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族服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8 属于: 民俗文化
屏边<a href=/wiki/MiaoZ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苗族</a>服饰

屏边苗族,自称有五个支系。有“青苗”、“花苗”、“黑苗”、“白苗”和“绿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屏边苗族妇女服装服饰改变很大,原来的老式服装服饰已基本不存留。上装仿“花苗”缝制改变不大,下装仿“青苗”缝制,大多数已改变为机织机卷百皱裙,且花色异样,款式不拘一格。过去没有的,现在已有所创新,如镶饰玻珠、塑珠等,脚已改穿国家生产的布鞋、胶鞋、皮鞋等。但各支系均有所不同。

  “青苗”妇女服饰美观、大方、好看。以前上身穿着青色或篮色的满襟衣,不滚花边的双层左外右内交叉襟衣,襟下直披着面块似税角的三角形襟领,过腰及袖径适中。下身着蜡染花色麻布开口卷皱裙,尺寸因人而定,一般用5—6米的布料卷制,长100—120厘米,上口宽70—80厘米,下口宽400—500厘米,分为三厢组合。主要特征是:(1)必须是蜡染;(2)必须有宽5寸以上人工刺绣的花脚边;(3) 必须是三厢颜色或花色不同镶成。腰间前围腰窄而长。宽约30厘米,长自腰及脚弓,饰有各色花边,后腰寄有宽约3寸并染有蓝白色或紫白色的三节花瓣镶成的飘带一根,飘带上端腰部寄有30×30厘米的小围腰一块,使腰寄新艳美观,引人注目。小腿裹有镶花绑腿布。脚穿绣花勾尖鞋。

  “花苗”和“黑苗”妇女服装服饰精美好看。以前上身穿着青色或蓝色的满襟衣,过腰大而长,袖大而短,无领,自称“大汗褂”。内穿自左而右斜襟滚边衣,袖窄而长,托肩镶有“半月”形刺绣图案,胸前滚有花边,在颈前、右锁上、右腋下各钉一对用布条粗线打结的纽子。下身着花白色或蜡染色麻布开口卷皱裙,尺寸因人而异,一般与“青苗”的相近或相等,重约1.5公斤,穿着走路能摆动,不易受风撩开,也不易棘物刺穿。腰间正前方寄有一块深色的并镶有各样花边的围腰衍及上下裙口,将裙口严实遮幅。腰间背面还系有宽窄不一的大小飘带,两条及于裙子下口,围腰和飘带将衣裙连为一体,上衣绷紧,妇女显得胸脯丰满,走动裙子摇摆,体型显得细腰、苗条、匀称。与“青苗”一样,小腿裹花绑腿布,脚穿绣花勾尖鞋。

  “白苗”妇女服装服饰,以前上身穿着青色或白色左外右内交叉襟衣,领小,颈后披一块约15×15厘米的刺绣挂肩,托肩刺绣着花、草、鸟、兽等图案,手袖用花布或刺绣镶饰成三厢。下身着纯白色麻布卷皱裙。显得上装新艳夺目,下装纯白素雅,“白苗”妇女的裙子尺寸因人而定,上下裙口一般以“青苗”的相同,其主要特征是:(1)必须是纯白色;(2)裙身长;(3)无异物掺杂。白苗前腰寄一块长至膝部的窄围腰,后腰寄一条染色飘带,小腿裹白色脚布,脚穿与“青苗”相同。

  “ 绿苗”妇女服饰 美观大方,以前大多数都穿青色或蓝色上衣,下着花白皱裙或蜡染裙。上装与“花苗”的相同,下装近似“青苗”,不同点在于围腰。“绿苗”腰间前后各系一块深色而宽大与裙子相称的围腰,将裙子遮幅一半以上,前后围腰系紧后,将衣裙连为一体,上下绷紧严实,使裙子不易受风吹撩乱,显得端庄文雅。腿脚穿带与“花苗”、“青苗”相似。

  屏边苗族男子服饰,不论哪一个支系,服装都大同小异。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苗族男子大都上身上穿麻布斜襟长衫,内穿对襟衣,袖窄而长。1950年以后,上身穿麻布短衫,领小袖宽,颜色纯青或纯篮或纯白,以长条细格花镶边。除了夏天,一般喜欢穿多件数。衣裳纽子一般都是7对布条或粗线打结而成,从下至上扣合。外衣扣底一对,依次往里层每一件向上增扣一对。用衣裳纽子的开合显示层次,以示贫富贵贱。下穿宽腰大扭裆裤,裤筒短而宽,小腿裹绑腿布,多数赤脚或穿蓑草鞋或竹麻鞋。如今已经改变了,绝大多数已穿起了国家生产的塑料鞋、胶鞋、皮鞋。

  屏边苗族背带、盖头腰及襁褓:

  (1)背带:苗族背带制作比较精美,一般都是由后家(岳父母)制作,姑娘出嫁后,后家发现女儿带有身孕后,就要做一块背带以备其“坐月”(分娩)使用。苗族背带制作:长70公分,宽60公分,双层布料合成,表层为镶花布面,里层多为黑色或蓝色布面。

  (2)盖头腰:苗族妇女主要用于背小孩时,盖在小孩头部,以之防风御寒。其制作几乎与背带相同,不同点是制作时由孕妇自制,以示本人已怀有孩子。盖头腰长60公分,宽50公分,单层布料,除表面中心20×80公分的腰心外,其它部分都用绣花或花边镶边围成。

  (3)襁褓:一般由男方母亲缝制,以示关心儿媳“带有”(怀孕)和保佑子儿子孙健康成长。其制作多为选用过的柔软的旧布料制作,大多数是双层布料,由多块布补就而成,一般为方方70公分的正方形,以示儿孙整整齐齐。包婴儿时采用棱形色扎,即头脚对角,左右手对角,上角活折下盖婴儿头部,左右交叉折回内包,下角折上将婴儿脚部,裹紧压在左右角上,使婴儿保暖舒适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