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霍姓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尤其在汉代,霍姓因为霍去病和霍光这一文一武两兄弟的功绩而声名显赫,从而使霍姓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了不起的大将,他18岁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20多岁就开始带兵打仗,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
霍去病英年早逝,在为他举行葬礼时,满朝文武和平民百姓从长安城内一直排到墓地为他送行,场面之宏大,历史少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在当时的声望有多高。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他曾辅佐汉代的三朝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二十几年未曾有过差错。可以说,霍家兄弟是汉朝社稷的两位大功臣。
霍去病是山西平阳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人,那么,霍姓起源于何时,他的发源地又是哪里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志超:霍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那个时候正是西周初期,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后来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当时称他们为三监。
后来,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霍叔也受到了牵连,最终被周成王废为庶人,而霍叔的始封地霍国依然存在,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一度称霸的晋国所灭,霍国的后人为了不忘故国,从此就以国为氏而姓了霍。
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我们了解到,这里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已经生活了两千多年了。
高堆村村民霍柏梁:我们的祖先是汉代的大将军,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第二个就是霍光,可是我们这里记载的,只有霍光的牌位。我们的霍去病老先祖,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大的战功,所以,他在祖国的边疆的开发上,有最大的汗马功劳,也是我们后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的霍光老先祖,在朝里面小心谨慎辅政二十多年,他这个人大公无私,辅佐汉帝,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所以后来在汉宣帝的时候,在麒麟阁给他画像,属麒麟阁第一。所以这都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历史上的霍姓名人历朝历代都有,而普通的霍姓人家也有热血男儿。
高堆村村民霍柏梁:我二哥霍柏昌,是一个热血青年,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工作,他在忻口战役中浴血奋战在第一线,在那里坚持了43天,当时的抗日将领,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打的日本人招架不住了,把坂垣师团打的是溃不成军。我二哥现在不在了,可是我的嫂子现在还在.....,生活也很好,她和子女们都在.....。
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志超:明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明末清初,居住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霍姓族人,经过澎湖列岛,开始向.....岛迁徙,他们在那里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形成今天居住在.....的霍姓。
霍姓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姓,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
霍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尤其是在汉代,霍姓因为霍去病和霍光这一文一武兄弟的功绩而声名显赫,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几千年过去了,霍姓的历史名人广为流传,但人们却很少知晓天下霍姓出霍州这一不争的事实。
寻根溯源,始祖于霍。霍州乃海内外霍姓始祖开基的地方。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记载,霍姓的来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周武王临朝执政之后,封其弟叔处(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国(当今山西霍州市)。霍州不久前发现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遗址碑,就是历史上霍国存在的又一史实佐证。叔武受封后,被人们称为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贵族安居乐业,又提防他们叛逆造反,将部分贵族迁于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权力之大,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井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地归晋,称为霍邑。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因此远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
历史沧桑,当今霍州的霍氏族人已为数很少,屈指可数,但距离很近的临汾市尧都区高堆村,就居住着霍氏人家,是汉代骠骑大将军的后裔,立有霍光牌位,霍光祠殿门柱上还挂着概括霍光一生的楹联。他们在这里已世代繁衍、生活了两千多年。
