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院本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文坛掌故
【事主】:耶律洪基 萧观音

【原文】:

上既擅圣藻,而尤长弓,……常驰入深林邃谷,扈从求之不得,后患之,乃上疏谏。……上虽嘉纳,心颇厌远,故咸雍之末,遂稀幸御。后因作词曰《回心院》,被之管弦,以寓望幸之意也。……时诸伶无能奏演此曲者,独伶官赵惟一能之,而宫婢单登,故重元家婢,亦善筝及琵琶,每与惟一争能,怨后不知己。……于时上常召登弹筝,后谏曰:“此叛家婢女中独无豫让乎?安得轻近御前。”因遣直外别院。登深怨嫉之,而登妹清子嫁为教坊朱顶鹤妻,方为耶律乙辛所昵,登每向清子诬后与惟一淫通,乙辛具知之,欲乘此害后,以为不足征实,更名他人作十香淫词用为诬案。……乙辛阴属清子使登乞后手书,登时虽外直,常得见后。后善书,登绐后曰:“此宋国忒里蹇所作,更得御书,便称二绝。”后读而喜之,即为手书一纸,纸尾复书已作《怀古》一绝云:“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鸟入昭阳。”登得后手书,持出与清子。……乙辛已得书,遂构词命登与朱顶鹤赴北院,陈首伶官赵惟一私侍懿德皇后,有十香淫词为证。乙辛乃密奏上。……上览奏大怒,即召后对诘。后痛哭转辩曰:“妾托体国家,已造妇人之极,况诞育储贰,近且生孙,儿女满前,何忍更作淫奔失行之人乎?”上出《十香词》,曰:“此非汝作手书?更复何辞。”后曰:“此宋国忒里蹇所作,妾即从单登得而书赐之耳,且国家无亲蚕事,妾作那得有亲桑语。”上曰:“诗正不妨以无为有,如词中合缝靴亦非汝所着,为宋国服邪?”上怒甚,因以铁骨朵击后,后几至殒。即下其事,使参知政事张孝杰与乙辛穷治之。……上犹未决,指后《怀古》一诗曰:“此是皇后骂飞燕也,如何更作《十词》?”孝杰进曰:“此正皇后怀赵惟一耳。”上曰:“何以见之?”孝杰曰:“‘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是以二句中包含‘赵惟一’三字也。”上意遂决,即日族诛惟一,……敕后自尽。 〇辽·王鼎《焚椒录》

【述要】:

辽道宗耶律洪基擅长写诗作文,尤喜骑马打猎,常一人骑马至深林邃谷,令随从无法看见。皇后萧观音深为担心,上疏进谏。道宗虽接纳谏疏,心里却颇感厌烦,故自咸雍末年起,就很少临幸萧。萧作《回心院》词,并谱上乐曲,希望以此得到道宗的临幸。当时,宫中的优伶除了赵惟一,无人能演奏此曲,宫婢单登(本是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家婢,耶律重元父子后反叛)也擅长演奏筝和琵琶,常与赵争能,埋怨萧不知自己的才能。其时道宗常召单登弹筝,萧又进谏说:“难道重元家中的婢女就不会有像豫让那样的刺客吗?此人怎能轻易靠近皇帝。”就将单登安置在宫外。单登从此怀恨在心。单登之妹单清子嫁给教坊的朱顶鹤为妻,单清子又为大臣耶律乙辛所亲昵,单登常向单清子诬告萧与赵私通,耶律乙辛知道此事,想乘机陷害萧,但又认为证据不足,便让人作《十香词》作为伪证。耶律乙辛暗中让单清子告诉单登,要她去求萧亲笔作《十香词》。单登当时虽然在宫外供职,但常能见到萧,萧擅长书法,单登欺骗说:“这是宋国忒里蹇所作,如再由皇后书写,便可称为‘二绝’。”萧十分喜欢此词,就抄写了一遍,又在末尾抄上自己的一首《怀古》绝句。单登拿到后,经单清子交给耶律乙辛,于是耶律乙辛写下奏章令单登与朱去北院检举,以《十香词》为证。耶律乙辛又将此事密奏道宗。道宗看后大怒,立刻召萧来诘问。萧大哭分辩说:“我身受国家福庇,地位已达妇人之极,况且生了太子,近来又有了孙子,怎会作淫荡、失行之人?”道宗拿出《十香词》,说:“这难道不是你的手书吗?还有什么可说的。”萧说:“这是宋国忒里蹇所作,我从单登处得到,书写后赐她。而且我国不养蚕,如是我作,其中怎会有养蚕种桑语。”道宗说:“写诗作词本来就不妨以无为有,如诗中的合缝靴,不是你穿的吗?难道是宋国之服?”大怒之下,拿起铁骨朵击打萧,萧几乎死去。道宗命参知政事张孝杰和耶律乙辛追查此事。审案中,道宗犹有疑虑,指着萧的《怀古》诗说:“这是皇后在骂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怎么又会作《十香词》?”张上前说:“这正是皇后在怀念赵惟一。”道宗问:“何以见得?”张说:“‘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这二句中包含有‘赵惟一’之字。”道宗遂拿定主意,当日就将赵诛灭九族,并赐萧自尽。

【事主档案】:

耶律洪基(1032-1101) 即“辽道宗”。字涅邻,契丹名查剌。1055-101年在位。辽兴宗长子。兴宗在位时,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重熙二十四年(1055)继帝位。改元清宁。咸雍二年(1066),改国号为大辽(983年辽改称契丹)。大康七年(1081),诛乙辛党。在位四十五年,好汉文化,习儒学。多作诗赋,编为《清宁集》,今佚。

萧观音(1040-1075) 辽女诗人。道宗(耶律弘基)皇后。后为人诬陷,被迫自尽。能自制歌曲,尤擅琵琶。其诗今存《回心院》等十四首。

文坛掌故的其它文章:

  • 不坐伤心
  • 杖敲木主
  • 蕊榜开新眼
  • 新诗愈疟
  • 得骂亦大难
  • 有以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