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八音锣鼓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6 属于: 民俗文化
高州八音锣鼓

高州八音锣鼓在明末清初时期由福建传入,曲谱是口传的昆山腔和弋阳腔的牌子乐曲,至嘉庆年间才用正线、反线的记调方式记载工尺谱作乐谱。用茶、多、呈、得、叻、昔、O等简单文字和符号记载锣鼓谱。八音锣鼓的演奏形式以“八音锣鼓亭(柜)”为中心道具,该亭(柜)用竹、木制作而成,长1.3米、宽0.9米、高1.8米;亭(柜)用绣锦布或土花布装饰;亭(柜)内可装载演奏用的打击乐(桶鼓、扁鼓、竹简、木、文锣钹、京锣、大钹、大奶钹、拱锣、高边锣、叮赞等),吹奏乐(长笛、大笛、长筒、公笛、短筒等)、民乐(二胡、中胡、扬琴、秦琴、三弦、椰胡、横箫等)。演奏曲牌为“江湖十八本”,其中吹打乐十二首、又称十二套曲:《八仙贺寿之一正本贺寿》、《八仙贺寿之二碧天贺寿》、《天官贺寿》、《天官赐福》、《弹词》、《思凡》、《玉帝登殿》、《仙姬送子》、《香山贺寿》、《六国封相》、《困谷口》、《和番》,带有唱词的演奏乐谱六首:《手托》、《荡舟》、《八仙歌》、《雁落平沙》、《俺六国》、《双飞蝴蝶》等。清代末期粤西粤剧发展旺盛,高州八音锣鼓又吸纳了粤剧中的一些排子锣鼓和小曲,大大地丰富了演奏内容。八音锣鼓分大、中、小班,大班24人,中班12人,小班6人,乐师们头戴装饰小额帽,身穿艳丽彩服,大扁腰带,衣服则用颜色区分文武乐手行当。

  八音锣鼓一般随节庆的-队伍边走边演,也有在庙堂前空地和屋前屋后空地演出的。

  八音锣鼓是高州市民间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有较强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高州市为保护和研究八音锣鼓,成立了八音锣鼓协会,挖掘、整理了一批八音锣鼓乐谱,培养了一批传承人,为保护八音锣鼓这一古老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