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民间道教音乐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8 属于: 民俗文化

定边民间道教音乐通常是道士们作道场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道场是为善男信女祈福禳灾、超度亡灵而设坛祭祷神灵的宗教活动。有以下两类:

  一、祈福道场:大则为国家祝厘、禳解灾疫;小则为民安宅镇土、祈福祝寿。

  祈祥道场程序:

  选择吉日(玉皇大赦、庶民上表之日)。吉日前七天,祭主家清扫宅院,忌荤食(俗称:清锅灶)。

  布置场面。于正房中央墙壁悬挂《三清神主》;对联是:三清此日临金殿,玉帝今朝赴醮筵。横眉:万圣临。供桌上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君》牌位。灶房锅台上有《灶君》牌位。院中央设五方土坛。贴有四方花吊子、八方序对联,中央悬挂《太岁幡》,大门外按方位树三根幡杆(宣预告、扬幡、进表用)。

  起建(既起经)。起经开始,8名道士身着道衣、道袍,头带道帽,其中一名身着黄色0衣,法衣后背刺绣着太极图和八卦图,前襟及两袖上刺绣着八卦相,手持宝剑(笏板),其他道士都各持一件打击乐器肃立。下午祭主画押、点香、烧表后,即启动,打击乐奏《乱劈柴》,奏毕念《请神科》,然后到幡杆下念《牒文》,向天地三界呈《预告》,然后回灶前三叩礼拜再念表文,回“三清”前收场。

  次日晨三、四点起床、净面、漱口、吃斋饭后,讽诵《玉皇集经》一部上、中、下三卷(必须在太阳出宫前念完),然后再行早堂之功课,念《早科》。接着“扬幡”、《张榜文》、《进表章》,即午景当空《墨表一甬》。此时还愿弟子净牲、淋、奠酒、行礼、焚化表章,此时才能开戒食荤。午时,在院中设“五方五土尊神”,诵忏、念《土科、土经》。戌时许,弟子三宝礼拜后,诵颂《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同时到四周附近寺庙中朝拜诸神(没有寺庙就免了),然后将附近见到的白骨(人和动物骨)捡起运到高山或深沟掩埋,道士前去念咒安镇。

  晚上设放《太上三阳济怜施食》一台,念经一卷。道士们围着一张大桌点上油灯,供上祖师佛像,桌旁插上纸伞,祭主手端香盘跪在桌边开始起动,此时所有道具缺一不可,打击乐器、唱颂赞文、演讲白口、催奏乐起、吹奏乐曲、有紧有慢、三吹三打三念,十分热闹。有时应主家要求表演“散花”、“赶鸭子”等宗教节目。而后打散本音门中远逝近亡各类孤魂。

  第三天绕院、洒净。用五谷粮食一、二斤,十二样精药、七种名香、酒等,在院中各个门内外撒扫、念咒安镇土神,送归神位。最后给祭主家的主房中堂上悬挂一张由八卦组成的“录符”(约1平方米)。祈祷保佑家人平安、六畜兴旺、财源茂盛。

  二、度亡道场:是为去世的亲人所做的斋醮道场。

  度亡道场程序:

  迎灵(若有待搬先亡的尸骨)、起经、晚课、早课、朝忏、张榜文、扬幡、进表章、上贡、转案、跑、放赦、挽城、观灯、游食、放食、安神……。

  起经开始,8名道士,身着道衣、道袍,头带道帽,其中一名身着黄色0衣,法衣后背刺绣着太极图和八卦图,前襟及两袖上刺绣着八卦相,手持宝剑(笏板),其他道士都各持一件打击乐器,肃立在悬挂着“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图象下面供桌的两边,供桌上还供有:无上洞渊三昧上上天尊、灵宝经籍三师真君、玄中教主0天师真君、东宫教主太乙救苦天尊、醮筵会内一切有感真君的牌位及一尊观音菩萨的铜像。侧面还供有鬼王位置既有图象又有对联,中间写道:“北阴山下邦都大土面然鬼王”;右写道:“四生临于宝地”;左写道:“三宥脱化莲台”。待祭主或孝男上完香、烧完表、画押结束后马上鸣锣击鼓起经开始……。

  过程大都为“三吹(民族吹管乐)、三打(民族打击乐)、三念(高唱赞文)。

  道教斋醮音乐有独唱(通常由高功、都讲担任)、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乐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单纯的器乐形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类似舞蹈的步法)等场面;声乐形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据《无上黄□大斋立成仪》和《道门科范》等书的

  记载,在前蜀时,颂、赞、步虚等已经在斋醮中应用了,而偈的产生稍晚些,约始于元代。道教有关斋醮科仪的典籍中,述及演唱的多用“吟”、“咏”。

  颂、赞、步虚和偈,就其单独形式来讲,是一首歌,结构短小的为上下句式或起承转合4句式;大型的有更复杂的曲式,每一曲调常有多段,甚至10余段不同用途的词。这种一腔多用的组合变化,常同宗教念白、诵经腔、禹步等合用在法事中。

  道教音乐是一种具有地方音乐特点的宗教音乐,其表现是:①同一法事中的同一曲调,各地的行腔、旋律装饰(加花)都带有本地地方音乐特点而各有区别。②同一法事中的同一首词,各地选用本地音调配曲,各不相同。道教音乐到底受到多少种地方音乐的影响,现在尚无确切的统计。早期道教音乐所用的乐器,以钟、磐等打击乐器为主。唐代起,增加吹管乐器,嗣后,逐步加入弹拨、弓弦乐器。明朝《茅山志》记载国醮演奏乐器的道士竟达30名。近代虽然吹管、弹拔、弓弦、打击等乐器并用,但演奏中仍以吹管、打击乐器为主。

  所念1有《玉皇经》(上、中、下三卷)、《金刚经》、《大乘经》、《太阳经》、《因果经》、《祖师经》、《雷经》、《救苦经》、《真武经》、《太上三阳济怜施食经》等。

  打击乐曲牌有:《长流水》(为走步板)、《0钹》(为赞颂文板)、《乱劈柴》(为三吹三打用)、《挂金锁》(为施食坛上用)。

  演奏曲牌有:《上南坡》、《西方赞》、《柳青娘》、《大红袍》、《一马三涧》、《闹天苍》、《放》、《下江南》、《孤雁落沙滩》、《光棍哭妻》、《小寡妇上坟》、《雪梅吊孝》、《哭灵庭》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