历史之名,威武之名。山西的霍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称盛。从一代西汉青年名将霍去病一家便一目了然。霍去病河东平阳人,18岁就担任票姚校尉,带兵打战,先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西汉以来的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立下了赫赫军功,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活动家之一。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更是一代名臣(《史记》卷十三注霍光平阳人,平阳今晋州霍邑),他先后辅政20年,辅佐汉代三朝皇帝处理国事,从未有过差错。霍去病、霍光兄弟二人系汉朝杜稷的两位大功臣,一文—武、出将入相,相得益彰,使得山西霍氏声名天下。霍氏历史名人还有清宣统年间霍元甲、元甲之子霍东闹、明代礼部尚书霍韬,明代画家霍元瞻等。霍姓当代名人香港工商巨子、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原名霍好剑,按霍氏近十世的家谱中的好字起名,一九三九年后.霍先生有感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遂改名为英东,以英姿勃发于世界之东方而自励。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知名企业家和政治界著名人物,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霍先生富而思源.对祖国的教育、体育及家乡的交通、港口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对香港的回归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不愧为继霍去病、霍光之后的霍氏历史名人,功在千秋。霍姓下代后起之秀要看排前十大华商之首的霍建宁先生,他跟随李嘉诚多年,93年凭高超的金融财务本领荣升为和记黄埔集团董事总经理,单凭其收入一项就可见其经营业绩和很强的敬业精神。报载他年薪2.174亿港元,月薪2283万港元,日薪75万港元,每日按12小时上班计算,每上班一分钟,银行帐户町进帐超过1040港元。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荀子所说的每个人都可成为禹的至理名言,以人为镜,可见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亡。霍建宁先生在发扬霍氏先祖及“禹”的精神.回报社会、造福人民之时,也是他载人霍氏历史名人之日。古往今来,霍姓名人,不愧为历史之名,威武之名。
生存播迁,遍布神州。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诲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姓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迁移,形成了.....今天的霍姓族氏。霍姓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至永乐十年(1416)明朝先后八次移民。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隋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
霍州是霍氏后裔最“真”的源,最早的“宗”;最深的“根”。霍氏后裔子孙从这里离开平阳走出黄河,走到长江,走向海外。无论是天涯海角,都挡不住霍氏子孙对故土和祖先的眷恋,自觉的民族意识,世代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强烈认同和血浓于水、叶生于根、水出于源的凝聚力。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国、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窑、霍州、霍县、霍汾县,直至现代的霍电、霍矿、霍煤、霍中,等等,无不与霍字有缘。一个“霍”字、万中情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到霍州来,不知始祖情。
一、姓氏源流
霍(Huò)姓源流较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得姓始祖:于霍(霍叔)。霍州乃海内外霍姓始祖开基的地方。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记载,霍姓的来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周武王临朝执政之后,封其弟叔处(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国(当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不久前发现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遗址碑,就是历史上霍国存在的又一史实佐证。叔武受封后,被人们称为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贵族安居乐业,又提防他们叛逆造反,将部分贵族迁于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权力之大,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地归晋,称为霍邑。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因此远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故霍氏后人尊于霍为霍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霍姓源于山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那个时候正是西周初期,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后来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当时称他们为三监。后来,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霍叔也受到了牵连,最终被周成王废为庶人,而霍叔的始封地霍国依然存在,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一度称霸的晋国所灭,霍国的后人为了不忘故国,从此就以国为氏而姓了霍。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了。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国、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窑、霍州、霍县、霍汾县,直至现代的霍电、霍矿、霍煤、霍中,等等,无不与霍字有缘。一个“霍”字、万中情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到霍州来,不知始祖情。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诲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姓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迁移,形成了.....今天的霍姓族氏。霍姓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年(1416年)明朝先后八次移民。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隋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霍姓人氏是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的。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姓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姓,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霍姓在大陆和.....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霍姓居全省第71位。
三、历史名人
霍 光:山西省平阳(今临汾)人,霍去病的弟弟,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大司马),他曾辅佐汉代的三朝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二十几年未曾有过差错。可以说,霍家兄弟是汉朝社稷的两位大功臣。
