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制作技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31 属于: 民俗文化

洮砚始于唐、盛于宋,至今不衰。但也有学者说洮砚历史可追溯至汉,最开始做磨刀石之用,后才做砚材。即使是在洮砚盛名大作的宋代,洮河石做磨刀石仍是十分广泛。2002年12月,有私人收藏的唐洮河箕斗砚现身,才可证实洮河砚的制作在唐代之前,至今已有至少1300年的历史。

  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成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饮誉海内外。

  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赞誉洮砚的文妙句与评价,验证了洮砚的历史地位。宋时大书法家黄山谷对洮硕有“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泽笔锋利如锥”的评价;苏轼的“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赞誉了洮砚的肤理缜润,色泽雅丽;金朝诗人元好问有诗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更是说明了洮砚的珍贵;日本昭科14年出版的《书苑》封面上就连刊有“宋洮河绿石大砚”的原物照片,说明了洮砚在国外的影响之深。

  洮砚制作技艺有1300年的历史,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历史将近千年,矿区的所有权在历史上屡易其主。

  宋神宗熙宁六年(1064年),王韶平定熙河,洮河东岸归属宋朝。会川土司赵阿哥昌率原乌斯藏旧部归附朝廷。后皇帝御赐国姓赵,并封赐统领洮河东岸藏巴哇一带藏族部落。宋元时洮砚的开采权归赵土司管,开掘石料少,生产砚台相应很少,砚台主要为土司官场应酬馈赠礼品。

  到元代,因战乱不止,洮砚基本停止生产。金、元时每年只生产百台砚。

  明代,砚石的开掘管理权归属洮州卓尼杨土司。历代杨土司对矿区严加管理,除采取严厉的行政手段外,还通过寺院等宗教机构,传播迷信思想来束缚人们。他们在洞窟门边的石岩上凿一块极大的1爷神碑,购石者必须在采石前向“1爷”献上一只绵,并在碑前祈祷祭祀后,才能进洞采石。否则,不仅采不出好石,还要遭到不幸,当地会遭受冰雹之灾。对此,当地民众深信不疑,不敢有丝毫触犯。在此阶段,洮砚石料的滥采乱掘现象得到了控制。当时的洮砚石料仅以3条流通渠道往外输送:一是老噢什村民将采得的上等石料交给土司衙门,顶替当年的部分差赋徭役,土司衙门中的专业砚工们在收到石料后,专门雕刻贡品和土司用来结交权贵、亲友、学士文人的礼品;二是外地商贩中以贩石、砚为业者,设法求来土司尕书、直接去老噢什矿区采购石料,然后卖给新城等地的砚工制砚;三是本地的采石工将每次采得的石料,挑去给土司的贡品、购石者的售品,所剩质量、体积稍不合规格者,廉价售给本地砚工制砚。

  民国后期,战事不断。作为贡物的洮砚,到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前后,年流通量近千平方米,其中一半以上属土司衙门对外的贡、赠品。石料需求、开采量也相应增大,对矿区的管理逐渐趋于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很多中、下品石料得不到综合利用,全被弃掷、风化。数眼优质矿石洞窟被毁坏、坍塌而不能采石。

  新中国成立初期,矿区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石料亦由集体采取,管理又逐渐趋于稳定。1958年初,“引洮上山”工程动工,整天炮火连天,土石飞扬,原有的采石洞窟也被碎石流砂掩埋,洮砚石料的开掘和雕琢几乎中断。

  1960年初,引洮工程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1半途下。当人们从狂热中醒来后,面临的是生存的威胁和挑战。生存欲望驱使砚乡的人们在1崖畔那些毫不惹人注目的洞穴中,重新采取出了稀世珍宝——洮砚石料。在此阶段,洮砚石料矿就由人们自由采掘了,石料经当地砚工雕琢后,去换取一些粮食、面粉。这时的砚台销售行情处历史最低水平。石料的流通渠道只有供新城、岷县及本地砚工使用。砚台的流向也仅辐射到以上地区。1964年初,历代居住于扁都、党家沟等处的老砚工们也重操旧业,利用农闲时节早晚抽空雕砚,洮砚的产量和石料的需求逐渐同步回升。

  1964年底,甘肃省工艺美术社增设了洮砚雕刻业务,并在纳儿村组织民间刻砚老艺人成立了加工点,石料的需求量猛增。产地洮砚乡和其属地纳儿大队收回了石料矿区的管理权,严禁私自采掘。并在1崖矿区开发扩大的同时,增开了丁尕、水泉湾、青岭山、纳儿等处矿点。当时以产量为第一,狂轰滥炸,虽然曾使洮砚石料的开采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却使石料资源遭到很大浪费。

