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英歌舞
普宁英歌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歌是普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样式,迄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普宁英歌是一种壮美阳刚的汉族男性群体舞蹈,主要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队伍人数少则24人、36人,多则72人,最多可达108人。表演者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表演时队列图形变化丰富,有“双龙出海”、“猛虎下山”、“麦穗花”、“田螺圈”等样式,动作套式亦五花八门,有“布田”、“洗街”、“旋槌”、“槌花”等形态各异的舞姿动态,形成特有的动律,场面恢宏,气势磅礴。普宁英歌表演风格威猛、雄浑、粗犷、豪迈,体现了中华民族果敢、坚强、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可贵品格和精神风貌。
普宁英歌突出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获得“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的美誉,普宁也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传承人老化等原因,普宁英歌队伍青黄不接,逐渐萎缩,出现濒危状况,亟待抢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