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写技术
指谍报机关为进行密写与反密写的对抗而研究的各种科学技术。这些技术主要体现在密写剂与密写显出剂、密写的书写与显出以及密写的工具掩护等基本的方面。对于原子序数为1至94的各种元素,除了惰性气体以外,几乎都可以用于密写剂的制作。过去大都使用一些易溶的盐作为无机的密写剂,并利用它们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显色,现在则改为用某种在一般条件下不易溶解的无机物了。当用难溶的无机物作密写剂时,它们的显色往往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即先要将它们转化为某种易溶的盐类,然后才能显色。这样,保密的性能显然是增强了。此外,凡具有活泼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也都可用于密写。不过,它们都很容易被反间谍机关所发现。倘若能把它们的活泼基团设法保护起来,使其暂时失去原有的活性,则可增强该类密写剂的保密性能。若要对用它们所书写的密文进行显色,则必须先经过去保护基团的处理,致使活性强的基团重新暴露。某些过去认为不能直接显色的有机化合物,后来也都随着显色技术的发展而被应用于密写。尤其是那些新合成的不常见化合物,一般都在学术文献公开报道它们之前就已被启用了。它们往往会由于反间谍机关尚未掌握其成分或尚未找到其显色方法而显得非常安全。例如,有些需要经过多次的转化处理方能显色;有些则在显色时表现为不可见的荧光;还有一些则表现为显色的时间很短。与此同时,某些国家每次的密写剂用量,也已越减越少了,由每张纸的十几毫克降至几十微克。如此微小的密写剂用量,显然给反间谍机关的化验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为,倘若再用一般的荧光反应、磷光反应、化学发光反应、催化反应、微量元素激活发光效应等进行显色,都将不起作用而只能求助于超微量的分析仪器。当然,随着高灵敏度试剂的不断发现及其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密写的微量化也将更进一步地发展。在密写书写方面,过去的那种将一种密写复写纸同时提供给几个甚至十几个间谍使用的情况,现在已很少再有了。与之相反,现在的一个间谍往往交替地使用多种密写复写纸。此外,许多国家的谍报机关甚至认为,即使密写剂的水平再高、再复杂,若由于掩护方式不好而引起了对方的怀疑,仍然是不安全的;反之,即使密写剂稍差一点,但由于掩护形式很巧妙而同样是安全的。所以,他们都很重视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密写工具的掩护。例如,将新的密写剂或显色剂伪装成药片、胶丸、钮扣、梳子等物品,或者把密写剂混合于火柴头中并让它能够照样点火,只要待火烧完之后取它的灰浸于水中,即可配成所需要的密写溶液等。
间谍揭秘的其它文章:
- 朴正熙被刺
- 金大中被绑架事件
- 装甲旅的覆灭
- 吉他琴师
- 新的珍珠港事件
- 景泰蓝绝技被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