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八角鼓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4 属于: 民俗文化

原名八旗鼓,因伴奏乐器八角鼓而得名。流行于聊城济宁临沂、博山、青州、胶州、莱阳等地。均称八旗鼓或八角鼓,唯莱阳改名弹词。50年代初,挖掘流传聊城一带的八角鼓音乐时,始定名为“聊城八角鼓”,尔后各地陆续挖掘,皆冠以流行地名。如:济宁八角鼓、胶州八角鼓等。因各地所唱曲牌、曲目基本相同,小有变异,故统称之曰“山东八角鼓”。

  八角鼓源于北京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传入山东。其传入渠道,一是沿大运河传至临清、聊城、济宁等地;一是自旱路传至济南及其以东地区。唯青州北城为八旗军营,早有演唱。八角鼓传入山东后,除少数艺人作职业演出外,多在民间作自娱性演出,因此有“清客戏”、“清桌戏”之称。各路分支影响面均不甚大,相互间很少交流,故所唱曲牌、曲目变化不大,与今日北京由八角鼓演变而来的单弦大不相同,基本上保留了清中叶前后的古老风貌。

  八角鼓为曲牌联缀体,当年曾有曲牌300余支,多已散佚。目前收集到的仅有90余支。演唱形式主要为坐唱,多一弹一唱,间或有数人分角联唱,并曾有拆唱类似地方小戏演出者。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演出人多时可加四胡、月琴、扬琴、琵琶等,击节乐器为八角鼓,有时加入小钹、玉子等。

  八角鼓传统书(曲)目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抒情小段儿,如《爱山居》、《踏雪寻梅》、《莺莺五更》等;一类取材于民间传说,如《借年》、《水斗》、《追舟》、《饯别》等;一类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如《母女顶嘴》、《亲家母顶嘴》、《喝淘》等,共约300余段。唯莱阳弹词有中篇书《莱芜县》一部。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