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壮族《舞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6 属于: 民俗文化
扶绥<a href=/wiki/ZhuangZ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壮族</a>《舞雀》

扶绥壮族《舞雀》当地壮语称为“某挪”,是壮族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扶绥县渠旧镇,驮弄村及周边村屯是其中心流传区域。当地惯称白鹭为“雀”,故又名为“白鹭舞”,是当地壮族在春节、婚礼、贺寿等喜庆日子用于庆贺的舞蹈,表达祝福吉祥之意。

   舞蹈表现白鹭在野外的生活,表演时用木制雀头,外覆布制雀身,绘有羽毛,由演员套在身上模仿白鹭的形态表演。如飞翔、觅食、戏水、梳羽、栖息等。舞蹈形式质朴,动作简单易学、形象生动逼真。舞队通常为4至6人。用鼓、锣、镲、唢呐等伴奏;以“点步”、“碎步”、“抖首”、“梳羽”等动作为舞蹈语汇,表现白鹭鸟的情态。

   《舞雀》发源、流传在驮弄村已有一百多年。最初舞蹈表演内容为“打雀”,最后还有猎人出现赶走白鹭的情景。因为当地在丰收的季节,经常有白鹭偷吃稻谷虾,村民打雀的情景逐渐演变成一种舞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白鹭在当地已稀有,人们对白鹭认知也逐渐改变,保护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增强,便去掉了舞蹈最后猎人打雀的内容。1956年参加广西第二届民间文艺会演,获得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演员奖。1957年参加扶绥县农民文艺会演;1983年,《舞雀》参加了扶绥县民族民间艺术交流大会。在当地产生较大的影响,受到群众的欢迎。

   如今扶绥壮族《舞雀》虽然在春节和喜庆节日还有表演活动,但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和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致使许多舞雀队已自行消解。而老艺人相继去世,熟知表演的艺人屈指可数,扶绥壮族《舞雀》这一壮族特有的民间舞蹈濒临失传。

   扶绥壮族《舞雀》在当地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记忆,从侧面反映了当地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景象,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信息来源:扶绥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