霍 峻:三国时蜀汉将,南郡枝江人,字仲邈。他先依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后归刘备。建安十七年,刘备进至葭萌,回军南袭刘璋,留霍峻镇守葭萌城。张鲁得知,便派遣杨帛引诱霍峻,假说共同守城,霍峻一眼识破,说:“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杨帛无奈,只得退去。后来,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由阆水上围攻霍峻,一年之久未能攻下。霍峻城中仅数百人,他选拔精锐,伺机出击,斩向存,大破扶禁军,守住了葭萌城。 刘备定蜀后,任他为梓潼太守、裨将军。死后葬于成都,刘备亲临吊祭。
霍 韬:字渭先,始号兀崖,后改号渭崖。正德进士,读书西樵山,经史精治,嘉庆年间官至尚书。力主清娼籍,散憎尼,毁淫词,兴社学。为人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坚贞不屈;霍韬夫人郑氏是贤妻良母之楷模。霍韬死后被封为太子太保(从二品),谥号文敏,并由皇帝御赐墓葬。
霍去病:山西省平阳(今临汾)人,西汉大将,18岁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20多岁就开始带兵打仗,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惜英年早逝,在为他举行葬礼时,满朝文武和平民百姓从长安城内一直排到墓地为他送行,场面之宏大,历史少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在当时的声望有多高。
霍希贤:沣州人,元延祐五年(1318年)左榜状元。据《湖南通志》记载:“延祐五年戊午霍希贤榜”的霍希贤 曾误为郝希贤。而载于旧志之中。“旧志误姓郝”。《元史》纪第26卷仁宗之三中记载:“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儿、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泰定年间,霍希贤曾任职知威州官。
霍与联:明朝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
霍子衡:字觉商,明朝举万历乡试,历任袁州知府。后合家在羊城,绍武年间(清·顺治)清兵攻打广州,城破后他对家人说:“临难勿苟免,你们知道吗!”接着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于中堂,朝服北拜,然后投井而死。其妾、长子夫妻、长女、次子、三子夫妻及一小婢,也相继投井自尽。不少大臣闻讯,跟着纷纷自尽。事后广州人悄悄将他们的遗体合葬于流花桥附近,直至光绪九年,方为之树碑,称“绍武君臣冢”。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英东:1923年生。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抗日战争爆发,读至中三辍学。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42年协助其母经营有如杂货店。1945年转营驳运业务。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1955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经营地产、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1961年与叶汉、叶得利、何鸿燊等竞得澳门博彩专利权,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1965年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1979年被聘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1994年被美国春田大学授予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被香港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名誉博士学位。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97年7月被授予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港澳)。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河东郡: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蜀 郡:秦国灭古蜀国后,置蜀郡。相当于现在四川省成都及温江地区。
2、堂号(缺)
【霍姓宗祠通用对联】
〖霍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霍国;
望出太原。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霍姓的起源和郡望。
骠骑建绩;
麟阁冠群。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元狩年间,两次大败匈奴贵族,控制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又和卫青共同击败匈奴主力。前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霍光,字子孟,霍去病的异母弟。武帝时,官奉车都尉。昭帝即位时年幼,他与金日殚等人同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死后,相继迎立昌邑王刘贺、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轻徭薄赋,有利于发展生产。因功,图形被绘于未央宫麒麟阁,名列第一。
首图麟殿;
献替清官。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霍光,武帝朝为奉东都尉,后元初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幼主,封博陆侯。甘露中,图形麒麟阁,光居第一。下联典指明·霍韬,正德进士,大礼义起,毛澄力持以孝宗为皇考,韬测知帝意,为大礼议驳之,累官礼部尚书。
〖霍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枝江中郎将;
平阳冠军侯。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蜀中郎将霍峻,字仲邈,枝江人。先生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被子围一年,张鲁遣人诱之,峻不从。迁梓潼太守。下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省汾西南)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先后六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家训留恩远;
笔评播惠长。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霍韬,字渭先,南海人。始号兀厓,后更号渭厓,正德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著有《西汉笔评》、《渭厓集》、《渭厓家训》等。
渭厓蕴大计;
秋山显宏图。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霍韬,博学才高,多所建树,颇涉国家大计,主要著作有《渭厓集》等。下联典指明代画家霍元瞻,擅山水,有《秋山图》等佳作传世。
〖霍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麒麟阁图列首位;
