉末等,都明显表现了对死亡的关注。但当时的生产规模和分工还很不发达,亲人和同伴的死亡虽然会引起悲痛,但对集体的损失尚不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的丧失,尤其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组织能力者的死亡,对氏族和氏族集团的损失日益明显,这时,人们对死者除眷恋外,还渴望能继续得到其帮助和指点,人们也感到能在梦中与死者相遇而求救。对死者,尤其是被认为重要的死者,供奉祭品和礼拜求告之举,亦在原始宗教中成为主要内容。鬼魂崇拜、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中关注人类自身死亡问题的主要的、基本的表现形式。
原始宗教中,还有一种图腾崇拜形态。“图腾”系北美印第安衮琴部落奥季布瓦人方言totem的音译,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许多氏族社会的原始人相信,各氏族分别源出于各种特定的物类:多数为动物,其次为植物,少数也有其他物种。对于本氏族的图腾物种,常加以特殊爱护。有时,氏族为了得到所认为图腾具有的神秘力量的庇佑而举行图腾祭仪。祭仪主要是表现人们帮助图腾动植物的繁殖和人们与图腾动植物的亲近,如用歌舞、化装等模仿动植物的形状、声音、动作,以及用人血祭献等。有些氏族绘制、雕刻氏族图腾的形象,装饰在房屋、帐篷、旗帜、立柱、器物之上,或以其作为文身的图像;它作为氏族的标记、徽章,并被认为具有某种神秘力量。北美洲易洛魁人各氏族、澳洲的一些部族普遍存在这类习俗。有的氏族流行对本氏族的图腾物种禁杀、禁食、禁触的禁忌,而有的氏族认为,在一定情况下,食用图腾物种是必须的,这样做可将本氏族图腾物种的优良特性传承于本氏族成员的体内。近期考察表明,图腾本身大都并非崇拜的直接对象,而只作为氏族的标记;所谓图腾崇拜实际是氏族在对自然力或自然神进行崇拜中常与图腾观念相联系,并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一种原始宗教现象。有的学者认为,在澳洲一些地方和北美西北沿海的一些部族里,还存在支族图腾、性别图腾、个人图腾,并有相应的图腾禁忌现象。此外,据有的学者调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近存原始宗教风习中也有图腾崇拜遗迹。如彝族、纳西族的虎图腾、竹图腾,普米族的蟾蜍图腾、熊图腾、草图腾等。图腾崇拜既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态,又包含着氏族社会的某些制度。图腾崇拜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与祖先崇拜、精灵崇拜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各氏族、部族对图腾的观念和举措也不尽一致。
②原始宗教的理论研究著作。厦门大学教授、原始宗教研究的著名学者朱天顺著。全书分3部分,5万余字,中外考古照片8幅。叙述原始宗教的起源、形式和特点,以及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运用大量考古文献考证了原始宗教产生的最早年代、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叙述了自然、动植物、鬼魂、祖先和图腾等崇拜形式及其特点,这是中国较早研究原始宗教的理论专著,对今天研究原始宗教和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8月出版。
中国原始文明的其它文章:
- 做水鬼
- 做七扫荡
- 做客忌
- 做醮
- 做箭桥
- 做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