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大鼓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4 属于: 民俗文化

成武大鼓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乐种之一,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修饰和创造,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演奏技法上都在逐渐完善。鲁西南民间大鼓因制作用皮蒙鼓,所以也称“牛皮大鼓”,又因它的直径大的可达两米,像个碾盘,所以也称“碾盘大鼓”。

  据成武县志记载,成武县清末民初时期民间大鼓较为盛行。每逢重大节日、丰收喜庆、祭神求雨、庙宇开观、赶庙会、续家谱、送火神、闹元宵等活动,人们就敲起大鼓庆贺,鼓声能听十几里,如有特殊情况,像灭火救人、拿贼捉盗等急事,也以击鼓为号。据传这是沿袭了古代战争时的催阵鼓。过去,除了慌乱年代外,群众在冬闲季节,差不多一进腊月就开始练习大鼓,一直练到正月十六,各个鼓队走上街头,纷纷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看谁打得好,看谁打得花点多。特别是近几年成武举办的民间艺术节,大鼓配合秧歌队、唢呐队大显身手,鼓声能传十几里。在“文革”期间,鲁西南民间大鼓中断了近十几年,原有的大鼓和铜器大都损坏,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挽救、挖掘文化遗产,1995年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成武县有十几家大鼓队购置并自制了一批大鼓。据鼓队之间的交流获悉,菏泽、巨野、定陶、曹县等地的大鼓队也纷纷活跃在城乡。特别是成武县东门里大鼓队率先自制了一面直径两米的大鼓,被《农村大众》、《农村生活报》、《新闻图片周报》、《菏泽日报》以及省市电视台誉为“鲁西南第一大鼓”。

  民间大鼓的鼓点都是老艺人口传的,没有文字谱,为了抢救这一文化遗产,成武县文化馆和大鼓老艺人一起挖掘整理了一批鼓谱,这对大鼓的演奏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民间大鼓的鼓队有大队和小队,一般小队十几人,大队三十余人。直径长的大鼓需两人对敲,配以大锣、大铙、大钹,从常用的鼓点来看,有的欢快、激昂、热烈、粗犷、强悍、紧张等情绪;从击鼓的技法上看,常用的有击鼓心、击鼓边、击鼓帮、单槌打、双槌打、轻槌点、重槌砸等技巧。

  民间大鼓演奏人员的排列位置是:当面鼓,对面锣,左边铙,右边钹。司鼓后面一队人,敲着节奏跟人学。

  它的鼓谱点常用的有:《大得胜》、《小得胜》、《乒乓乓》、《水罗音》、《仓八》、《八番子》、《五铙二钗》、《六铙四钗》、《一调》、《四咬》、《一滴油》、《一转转》、《一说一》、《一蹦翟》、《一边得》、《扎来扎》、《一多多》、《格老八》、《抵头》、《小八棍》、《四大揣》、《冰八》、《闹长安》、《大八棍》、《衣出衣》、《一令康》、《一窝风》、《八仙过海》、《十一锣》、《五闹场》等一百多个鼓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