  1964年前,矿区还不通汽车,省工艺美术厂收购的石料,都由人力背至青岭山顶,越炭笼牙豁出圈滩沟,再装汽车运往兰州。运石者往返数次后,发现了“窍门”,直接在青岭山顶的砚瓦石咀采石,并在石料中混入大量围岩杂石。由于青岭山石料的石质本来就不如1岩石,又混入不少杂石,致使厂家生产的砚台质量下降,销售价格猛跌,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一度停止了原料收购,洮砚石料的采掘又萧条了。自从这次采石热潮过后,由于石料流通的主要渠道堵塞,产品滞销,更加“文革”开始,洮砚的主要产业工人——家庭个体砚工1停业,世代相传的洮砚雕刻工艺几乎断了传承。

  1983年以来,卓尼县和其所属的洮砚乡都先后成立了洮砚工艺厂,用洮砚石料生产以砚台为主的各类民族工艺品。加之砚乡所在地哇儿沟附近的村寨,从事洮砚雕刻的个体砚工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原材料用量又大量增加,洮砚石料及砚台生产盛况空前。

  【洮砚特点】

  洮砚石坚细莹润,发墨细快生光;墨贮于砚中,冠盖成珠,月余不涸,亦不变质;保湿利笔,加之发挥了甘肃的“透雕”特点,玲珑剔透,精致文雅,美观大方,历来为中外书画家、鉴赏家赞赏和珍爱。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墨绿亦分深浅两种浓度,深者近于黑色。在这诸多的洮石中,尤以“黄标绿漪石”最为名贵,古人曾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的赞咏。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故古人有“洮砚一方,千金难易”之说。

  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宋代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赋诗:“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足可见洮砚石石质之好。

  洮砚脉矿主产洮河东岸1崖、水泉湾一带,其矿石成型于4亿年前。已开采的大多数矿脉三面环水,很多地方还处在原始森林状态。区域内植被覆盖,小溪、河流、山泉到处皆是。脉矿经年被水浸泡,受湿润之气滋养。因此,洮河砚具有其他砚材不可比拟的四大特征:

  其一,色泽雅丽。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

  其二,莹润细腻。洮河砚材水份充沛,手感滑腻,故以虽经酷暑而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诸砚材。

  其三,结构紧密。洮砚砚材颗粒极细,粒径在0.01毫米以下。颗粒与粉尘粒径分界点为0.07毫米,所以洮砚颗粒比一般粉尘还细小。洮砚石料中还含有多种金属离子。所以,洮砚发墨快,而且墨汁细,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优点。

  其四,硬度适中。洮砚砚材硬度为摩氏3.5—4度,作为砚材恰到好处,适合雕琢。洮砚在雕琢上的最大特点是带有与砚身整体造型浑然一体的石盖,这是其他名砚诸如端砚、歙砚所没有采用的雕琢手法。其次就是大量运用赏心悦目的镂空雕琢技巧。洮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直仍坚持手工雕琢,这不仅使得每一款洮砚都是孤品,而且为工匠发挥技艺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洮砚石材的特点为洮砚优良的品质奠定了基础,加上砚刻艺人的努力,使之具备了优质砚台所具有的所有特点,即石质细、润、发墨、下墨、不损毫。

  洮砚以优良多彩的石质别具一格,还以精美的雕刻工艺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赏。

  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工艺】

  洮砚是精致文雅,古香古色,独具一格的工艺品。洮砚的制作要经过下料、制坯、石刻等工序,所使用的工具有刀、锯、锤、铲、錾、铁笔、水沙等。

  洮砚制作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洮砚精美的雕刻工艺,融合了洮砚石石料的特质,和砚雕艺人心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艺。砚雕工艺极其精细、艰苦细致,从设计开始到完成工序是一次性的,历代砚雕技艺主要是父子传承,代代相传。没有熟练的技术难以雕成一方好砚。

  洮砚砚雕要根据石料的自然形态和大小确定要雕刻的图案,然后设计砚台构造、款式、装饰等,再按程序施刀。先粗后细,从外至里,一丝不苟地进行精雕细刻。洮砚除了使用价值外,也很讲究艺术观赏价值。因此,砚工把精力倾注于图案的章法布局,产生艺术美。

  洮砚砚雕的雕刻素材内容广泛,包括山水、人物、凤、花鸟、虫等。图案有汉、藏民间流行的传统图案和现代图案。一般有龙凤图、宗教饰物图、谐音寓意图。

  洮砚砚雕使用的雕刻手法主要是浮雕和透雕两种技法。浮雕是在平面上雕隆起的物体,刀法由浅到深逐步进行,使物体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这是洮砚雕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技艺。透雕图案的真实感、立体感很强,富有艺术魅力,同时也增加使用价值。洮河砚的雕刻还采用线雕和圆雕等,洮砚所雕图案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部分洮砚采用镂空透雕,图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具有独特风格,尤其砚面透雕,砚底及砚盖采用浮雕和线雕相结合的雕刻作品,更为人们所喜爱。洮砚千年的雕刻历史,将使洮砚艺术更加璀璨光辉。

