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民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31 属于: 民俗文化
环县民歌

民歌即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歌创作。环县民歌源远流长,婀娜多姿,远在周代,庆阳就产生了吟咏古豳社会和先民生活的诗篇,如《豳风•七月》、《大雅•公刘》、《小雅•采薇》、《豳风•东山》等等,他们或表现农夫劳作的苦乐,或抒发戍卒思乡的情怀,或歌颂周先祖的功德……这些歌谣都收录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环县民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民国以前人民所唱的传统民歌;二是革命斗争在环县兴起,尤其是1936年环县解放后,由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红色革命歌谣;三是全国解放至今天,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民歌。

  环县民歌采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等表现手法,唱词多以七字句为主,若有四句唱词,则一、二、四句押韵,两句唱词的,句句押韵。其音乐曲调多为民族徵调式,曲式结构多为二乐句单乐段体或四乐句单乐段体,二乐句体现出为对称性特点,四乐句则体现出起、承、转、合民族音乐的结构特点。

  环县传统民歌主要包括诉苦歌、劳动歌、生活歌、婚姻歌、爱情歌、历史传说歌、仪式歌等。

  诉苦歌:在封建社会里,环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只有借歌诉苦,如《长工苦》、《遭年馑》等。

  劳动歌: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劳动歌,最有名的就是《打夯歌》,无具体歌词,只有一些虚词连串在一起,曲调节奏散而浪漫自由。

  生活歌:多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如《钉缸》、《割韭菜》等;也有规劝人们改邪归正的歌,如《十劝郎》等。

  婚姻歌:在封建社会里,广大妇女广受压迫,备受折磨、-,歌中无不控诉封建礼教,如《受折磨》、《十三上订亲》等。

  爱情歌:森严的封建礼束缚不了青年男女的心灵,他们追求真爱,憧憬甜蜜的生活,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诉于歌中。如《表兄弟》、《想情哥》、《走西口》等。

  历史传说歌:内容包括佛家经典、道家教义、英雄忠烈、孝子贤孙、历史典故以及民间轶闻趣事等,如《十盏灯》。

  仪式歌:主要是民俗活动、祭祀庆典活动中演唱的歌曲,以及对时令进行描述的歌曲,如《诸神赞》之类的道经,时令歌《冻冰》等。红色革命歌谣主要包括时政歌和爱情歌,在内容上,阶段对立情绪十分尖锐、突出,具有强烈的宣传性、鼓舞性、战斗性、情绪饱满、热情;爱情歌、生活歌都带有极强的革命色彩。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山城堡战役打得好》、《送情郎》等。

  新民歌主要是在传统民歌和红色革命歌谣的基础上,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而创作的民歌,如《今天我们才富起来》。环县民歌数量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但从表现形式上来讲,主要有劳动号子、小曲和信天游三大类。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打夯等多人共同劳作时演唱的歌曲,其音乐节奏和曲调与劳动节奏相一致,并做规律性反复,采取一唱众和,领唱与合唱交替的形式演唱,人们在演唱过程中,也自发地创作了很多生动的唱词语言,使此类歌很富有艺术感染力。

  小曲子:即民间小调,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流畅,易于传唱,节奏较规整,曲式结构多为对称的两乐句或四乐句音乐段体。其题材最为广泛,涉及劳动、生活、爱情等方方面面。由于节奏较规正的特点,又与民间社火有机结合,成为人们跳秧歌舞的主要音乐素材。

  信天游:即“山歌”,其特点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较悠长,内容多涉及爱情方面,曲式结构为两乐句单乐段体,一般除第一乐句的前部分节奏较自由、悠长外,其他都较富有节奏感。代表歌曲有:1、《高老八》、《尘世间穷人多哪一个像个我》(高逵演唱);2、《光棍哭妻》、《秀女骂媒人》(许鸿斌演唱);3、《太阳当天过》、《我是个青年团员》(王秀珍演唱);4、《送情郎》、《大红果子剥皮皮》(姚智彩演唱);5、《六月里天气大》(邓贵英演唱);6、《兰花花》、《王祥卧冰》(郭兰英演唱);7、《表兄哥》、《玉姐想郎》(郑艳琴演唱);8、《十对花》、《调兵》(郑中勤演唱);9、《旧中国》、《十八个骡子走庆阳》(高清治演唱);10、《珍珠倒卷帘》(何克忠演唱)。

  信息来源:中共环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