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装路香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装路香祭祀地藏王的民间习俗始于安徽九华山,后流传于各地,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包括斗门在内的四邑地区七月三十装路香的习俗也流传了近300年。
斗门各地村民选择地藏王成道的纪念日(即农历七月三十日)这一天,各家各户制作香墩、装香祭拜、舞动火龙,纪念地藏王,祈求地藏王恩赐善根种子和鸿运福气,带来平安大吉,风调雨顺,并把这一天定为七月三十装路香日。
七月三十装路香的习俗主要有以下五项程序:
一、加工香枝共有裁截竹枝、破削香骨、蘸染香脚、搓粘香肉和晾晒香枝等五道工序(七月三十前制作好,备用)。
二、制作香墩香墩有用粘土捏成的鹅蛋形平底泥团,有用蕉叶梗切成的平底块状,有用番薯、芋仔、南瓜、萝卜、冬瓜等切成的平底块状等。
三、制作火龙用铁线扎成龙头和龙尾,装上塑料球作为龙眼,以榕树须作为龙须,再用1个金黄色的南瓜进行简单装饰后作为龙珠。同时,还要选取若干条90厘米长、6厘米宽的木板,再用一条约1米左右的木棍在木板底部中间固定作为手持柄,然后在每块木板上用铁钉固定3条并排的蕉梗以便安插香枝用。
四、装香拜祭晚上7时后,各家各户在自家住宅四周、门口两旁直至自家禾塘四周、村内社公等地插上点燃的香枝,随后烧宝、衣纸及契钱,进行拜祭。
五、舞动火龙装香拜祭后,各家各户的大人和小孩成群结队在村道上舞动火龙前行。
以上五项程序均有其特定表现形式,具有普遍性和简单易行的特点。前四项多由老人和中年妇女具体策划操办,青少年多参与舞火龙。
2012年2月,七月三十装路香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区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