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牧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8 属于: 民俗文化

辽阔无垠的藏北草原,高耸入云的念青唐古拉山,一年四季的风吼雷鸣、积雪冰霜,铸就了藏北牧民粗犷憨厚、情志豪放的性格,这里特殊的高寒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注定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牧歌。

  只有听到牧民们的演唱,才知道什么是满足和陶醉,什么是自信和从容。

  感觉在广漠的高原上,只有牧歌才能展示他们粗犷、豪放、多情的性格,也只有牧歌才能抒发他们丰富而浪漫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眷恋。

  牧歌是民歌的一个类别,那曲牧歌是西藏北部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时所唱的歌,主要有山歌、情歌、对歌、驮盐歌、剪毛歌、打酥油歌等,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大都豪放、嘹亮、动听,独具地方特色,反映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藏北先民一部关于诞生、迁徙、劳动、生存的口传历史,在整个西藏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高原、雪山和天空一样峭拔、寥廓的歌声。目前最有名的那曲牧歌歌碟就是《藏北牧歌》,它有歌曲23首,全部是清唱,无伴奏,演唱者为普扎、塔尔卡、拉泽曲吉、桑嘎拉姆等在民间脱颖而出的本地歌王歌后,因天赋异禀,才美外现,而被当地人推崇、众口相传,推出了这张代表西藏牧歌的唱片。

  《牧歌的天堂》《幸福的时光》……因为这张唱碟,我们能听到早在半个世纪前才旦卓玛唱的老歌,与高原、雪山和天空一样峭拔、寥廓的歌声。

  还有数量同样可观的如:《剪羊毛》《织帐篷》《挤奶歌》等不同于平原劳动歌的热烈,这些歌曲大都节奏缓慢、格调沉郁,声音中漫溢着人世的悲苦。

  再有就是零星的情歌、茶歌、驮盐歌,这些时候,歌者是温柔的,不再那么高亢,有时还会显得落寞。越是古老偏远的民族,其音乐就越独特。

  今天,随着交通、通信的发达,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所谓自成体系的民族音乐,越来越少。

  面对此境,人类学家、音乐学者总是要大声疾呼,呼吁保护这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近年来,那曲地区也出版了《羌塘民间歌谣》集子,但并没有收录完全。相信那曲牧歌不会湮灭,即使有时候看不到了,它也还在地底下扎着根、生长着,伺机而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