  洮河砚有着独特的形制,即大部分砚台采用砚堂带盖的形式(即双砚)。其用处在于如果研磨后的墨汁暂时不用,不会因为水分的挥发而使墨汁变稠,不爽笔,同时又可防止砚台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落入灰尘,既存墨又保护砚堂。砚盖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致、考究,要求合口必须严实无缝,上下左右不松动。砚台带盖,以取同一块石料为贵,底、盖同一石色、石纹尤为难得,称其为原石,也叫子母石。

  带盖洮砚从结构上来说分为三大部分:墨池,水池和图案雕刻等,有的墨池内有隆起的研墨台,与墨池合称为砚堂,也就是砚盖覆盖的部分;无盖单砚主要有图案雕刻部分和墨池部分,其雕刻塑造的主体主要是图案造型部分。最传统的图案造型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龙凤图案,多为镂空悬雕,或二龙戏珠,或龙凤朝阳等等,此外,普通的图案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洮砚的造型已不单是传统的格式了,制砚艺人也开始创新求变。

  洮砚的造型非常独特,其形状主要有:几何形,是依据一定的尺寸比例人为制成的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方形,圆形,菱形等;随意形,是依据原石形状,经过雕琢而基本保持原石的形状;天然形,是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形状,四周不作一刀雕琢,保留原石的大体形状。各种图案形,不论拟人状物、比鸟喻兽、类山临楼,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绝伦的洮砚,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是国际市场上享誉极高的珍品。

  【石质】

  洮砚石质细润坚实,泼墨如油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洮砚之名贵之处正在于其石质。其绿色的石质是洮砚最独特之处,使洮砚有“砚出异域,众生梦幻”之美誉,所以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则多在上面刻人物山水。洮砚展现出色如翠玉的艺术特点,堪称是文房瑰宝。宋书法家米芾著《砚史》云:“通远军,(古称陇西郡,洮河流域归此)石砚,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

  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

  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

  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

  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

  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洮砚之名贵除了雕刻精细、砚形繁多,还具有石质优良的优点。洮砚湿润,所以呵气或珠,籍以墨既可书写,将磨好的墨贮于砚中,经月不涸,又不变质。

  曾有这样一段话评价洮砚石质:洮砚石之上品,扣之有清越铿亮之声,着水磨墨,相恋不舍,但觉细腻,不闻磨声。作为砚石,肌理细润而坚密可谓之“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可谓“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贮墨不干可谓“品格高雅”;绿质黄章,色泽雅丽可谓之“容貌灵秀”。因此,洮砚在砚林中可谓“德、才、品、貌”四绝,无与伦比。

  【古人评价】

  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今有绿石名为洮者,多是澧石之表,或长沙山谷石,澧石润而光,不受墨,堪作砥砺耳。”

  北宋·苏东坡《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

  北宋·晁补之《赠戴嗣良》长诗:“东坡喜为出好砺,洮鸭绿石如坚铜。”“从公请砺归作砚,闻公尝谏求边功。”

  北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有诗云:“久闻岷石(或作岷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毫”。

  北宋·米芾《砚史》:“通远军觅石砚,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久则水波间有墨点,土人谓之‘湔墨’(湔作溅)。有紫石,甚奇妙,而考者与墨斗,而漫其者渗墨。无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绿石上,自朝庭开熙河始为中国有。赤紫石色玫玉,为砚发墨过于绿者,而不匀净又有墨者,戎人以砺刀,而铁色光肥,亦可做砚而坚不发墨。”

  北宋·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河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赠酬不鄙亦及我,刻画无盐誉顷国。”铭曰:“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

  南宋·洪咨《洗砚诗》:自洗洮州绿,闲题柿叶红。一尘空水月,百念老霜风。钝菊凄犹蕾,颠桃艳己丛。干流千万变,谁实主鸿濛。

  南宋·陆游《剑南诗稿》中有诗句云:“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诗后原注曰:“张季良寄洮砚,何元立寄蜀纸”。

  南宋·范大成《石湖嘲峡石》诗中有句云:“端溪紫琳腴,洮河绿沉色。”

  金代·雷渊《洮石砚诗》:”缇囊深复有沧州,文石春融翠欲流。退笔成邱竟何益,乘时直欲利吴钩。[注]作者雷渊,字希颜,金代浑源人,官至翰林修撰。缇,桔红色。

  金代·元好问《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砚》:“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鹈能莹刀。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玄云肤寸天下偏,璧水直上文星高。辞翰今谁江夏笔!三钱无用试毛。题下原注曰:“砚有铭云:‘王将军为国开临洮,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砚作璧水样。”

  金代·冯延登《洮石砚》:”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由岷县历时3年精心设计的《西游记》主题洮砚在今年兰洽会上受到参展宾客的关注。该款洮河绿石砚长1.4米、宽1.1米、高近0.5米。用全立体雕刻工艺,塑造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八戒、沙僧护送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的场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