京都进士第一名。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前63),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任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贻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未尝有过。甘露中,帝思股肱之美,图形麒麟阁,霍光居首位。下联典指宋代通议在夫霍端友,字仁仲,武进人。徽宗即位,策进士第一。官至通议大夫卒。
子孟赫赫大司马;
觉商炳炳太仆卿。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下联典指明代太仆卿霍子衡,字觉商,广东省南海人。举万历乡试,历袁州知府,唐王弟聿镌立于广州,召为太仆卿。
小玉丧生于薄幸;
大礼成议之高贤。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霍小玉,以李益负约,积思致疾而死。下联典指明·霍韬事典。
〖霍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出入禁闱,图耀麒麟阁上;
登临瀚海,爵拜骠骑将军。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事典。下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事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霍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霍玲少将
霍玲(1947.3-——),女(原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霍士廉之女),山西省忻州市人。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舟山基地某部班长。1974年调任海军某部装备技术系统军代表。1979年9月调海军驻北京某部军代室工作。1984年调海军某部机关工作。1989年任海军驻葫芦岛(92493部队)试验基地总工程师。1992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兵器部副部长,1997年升任海军装备技术部兵器部部长。2000任海军驻葫芦岛试验基地总工程师、副司令员。
2002年7月29日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姓高级领导人生平简介】
霍英东副主席
霍英东(1923.5-——),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是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最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内地最广为人知的慈善家、第一位晋身于“国家领导人”阶层的“红色资本家”。
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五届、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霍松林,男,192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琥珀乡霍家川,“门迎清渭枣径斜”的一个小山村。霍松林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
霍先生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起随其父认字读书,12岁前已熟读“四书五经”,“神童”之誉名闻天水。上中学时他就曾发表大量杂文、新旧体诗宣传抗战并引起轰动。被国学大师于右任称其为“我们西北少见的少年”。
1944年,当这位自谦为“穷乡僻壤放羊娃”的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后,获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名流的赞赏、指导和教诲,并与汪辟疆、陈匪石两位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使他有了很高的造诣。先生们渊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严谨的治学风范,令他如沐春风,使他此后的研究得以发轫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名重一时的大学者汪辟疆(方湖)对他十分器重。汪先生教书,强调知、能并重,研究与创作相辅相成,在古诗文方面已有很好基础的霍松林自然被慧眼拔擢。有这样的名师进一步栽培,为霍先生日后形成独特的学术品格夯实了基础。
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在他洋洋大观的作品中,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松林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学者的霍松林刚正不阿、勇于独抒己见的学术品格。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针对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有争议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其中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初夏,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祸害,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达10年之久。新时期拨乱反正,霍松林和他关于形象思维的有关论述因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公诸报端而得以解放。
不仅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中,霍先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坚持不懈。他的著作《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文艺散论》、《白居易诗译析》、《西厢述评》和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等大量唐宋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专著,都被认为是这些领域的“开山之作”。
霍先生自1953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8门课程,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奠基人,霍先生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其门下弟子已有26人获博士学位,18人获硕士学位,这些后起之秀大多已独立出版专著,在文坛和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各方看好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
1982年4月,霍松林在陕西师大主持全国唐诗研讨会,专家云集、盛况空前,并于同年被选为中国唐诗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于1987年在京成立,霍松林又被众望所归地选为副会长,并于日前担任名誉会长。
中国作协曾于1995年给他颁发了“以笔为枪”特殊贡献奖牌。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了不起的大将,他18岁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20多岁就开始带兵打仗,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
