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英歌舞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6 属于: 民俗文化
甲子英歌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甲子英歌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歌舞是陆丰市甲子镇民间传统节目,历史悠久,据传清代光绪年间,甲子地区人民为庆祝一次盛大的庙会,从福建活动形式引进入门,开启英歌,由于英歌舞具有古老装扮;武姿雄伟,气势动人,受到群众赏识和喜爱,故此,年年活动,代代承传,百赏不厌,流传至今三百余年,成为独格英歌舞。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仍多次组织参加各项盛会活动,建国至文革期间,活动频繁,每年春节或国庆日都活动演出。五九年还参加陆丰县国庆巡游。八七年至九二年先后参加汕尾建市、陆丰建桥、陆丰建市的巡礼,2001年陆丰海关落成参加洗礼,深受欢迎和赞赏。2004年参加陆丰市文艺节巡游,2005年参加汕尾市泛珠三角文艺会演,荣获“金怀奖”每次演出都受到人民群众好评和赞扬。

  英歌舞即英雄之歌舞,而英雄则指梁山泊一○八好汉,在智劫生辰纲中,乔装打扮,混入大名府,表现有正义、有机智,不怕艰难,英勇奋进的精神,呈现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气概。

  英歌原是-式舞伍,借以梁山泊一○八员,编排成队,这个这分为四大部份:举义旗16人,舞英歌54人,(其中打锣鼓13人),演小戏及横抬旗帜合总数限于一○七人内,连成一体。其中舞英歌为主要表演队,演小戏为配套演出队。

  英歌舞的表演,先以时迁领头引队,头插金花、红绸武冠,手舞银,翻个侧身筋斗,盘膝坐地,立下战拳态,圆身返肩,浩然正气,往前杀路,然后由李逵带领三十六人排成两排紧跟而上(其中前24人,画上不同花脸,手握双木棍,后12人武生面谱,手提小铃冬鼓)全身武侠装扮,头戴红帽,加插雉尾过武冠,着红裤,打五彩脚绞,穿上带小铃草鞋,走动起来发出节凑铃声,身携古代类似兵器,手舞双棍,旋转过肩和小铃鼓,一上一下,同时起落,随伴鼓点的节凑,敲击着嘹亮的响声,迈着健稳,传统蜈蚣步子,边舞边前进,步伐这整齐,服装之绚丽,舞动之雄威,真振奋人心。同时在李逵带动下,通过队列分行、合拢、变化、有穿龙布阵、削槌、伏槌、掺槌的动作表演,这些动作,有如武当派系的拳姿武态,如击打、拾步,返身、背向,起落轻重,十分精彩怡人,生气勃勃,雄威壮志,让人扣住心弦,同时二个花鼓婆登上花鼓公肩上,手舞小棍,沿着英歌舞队周围交换来回走动,精彩怡人,热闹非凡。

  英歌后面,有-小戏,边行边唱,唱词有趣,惹人喜欢,传统节目有如“达摩度光音”双摇橹“双竹槌”“父女会”“瞎子算卜”婆媳吵事等,还配一些滑稽小出,如:傻婿上厅,偷抱仔,公背婆,有趣表演,惹人逗笑,启发人们有勤劳奋进美德。

  因此英歌舞不仅是增强娱乐气氛和人们的愉快欢乐的心神,而且有利健康和锻炼,更重要是振奋人的精神,使人民在困难面前坚持不屈,勇气十足,向前进取战胜灾害,创建家园……也就说以正劫邪,把光明正气战胜鬼劣小人,因此,英歌舞到达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给人们以喜悦、美好幸运之感。

  英歌舞,历来是热心年青人所投入,运动量之大,必经训练所选拨,它是群众性,业余性和传统性,几年来在市、县、镇政府及文化部门的重视下,经过大家努力和刻苦训练,才能取得一些成就,这对我们莫大鼓励,促使我们今后更有信心,珍惜人才,以老带新,让这个有历史传统的英歌舞,代代承传下去,把我镇文化事业发展得更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