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5 属于: 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词为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词又称说书,俗称“鼓儿哼”,是一种民间文学艺术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又具有说和唱的艺术表现,属于曲艺的范畴。说书就是艺人用当地的语言将历史进行演义,或者将民间流传故事如“二十四孝”又称生活段子,借助于鼓和云板两种打击乐而进行说和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一门语言艺术,又是一门说唱艺术,可以说每个说书艺人既精通音律又是语言的高手,他们对语言这门艺术很有研究,在语气、语速、音高、音色等语言技巧方面也很有造诣,并善于模仿各种人物的语气声调和自然声响,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原本毫不动人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精彩之处往往妙语连珠,既押韵又生动,让人拍案叫绝,忍不住击掌叫好。剧本的创造性发挥使故事和小说的审美趣味尽量本地化、群众化,从而使说书这门艺术更深的置身于群众中去,成为名符其实的大众文化。

  说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广大基层群众接受历史教育、传播的纽带,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往往在农闲和雨天,大家凑钱或凑粮请艺人说书,人们围场而坐,仔细聆听,或躺,或坐,或傍,或靠,或闭目陶醉在剧情之中,直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往往还是不愿离去,缠住艺人再来一段。

  说书艺术起源于春秋时期,相传孔子被蔡国扣留,其弟子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老师灌输的知识编成押韵的句子,手持竹板,边击边说,终将老师救回。说书在中原大地渊源流长,且说书艺人在一定时期特定区域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末,因农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文艺媒介的不断出现,以及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的冲击,说书这个古老的艺术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在内乡县还有少数地方少数人对这门艺术依然情有独钟,遇到年来节到或婚丧嫁娶时会请这些艺人前去说唱。

  说书艺术从春秋时期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基本上是农村民间的一种草根文化。流传形式往往是师徒口口相传,没有专门学堂来教授,因而艺人往往只知道自己的老师,且行套简单,独人进行,一手敲鼓,一手打云板,随时随地都可以来一段。具体运作往往也很简单,或有钱大户出资请唱,或由一人成头挨家挨户凑钱、凑粮请唱,基本上是以场次给报酬,但也有送场的,比如在某个地方一连演出十天八天的,艺人会在临走前不要报酬,再送一场或一天,以示对当地人的感谢。说书的特点是演出的时间地点随意,不受限止,演出阵容最小,演出内容最丰富,既能讲出前朝历史、古代人物、民间英雄豪杰,又能教给做人的道理,引导百姓辨别善恶,树立正义感,寓教寓乐。2008年3月,“鼓词”被南阳市政府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