霍去病英年早逝,在为他举行葬礼时,满朝文武和平民百姓从长安城内一直排到墓地为他送行,场面之宏大,历史少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在当时的声望有多高。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他曾辅佐汉代的三朝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二十几年未曾有过差错。可以说,霍家兄弟是汉朝社稷的两位大功臣。
霍去病是山西平阳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人,那么,霍姓起源于何时,他的发源地又是哪里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志超:霍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那个时候正是西周初期,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后来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当时称他们为三监。
后来,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霍叔也受到了牵连,最终被周成王废为庶人,而霍叔的始封地霍国依然存在,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一度称霸的晋国所灭,霍国的后人为了不忘故国,从此就以国为氏而姓了霍。
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我们了解到,这里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已经生活了两千多年了。
高堆村村民霍柏梁:我们的祖先是汉代的大将军,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第二个就是霍光,可是我们这里记载的,只有霍光的牌位。我们的霍去病老先祖,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大的战功,所以,他在祖国的边疆的开发上,有最大的汗马功劳,也是我们后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的霍光老先祖,在朝里面小心谨慎辅政二十多年,他这个人大公无私,辅佐汉帝,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所以后来在汉宣帝的时候,在麒麟阁给他画像,属麒麟阁第一。所以这都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历史上的霍姓名人历朝历代都有,而普通的霍姓人家也有热血男儿。
高堆村村民霍柏梁:我二哥霍柏昌,是一个热血青年,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工作,他在忻口战役中浴血奋战在第一线,在那里坚持了43天,当时的抗日将领,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打的日本人招架不住了,把坂垣师团打的是溃不成军。我二哥现在不在了,可是我的嫂子现在还在.....,生活也很好,她和子女们都在.....。
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志超:明代中期以后,尤其是明末清初,居住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霍姓族人,经过澎湖列岛,开始向.....岛迁徙,他们在那里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形成今天居住在.....的霍姓。
霍姓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姓,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
霍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姓氏,尤其是在汉代,霍姓因为霍去病和霍光这一文一武兄弟的功绩而声名显赫,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几千年过去了,霍姓的历史名人广为流传,但人们却很少知晓天下霍姓出霍州这一不争的事实。
寻根溯源,始祖于霍。霍州乃海内外霍姓始祖开基的地方。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记载,霍姓的来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周武王临朝执政之后,封其弟叔处(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国(当今山西霍州市)。霍州不久前发现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遗址碑,就是历史上霍国存在的又一史实佐证。叔武受封后,被人们称为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贵族安居乐业,又提防他们叛逆造反,将部分贵族迁于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权力之大,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井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地归晋,称为霍邑。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因此远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
历史沧桑,当今霍州的霍氏族人已为数很少,屈指可数,但距离很近的临汾市尧都区高堆村,就居住着霍氏人家,是汉代骠骑大将军的后裔,立有霍光牌位,霍光祠殿门柱上还挂着概括霍光一生的楹联。他们在这里已世代繁衍、生活了两千多年。
历史之名,威武之名。山西的霍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称盛。从一代西汉青年名将霍去病一家便一目了然。霍去病河东平阳人,18岁就担任票姚校尉,带兵打战,先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西汉以来的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立下了赫赫军功,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活动家之一。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更是一代名臣(《史记》卷十三注霍光平阳人,平阳今晋州霍邑),他先后辅政20年,辅佐汉代三朝皇帝处理国事,从未有过差错。霍去病、霍光兄弟二人系汉朝杜稷的两位大功臣,一文—武、出将入相,相得益彰,使得山西霍氏声名天下。霍氏历史名人还有清宣统年间霍元甲、元甲之子霍东闹、明代礼部尚书霍韬,明代画家霍元瞻等。霍姓当代名人香港工商巨子、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原名霍好剑,按霍氏近十世的家谱中的好字起名,一九三九年后.霍先生有感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遂改名为英东,以英姿勃发于世界之东方而自励。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知名企业家和政治界著名人物,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霍先生富而思源.对祖国的教育、体育及家乡的交通、港口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对香港的回归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不愧为继霍去病、霍光之后的霍氏历史名人,功在千秋。霍姓下代后起之秀要看排前十大华商之首的霍建宁先生,他跟随李嘉诚多年,93年凭高超的金融财务本领荣升为和记黄埔集团董事总经理,单凭其收入一项就可见其经营业绩和很强的敬业精神。报载他年薪2.174亿港元,月薪2283万港元,日薪75万港元,每日按12小时上班计算,每上班一分钟,银行帐户町进帐超过1040港元。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荀子所说的每个人都可成为禹的至理名言,以人为镜,可见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亡。霍建宁先生在发扬霍氏先祖及“禹”的精神.回报社会、造福人民之时,也是他载人霍氏历史名人之日。古往今来,霍姓名人,不愧为历史之名,威武之名。
