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尧山圣母庙会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8 属于: 民俗文化
蒲城<a href=/renwu/Y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尧</a>山圣母庙会
<a href=/wiki/ShannX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陕西</a>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城尧山圣母庙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尧山庙会的传统祭祀和社火,丰富多彩且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受群众欢迎,并在省内享有很高声誉。每年清明,尧山十一社的村民、周边县的群众数十万人云集,同时有众多小商贩到尧山和接送神社的地域进行买卖活动,先后持续6—7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五百年来,传统的祭祀过程和社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尧山圣母庙中供奉之灵应夫人,是当地以祈雨和求子灵验而出名的女神,深受民众崇敬膜拜。自古以来,尧山圣母清明庙会,前来求子还愿的人络绎不绝,庙内外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求子时人们先到尧山正殿为圣母叩头上香,心中默默许愿,如要男孩,主事者发给一支黄纸花和白纸花,如要女孩则发给一支红花。再到正殿西侧的娘娘庙叩头上香,领取一只由黄裱纸包的童鞋和一束纸花,由主事者将童鞋和纸花在娘娘像前蜡烛火焰上方绕三圈赐以灵气,意思是说由娘娘具体执行,然后人们就将童鞋藏于怀中,善男信女满怀憧憬和希望速下山去,回家将纸花和童鞋再压入床下,等待喜讯。还愿时由家人带小孩上山,要给灵应夫人带颜色各异的一大把纸花、一双童鞋、一条红绸被面和鞭炮若干。在圣母正殿将花束、童鞋、红绸交于主事者,然后带小孩上香瞌头,燃放鞭炮。再由主事者给红绸赐于福气,披于小孩身上。走出大殿,由小孩在庙前一棵千年古柏前环抱一周,以示健康成长,长命百(柏)岁。

  环绕祠庙周围数百平方公里内的村庄组成十一个神社,每年清明轮流从山上迎接神像至社中,供奉一年,次年清明节前送神归山,再由下一社接去,如此周而复始。每年清明节前一两天送神的社唱着大戏,将接神时的社火重新操演,随尧山圣母神楼一起周游本社的各个自然村,众人自觉夹道跪拜。送神之日排列好神楼前所有仪仗,鼓乐喧天,抬着神楼前行,社火随后,启动送神仪式。直至尧山山门。此时,十一个神社的所有会长和上庙会来的信徒当道两边跪迎,鞭炮齐鸣。神楼在神棍和神杈的保护下踏上庙前的11个台阶,此时忠实的信徒们争先恐后,排列好准备抱爷(即圣母像,传说抱了圣母像,可保佑全家平安)。神楼在管事者的吆喝声中,一步一步平衡上了台阶,群众蜂拥而上,争摸神楼祈福,气氛既虔诚又热烈。神楼进庙后敬在前殿,在神场操演送神直至下午前结束。

  据神社中的耄耋老人相传及参考《尧山神社交接簿》相关内容得知,接送神驾仪仗盛大,于前一年的阴历八月十五日即开始计划,安排活动日程与人员分工。清明前搭建神棚,各村排演社火。

  清明之日,太阳升起前,迎神社的护神青年手持神棍、神钗来到庙前,站岗护神,11时至12时前,在接神社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声中,在大殿神像前,由送神社的社长及理事收帐簿及相关祭器交于接神社的社长及理事手中。日正午时,在更加热烈的鼓乐、鞭炮声中,在众人的簇拥下,将神抬出庙中,虔诚送至十一级台阶下,出庙回社。此时神、神辇相随,社火队在前,披红的神马、置神的神楼在后,在旗帜花杆神棍的前后簇拥下,回至本社。接神队伍经过村头,村人即敲锣打鼓燃鞭炮,并在门前摆设香案迎楼。沿途各村人家都在门上插有柏枝小纸花和拴红线,门前摆设香案,上放茶水果点,老太太和中年妇女则成片跪下磕头。村内提早搭建好的神棚0着横幅软匾,上绣“佛光普照”大字。在鞭炮和笙、唢呐等细乐吹打声中,神楼与抱楼入棚,司仪高唱赞礼,落神,安神。安神后,十一社会首集体参神,他们一字儿排开,向神拈香,三叩九拜,甚是隆重,表示神已入位。

  清明次日后连续3—5天,有盛大的庙会和传统的社火表演,以慰神灵,它充分体现了娱神娱人、人神同乐的和谐盛况,极受群众欢迎,并在省内享有很高声誉。民国期间的1928年、1936年、1945年曾三次进省表演过,轰动一时。解放后的1950年和2000年,尧山社火曾到渭南市进行表演,以其惊天动地的宏大场面、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演出风格、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名冠东府。

  斗旗是社火出演的标志,三人持而舞之,大旗斜立,在激昂的锣鼓节奏中,上下抖动,进退盘旋,煞是壮观。花杆是群众自己制作的社火仪仗队,-时人手一杆花,彩杆如林,和彩旗相映生辉,威武成阵。

  八仙板是由八个以上的年轻女性手拿一种称做八仙板的木制大拍板舞蹈,伴奏为锣鼓,舞者随鼓点一边拍板打击,一边舞蹈,名目依阵容变化有“一条”、“两交叉”、“四对面”、“麻花八”等多种,翻腾跳跃,大开大合。

  尧山大鼓是营造大型社火撼天动地气氛的主要打击乐,每一组大鼓,有一二十人组成的锣镲队伴击。鼓分路行鼓和场地鼓,鼓手边舞边击,节奏时缓时急,鼓手围着大鼓表演各种鼓艺技巧。大鼓的鼓点名称,因各社风格不同而各异,至少有20多种,如行鼓、猎鼓等,更为风趣者如“拐子拐”、“跛子上坑”、“鸭子拌嘴”等。

  芯子造型是一种古老的溶杂技艺术与戏剧艺术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展演,分背装芯子和抬芯子两类。把高雅的舞台艺术和通俗的民间娱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深受群众喜爱。

  尧山庙会对古代秦腔艺术的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诸多历史文献中记载:“……届时梨园纷集,车马填塞……”这种多台戏、对台戏,高手云集,明星荟萃,实际上成了一年一度陕西省秦腔大奖赛,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秦腔著名艺人。清末民初,蒲城辛亥革命老人李桐轩正是在蒲城这种十分普及的秦腔活动的基础上,组建西安易俗社,使新秦腔改革硕果累累,被称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并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