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花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5 属于: 民俗文化

花挑自古流行于麻城县北山福田河、双庙关、两路口一带,它是湖北省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深受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

  据双庙关民间艺人刘世斌、王正元口述,花挑历史悠久,传说自唐代兴建双庙观庙宇以后,每年正月十五和五月十八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当时参加庙会的人甚多,非常热闹,有的求神拜佛,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则表演各种民间艺术,双庙观的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在赶庙会时便创造了花挑歌舞。开始只是挑着采茶籽用的竹篮,插上各种野花边走边唱,唱的内容都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后来随着年复一年的赶会,花挑经过不断的整理,逐步形成表达劳动人民的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

  花挑的表演形式:原来是由旦、丑、女丑三个集体表演。旦挑着一担花挑在中间,丑和女丑于两旁,同时随着打击乐表演舞蹈,边舞边变换位置,直到三人排列成三角形时,乐停起唱,边唱边舞。其舞蹈动作分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步伐,旦走踮步,丑走交错步,女丑走秧歌步。二是根据演唱内容灵活表演动作。三是运用导具的特征进行艺术表演。

  花挑的服装导具:旦身穿花衣和绿裤,腰系红飘带,肩挑一担美丽的花挑;丑身穿花衣褂和大脚裤,手拿一付竹板;女丑身穿大连襟衣服,耳坠红萝卜,手捏破蒲扇。

  花挑的艺术特点:

  1、形式灵活,导具简便而美观。

  花挑表演人数不多,不论是稻场、山坡、街头、巷尾、广场、舞台都能表演。表演时,由一个姑娘挑着花挑,迈着轻快的步伐,使扁担闪闪迭迭,花儿随风摇动,好似仙女步花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内容健康,富有故事性。

  演唱的内容主要是以反映农村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爱情故事,启发人们向封建包办婚姻作斗争。

  3、句式别拘一格。

  花挑唱词,每段五句,但在演唱时,由于曲词情绪的发展,第一句反复一遍,加上一问一答两句,共为八句,艺人称之为“抢八句”。

  4、曲风热情婉转,欢快动听。

  全曲分为八个乐句,两个乐段,风格统一,具有浓厚的大别山民间风味。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麻城花挑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一九五五年麻城举行了全县民间艺术会演,福田河区文艺代表团首次来县表演了花挑,深受群众欢迎和赞扬。继而县文化馆对花挑进行了整理,改掉了不健康的词句,改变了丑角的人物形象,美化了导具,即将男丑女丑改成男女青年,将破蒲扇改成绸扇并增加方巾,既保持了原花挑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物风貌。一九五七年花挑光荣地出席了湖北省和中央民间艺术会演,荣获优秀歌舞奖。现在,逢年过节,麻城人民表演花挑已成了传统习惯。

  总之,麻城花挑这朵经过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园丁用智慧和心血培育和灌溉而盛开的艺术之花,在社会主义的明媚春光里永不凋谢。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