生存播迁,遍布神州。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诲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姓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迁移,形成了.....今天的霍姓族氏。霍姓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至永乐十年(1416)明朝先后八次移民。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隋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
霍州是霍氏后裔最“真”的源,最早的“宗”;最深的“根”。霍氏后裔子孙从这里离开平阳走出黄河,走到长江,走向海外。无论是天涯海角,都挡不住霍氏子孙对故土和祖先的眷恋,自觉的民族意识,世代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强烈认同和血浓于水、叶生于根、水出于源的凝聚力。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国、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窑、霍州、霍县、霍汾县,直至现代的霍电、霍矿、霍煤、霍中,等等,无不与霍字有缘。一个“霍”字、万中情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到霍州来,不知始祖情。
一、姓氏源流
霍(Huò)姓源流较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得姓始祖:于霍(霍叔)。霍州乃海内外霍姓始祖开基的地方。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记载,霍姓的来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周武王临朝执政之后,封其弟叔处(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国(当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不久前发现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遗址碑,就是历史上霍国存在的又一史实佐证。叔武受封后,被人们称为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贵族安居乐业,又提防他们叛逆造反,将部分贵族迁于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权力之大,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地归晋,称为霍邑。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因此远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故霍氏后人尊于霍为霍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霍姓源于山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那个时候正是西周初期,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后来霍叔和蔡叔、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当时称他们为三监。后来,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霍叔也受到了牵连,最终被周成王废为庶人,而霍叔的始封地霍国依然存在,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一度称霸的晋国所灭,霍国的后人为了不忘故国,从此就以国为氏而姓了霍。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就是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了。上下几千年,霍州的一切无不打上霍字的烙印,霍山(霍岳、霍泰山、霍太山、霍太)、霍王、霍叔、霍国、霍邑、霍氏、霍君、霍公故居、霍伯、霍汾、霍山王、霍山公、霍泉、霍水、霍州署、霍陶、霍瓷、霍窑、霍州、霍县、霍汾县,直至现代的霍电、霍矿、霍煤、霍中,等等,无不与霍字有缘。一个“霍”字、万中情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到霍州来,不知始祖情。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山西向外迁徙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他们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海南、江苏和福建等地。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姓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诲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姓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迁移,形成了.....今天的霍姓族氏。霍姓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年(1416年)明朝先后八次移民。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隋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霍姓人氏是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的。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姓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姓,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霍姓在大陆和.....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霍姓居全省第71位。
三、历史名人
霍 光:山西省平阳(今临汾)人,霍去病的弟弟,是一位封侯拜相的文官(大司马),他曾辅佐汉代的三朝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二十几年未曾有过差错。可以说,霍家兄弟是汉朝社稷的两位大功臣。
