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罹难之前(一)
日本袭击珍珠港,并不是一种突然的冲动行为,而是一系列周密制定的战争计划中的一个高潮。为了掩盖这一计划,麻痹美国,日本外交部派遣大使野村和栗到华盛顿和谈。从1940年开始,日本人就用两手进行谈判——外交的和军事的。当时,日本人使用的最高级密码是紫密码,而美国人威廉·弗里德曼在间谍人员的帮助下,已制造出了破译紫密码的机器。美国人有了这种机器,就能破译所有的日本外交电报。到1941年10月,日本主战派控制了政府,决定实施袭击珍珠港的计划。日本一方面让大使野村和栗在华盛顿继续提出和平建议;另一方面却让22艘舰只偷偷溜出日本领海,驶向珍珠港。由于这些舰只停止了无线电通讯,使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无法测知它们的航向,这时紫密破译机成了了解日本意图的唯一线索。1941年12月6日,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日本向华盛顿使馆拍发了一份“最后通牒”的电报。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日本人用紫密码分14部分,在8小时内拍发完毕。就在日本使馆里的机要员译出电文的同时,美国海军大楼里也同样地译出了这份电文。内容是:“日本政府遗憾地指出,鉴于美国政府的态度,我们认为就是继续谈判,也无可能达成协议。”这无异于宣战。但日本在电文中要求它的大使在收到第15部分后,才向美国政府递交最后通牒。这最后一部分是华盛顿时间上午7点半钟到达的,美国人注意到了电报规定日本大使到中午1点才递交最后通牒。海军密码分析员把这份情报送到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海军上将的办公室,当时麦科勒姆上尉收到了这份情报。他不断地思索为什么日本人执着于一定要在下午1点钟递交最后通牒呢?很快他就想到,华盛顿时间下午1点正是珍珠港时间上午7点。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早在日本发动进攻前6个小时,就猜到了日本的意图。但由于美国政府对此重视不够,丧失了良机,才使日本偷袭成功。而在华盛顿,由于日本大使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一小时,才向美国政府递交最后通牒。造成了日本人不宣而战的局面。
间谍揭秘的其它文章:
- 朴正熙被刺
- 金大中被绑架事件
- 装甲旅的覆灭
- 吉他琴师
- 新的珍珠港事件
- 景泰蓝绝技被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