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花灯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8 属于: 民俗文化
建水花灯
<a href=/wiki/YunN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云南</a>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水花灯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花灯是由明清小曲和云南民间音乐、歌舞、方言音调结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在云南由于各民族共居,形成了云南花灯的多支派特色。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岔科乡白云村、普雄乡塔瓦、南庄街为代表的彝族花灯,是云南花灯中一个有特色的支派。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白云成立第一个灯会算起,已经历了五代传承。当地花灯的演唱已有百余年历史。

  建水县彝族花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进了许多彝族音乐、舞蹈、语言及服饰元素,在剧本、音乐、念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彝族四大腔中白话部分常用的五言句式和彝语语气词在彝族花灯唱词中屡屡出现,舞蹈部分融进了彝族民间舞的动作特点,伴奏中更增加了彝族的特色乐器四弦,极大地丰富了建水花灯的彝族风格,形成云南花灯的一个独特支派。建水花灯的传统剧目有《打花鼓》、《打渔》、《打草竿》、《补缸》、《玉钓瓶》、《霸王下山》、《张三杀羊》、《劝赌》、《乡城吵闹》、《老贾休妻》、《韩湘子渡妻》等30多个。1956~1982年期间,曾先后为省、州、县有关文化单位提供过许多音乐、剧本等方面的资料,并参加省级文艺汇演,获得各方面的好评。

  建水花灯在当地流传情况较好,如白云村彝族花灯班现有演员、演奏员共60人,年龄从14~73岁不等。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白云村的灯班都要举行隆重的请灯神仪式,其后每天早晚都要上香,到正月十五、十六,全村开始大唱花灯,正月十七唱完灯后,即送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