霍 峻:三国时蜀汉将,南郡枝江人,字仲邈。他先依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后归刘备。建安十七年,刘备进至葭萌,回军南袭刘璋,留霍峻镇守葭萌城。张鲁得知,便派遣杨帛引诱霍峻,假说共同守城,霍峻一眼识破,说:“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杨帛无奈,只得退去。后来,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由阆水上围攻霍峻,一年之久未能攻下。霍峻城中仅数百人,他选拔精锐,伺机出击,斩向存,大破扶禁军,守住了葭萌城。 刘备定蜀后,任他为梓潼太守、裨将军。死后葬于成都,刘备亲临吊祭。
霍 韬:字渭先,始号兀崖,后改号渭崖。正德进士,读书西樵山,经史精治,嘉庆年间官至尚书。力主清娼籍,散憎尼,毁淫词,兴社学。为人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坚贞不屈;霍韬夫人郑氏是贤妻良母之楷模。霍韬死后被封为太子太保(从二品),谥号文敏,并由皇帝御赐墓葬。
霍去病:山西省平阳(今临汾)人,西汉大将,18岁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20多岁就开始带兵打仗,由于战功显赫,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骠骑大将军。惜英年早逝,在为他举行葬礼时,满朝文武和平民百姓从长安城内一直排到墓地为他送行,场面之宏大,历史少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在当时的声望有多高。
霍希贤:沣州人,元延祐五年(1318年)左榜状元。据《湖南通志》记载:“延祐五年戊午霍希贤榜”的霍希贤 曾误为郝希贤。而载于旧志之中。“旧志误姓郝”。《元史》纪第26卷仁宗之三中记载:“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儿、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泰定年间,霍希贤曾任职知威州官。
霍与联:明朝尚书霍韬的儿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
霍子衡:字觉商,明朝举万历乡试,历任袁州知府。后合家在羊城,绍武年间(清·顺治)清兵攻打广州,城破后他对家人说:“临难勿苟免,你们知道吗!”接着大书“忠孝节烈之家”六字于中堂,朝服北拜,然后投井而死。其妾、长子夫妻、长女、次子、三子夫妻及一小婢,也相继投井自尽。不少大臣闻讯,跟着纷纷自尽。事后广州人悄悄将他们的遗体合葬于流花桥附近,直至光绪九年,方为之树碑,称“绍武君臣冢”。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英东:1923年生。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抗日战争爆发,读至中三辍学。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42年协助其母经营有如杂货店。1945年转营驳运业务。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1955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经营地产、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1961年与叶汉、叶得利、何鸿燊等竞得澳门博彩专利权,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1965年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1979年被聘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1994年被美国春田大学授予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被香港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名誉博士学位。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97年7月被授予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港澳)。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河东郡: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蜀 郡:秦国灭古蜀国后,置蜀郡。相当于现在四川省成都及温江地区。
2、堂号(缺)
【霍姓宗祠通用对联】
〖霍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霍国;
望出太原。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霍姓的起源和郡望。
骠骑建绩;
麟阁冠群。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元狩年间,两次大败匈奴贵族,控制河西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又和卫青共同击败匈奴主力。前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霍光,字子孟,霍去病的异母弟。武帝时,官奉车都尉。昭帝即位时年幼,他与金日殚等人同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死后,相继迎立昌邑王刘贺、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轻徭薄赋,有利于发展生产。因功,图形被绘于未央宫麒麟阁,名列第一。
首图麟殿;
献替清官。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霍光,武帝朝为奉东都尉,后元初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幼主,封博陆侯。甘露中,图形麒麟阁,光居第一。下联典指明·霍韬,正德进士,大礼义起,毛澄力持以孝宗为皇考,韬测知帝意,为大礼议驳之,累官礼部尚书。
〖霍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枝江中郎将;
平阳冠军侯。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蜀中郎将霍峻,字仲邈,枝江人。先生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被子围一年,张鲁遣人诱之,峻不从。迁梓潼太守。下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省汾西南)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先后六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家训留恩远;
笔评播惠长。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霍韬,字渭先,南海人。始号兀厓,后更号渭厓,正德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著有《西汉笔评》、《渭厓集》、《渭厓家训》等。
渭厓蕴大计;
秋山显宏图。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霍韬,博学才高,多所建树,颇涉国家大计,主要著作有《渭厓集》等。下联典指明代画家霍元瞻,擅山水,有《秋山图》等佳作传世。
〖霍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麒麟阁图列首位;
京都进士第一名。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前63),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任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贻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未尝有过。甘露中,帝思股肱之美,图形麒麟阁,霍光居首位。下联典指宋代通议在夫霍端友,字仁仲,武进人。徽宗即位,策进士第一。官至通议大夫卒。
