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绣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31 属于: 民俗文化
庆阳香包绣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庆阳香包绣制为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庆阳市处在大西北的东部,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气候环境和山川、塬峁、丘陵、山梁、峻岭相互错落的自然环境不但适应各类生物生存,更适宜于农、牧、林等生产活动,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地处董志塬腹地的庆阳市西峰区,是先周远祖公刘教民稼穑,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远古多民族居聚地文化相互交叉、冲撞的族帜崇拜物柔韧地遗存在了民俗观念形态里。多构造的先天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特殊人文环境,加之交通经济等封闭因素,使得庆阳香包绣制这一传统手工艺相对恒定地保持了原始古犷质朴、淳真的色彩。

  庆阳香包刺绣是原始意识、民俗心态生发出来的针工艺术,随意性强,意味性强,具有夸张,变形,稚拙的明显特征,构型简单质朴,刺绣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状美感。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刺绣相兼融的纯手工艺,制作技艺和技能有绌绌、线盘、立体刺绣、平面刺绣四大类,各自的制作环节自成体系。绌绌又名藏针绣,审美角度与刺绣相反;技艺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俱佳而不见针线为最高技能;线盘工艺是中国端午节包棕子这种普遍习俗的独特艺术表现,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棕子”,作为端午节佩带、馈赠品,挂在门庭表示祥和平安,是中国阴阳五行和谐的古哲学思想的文化遗风;立体物制作是庆阳香包刺绣系列内容最庞杂,形式花样最多的一个类别,分别有单面挂件、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近400种。工艺环节有一个构图造形、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相交叉的过程。讲究意味,神似,不严格要求物象。大红大绿的色彩物体,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立体物绣制多半用的是齐针、掺针、绷针、蓬针、挑线等针法,线料普品用棉线、精品用蚕丝线;平面刺绣不同于中国四大名绣的突出特点是风格敦厚凝重,厚实中流露出隽永。绣法上分为:破线绣、合线绣、掇绣三种。针法主要有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点金、圈金等,除过以上四大类别,更多的运用在日常生活及婚喜寿事上,是群众美化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化。

  庆阳香包绣制历史久,传承群体大,地域广,种类繁杂,造型多样,香包里装载的中药配方是歧伯故里对中国古医学保健活动的一种群众性传承,对研究中医药学的发生、延续及重新对中国端午节俗的因起渊源、医学卫生的历史探源提供了有价值的人文研究素材。

  但随着连续几届香包节和香包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化的扩大,随市场走向的制作代替了原有的民俗心态创作,进入市场领域的大量制品,抛弃了历史传统文化价值暂未被理解和市场接纳效益不佳的内容题材,使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且能代表华夏民族的代表作已趋向冷落,有走向消亡的危险,亟待研究、发掘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