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社火鼓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31 属于: 民俗文化
高台社火鼓谱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台社火鼓谱为张掖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台县,1958年以前隶属于酒泉地区,1959年划归张掖地区至今。高台地处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下游,境内山川险峻、戈壁广袤、大漠绵延,自古就是匈奴、月氏等少数民族游牧之地。自汉代至明代,自中原地区迁移而来、屯田戍边的高台人民形成了吃苦耐劳、慷慨尚武的传统,创造和传承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种,其中包括高台社火鼓谱。

  社火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每年春节期间为了活动,活地脉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社火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它的内容随时代的变迁而更改,但形势却基本保持下来至今演变为迎春贺年,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社火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形式,洋溢着浓郁浓郁的西北风情,这些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充分展示了河西走廊文化生态构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通讯工具,中国古代军队用于发号施令。鼓在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鼓在中国古代许多文明中还有用来传播信息。高台社火鼓谱,自明代初年传承至今,在当地已有600多年的传承历史。

  高台社火鼓谱包括舞鼓、舞狮鼓、大头和尚鼓、秧歌鼓、霸王鞭鼓、腰鼓及威风锣鼓三套,仅秧歌鼓又分为自由步鼓、十字步鼓、劳动步鼓、回望跳鼓、龙摆尾鼓、单过街鼓、双过街鼓等七种,腰鼓又包括拜四方、雄鹰展翅、喜气洋洋、双弹弓、上下跳、井字麻花、上下二平、展翅飞翔、四平上下心花怒放、四人对打、下打鼓、秧歌十平点、秧歌搓步、交叉打鼓棒、快四平、收尾16点等十六节。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民间大鼓的鼓点都是老艺人口传心授的,从来没有文字谱,近年来葛立新挖掘整理了一批以河西走廊传统社火鼓谱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组织高台县部分老年群众进行了系统的排练和演出,聘请专业人士全程摄像、摄影。为抢救记录频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河西走廊民间社火鼓谱的整理挖掘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年70岁的葛立新2005年退休后,热爱民间艺术的他深深知道,决不能让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社火在他这一辈失传。在葛立新的带领下艺术团克服了表演人员年龄老化、新生力量非常薄弱、活动费用很难募集,鼓队器具得不到充实而且没有现成的鼓谱记录,靠口传面授传承难度大等各种难题下,葛立新全面编排整理出了威风锣鼓一二三套,霸王鞭鼓,舞龙鼓、舞狮鼓、腰鼓,大头和尚鼓、八戒背媳妇鼓、哑巴骑驴站娘家鼓、秧歌类自由鼓、十字鼓、劳动鼓、回望跳鼓,龙摆尾鼓、单过街鼓、双过街鼓等传统鼓谱,并积极创造自编新鼓谱,总共近20套,使鼓谱内容逐步完善,是这一古老民间文化得以恢复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