子孟赫赫大司马;
觉商炳炳太仆卿。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下联典指明代太仆卿霍子衡,字觉商,广东省南海人。举万历乡试,历袁州知府,唐王弟聿镌立于广州,召为太仆卿。
小玉丧生于薄幸;
大礼成议之高贤。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霍小玉,以李益负约,积思致疾而死。下联典指明·霍韬事典。
〖霍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出入禁闱,图耀麒麟阁上;
登临瀚海,爵拜骠骑将军。
——佚名撰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政治家霍光事典。下联典指西汉名将霍去病事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霍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霍玲少将
霍玲(1947.3-——),女(原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霍士廉之女),山西省忻州市人。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舟山基地某部班长。1974年调任海军某部装备技术系统军代表。1979年9月调海军驻北京某部军代室工作。1984年调海军某部机关工作。1989年任海军驻葫芦岛(92493部队)试验基地总工程师。1992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兵器部副部长,1997年升任海军装备技术部兵器部部长。2000任海军驻葫芦岛试验基地总工程师、副司令员。
2002年7月29日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姓高级领导人生平简介】
霍英东副主席
霍英东(1923.5-——),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是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最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内地最广为人知的慈善家、第一位晋身于“国家领导人”阶层的“红色资本家”。
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五届、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霍松林,男,1921年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琥珀乡霍家川,“门迎清渭枣径斜”的一个小山村。霍松林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
霍先生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起随其父认字读书,12岁前已熟读“四书五经”,“神童”之誉名闻天水。上中学时他就曾发表大量杂文、新旧体诗宣传抗战并引起轰动。被国学大师于右任称其为“我们西北少见的少年”。
1944年,当这位自谦为“穷乡僻壤放羊娃”的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后,获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名流的赞赏、指导和教诲,并与汪辟疆、陈匪石两位先生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使他有了很高的造诣。先生们渊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和严谨的治学风范,令他如沐春风,使他此后的研究得以发轫于一个较高的起点。名重一时的大学者汪辟疆(方湖)对他十分器重。汪先生教书,强调知、能并重,研究与创作相辅相成,在古诗文方面已有很好基础的霍松林自然被慧眼拔擢。有这样的名师进一步栽培,为霍先生日后形成独特的学术品格夯实了基础。
受汪辟疆先生熏陶,霍先生早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治学思想———知能并重。他认为研究者不搞创作,研究人家的作品未免隔靴搔痒;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切体味创作的甘苦和奥妙。在他洋洋大观的作品中,最早发表的是一首旧体诗《卢沟桥战歌》,时年仅16岁。从1937年至今,霍松林濡笔挥洒,浩然长歌,写尽了人世沧桑。诗言志,赏读霍先生大气包举的诗词创作集《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既可领略其中流露的“中国文人之忠爱情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风亮节”,又可从中探知半世纪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学者的霍松林刚正不阿、勇于独抒己见的学术品格。早在五十年代中后期,霍先生针对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许多有争议问题发表了一批论文,其中的《试论形象思维》是国内探讨形象思维的第一篇长文,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1966年初夏,他因这篇文章无端遭受祸害,并株连家眷,下放劳改达10年之久。新时期拨乱反正,霍松林和他关于形象思维的有关论述因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公诸报端而得以解放。
不仅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中,霍先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坚持不懈。他的著作《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文艺散论》、《白居易诗译析》、《西厢述评》和他主编的《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等大量唐宋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专著,都被认为是这些领域的“开山之作”。
霍先生自1953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过8门课程,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奠基人,霍先生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其门下弟子已有26人获博士学位,18人获硕士学位,这些后起之秀大多已独立出版专著,在文坛和学术界崭露头角,成为各方看好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
1982年4月,霍松林在陕西师大主持全国唐诗研讨会,专家云集、盛况空前,并于同年被选为中国唐诗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于1987年在京成立,霍松林又被众望所归地选为副会长,并于日前担任名誉会长。
中国作协曾于1995年给他颁发了“以笔为枪”特殊贡献奖牌。
霍姓诗人
- (宋) 霍安人
- (宋) 霍洞
- (宋) 霍权
- (宋) 霍正夫
- (唐) 霍总
霍的相关词语
- 霍嫖姚
- 霍绎
- 霍奕
- 霍曶
- 霍铎
- 霍夫曼
- 霍亨索伦家族
- 霍玉
- 霍驿
- 霍去病
- 霍乱
- 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