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龙舟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6 属于: 民俗文化
扒<a href=/sort/Lo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龙</a>舟

南海地处珠三角水网地带,扒龙舟是民间盛行的传统民俗活动。较有名的龙舟盛事有“盐步锦龙盛会”“九江赛龙舟”“黄岐龙母诞锦龙盛会”等。盐步锦龙盛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办,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珠江三角洲发源最早、影响较广的民间龙舟活动之一。1984年,民间划龙舟活动被正式纳入体育运动项目,南海龙舟队在国内、国际龙舟赛上屡创佳绩。2002年10月,中国龙舟协会命名南海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国家体育总局在丹灶建立中国龙舟示范基地,采用国际最先进技术及电子科技设备,打造适合国际标准龙、小型龙(五人龙)的国际标准竞赛场地。2012年,“传统龙舟(丹灶扒龙舟)”和“大沥锦龙盛会”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传统龙舟”和“盐步老龙礼俗”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有两种,一种是长彩龙,通常用优质坤甸木制造,长10多米至50多米不等。西南部的九江、沙头、西樵等地的龙舟通常乘划手30多人;东部的黄岐、大沥、盐步、平洲、桂城等地的龙舟则较长,一般可乘划手60多人至100多人。龙船的两端可互换装置龙头或龙尾。这些“龙”平时埋藏在河底泥沙中,称“藏龙”,“端午节”前把龙身挖起,称“起龙”。“藏龙”和“起龙”都有一定的仪式。盐步那条有500多年历史的老龙舟“起龙”的仪式尤为隆重。起龙先要用烧、烧鹅、水果、花生等祭龙,然后还要经过“上阵”、“拜龙神位”、“安龙头龙尾”、“回龙床采青”等一系列仪式,才能正式开出河涌。起龙后洗刷装饰船身,涂上油脂和鳞片,配以彩旗、帅牌、罗伞,色彩斑斓,故又称锦龙、饰龙。

  另一种是“五人龙”,船身轻巧灵活,以杉木营造,无龙头龙尾及其他饰物。宽仅坐一人,长容坐5人,故称“五人龙”,多在西樵、南庄、沙头、九江的基塘区出现。

  扒龙舟有“游龙”与“赛龙”之分,游龙只在会景中巡游助庆,而赛龙则参与会景组织的“赛龙夺锦”,竞赛场面紧张激烈,以最快到达目的地者为胜。参赛时划手统一服装,排坐两旁。船尾坐一小童,身缚锦带,吹口哨助威。首尾各立一人,挥彩旗,上下跃动。一人立着击鼓、一个立着敲锣,以锣鼓声作为信号,快桡起落合一,水花四溅,船去如飞,奋力向前,争取第一,这便叫赛龙夺锦。这项活动,以盐步、黄岐、九江、平洲、里水等地最为热闹。桂城叠滘扒龙舟,以涌窄弯急,挑灯夜战为特征,还把醒狮、十番锣鼓搬上龙舟,自成一景。每年五月初五至初八,各村轮流坐庄,以“全村一条烟囱”的龙船饭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乡亲和游客。

  过去,不少乡村的风俗是不仅起龙、洗龙女子不能参与,甚至凡是龙舟过时桥上女子都要回避。90年代以后,“不许妇女划龙船”的旧俗被打破,有的镇村还出现了女子龙舟队,这些被称为“凤舟”的女子龙舟队组建以后,频频在省内外各种赛事上亮相,并屡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