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曲
俚曲,也称“小曲”。是清代初叶流传于山东淄川一带,联缀曲牌述演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其影响并不广远,幸清康熙时文学家蒲松龄著有俚曲十四种传世,得窥其风貌,即《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后改称《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2册)等。此外,80年代初,又有《张古董借妻》、《寡妇难》、《海喝卷》等当地流传的传统俚曲被发现,说明蒲氏确系摹拟民间形式进行创作。蒲氏所用曲牌共53支,多已失传,现仅存[耍孩儿]、[玉蛾郎]、[银纽丝]、[房四娘]、[憨头郎]、[太平年]、[叠断桥]、[呀呀油]、[哭皇天]、[黄莺儿]、[跌落金钱]等10余支。
俚曲早期演唱情况,据传为自弹三弦说唱,后期才加琵琶、四胡、竹笛、二胡伴奏。现俚曲濒于绝响,淄博市已整理出《磨难曲》中《旷野逢仙》一段演唱。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