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历史词典解释:
清朝皇室为满族,满族分为八旗。旗,既是军事编制,又是户籍编制,还兼有民政和生产的职能。入关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把满族分为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来又增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共八旗。旗是汉语名称,满语称“固山”。每旗下辖五参领(满语称“甲喇”),每参领下辖五佐领.(满语称“牛录”),每牛录管辖三百人,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旗的长官称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副都统(满语为“梅勒额真”),参领官满语称“甲喇额真”,佐领官满语称“牛录额真”。后来又把投降满族的蒙古人编成蒙古八旗,把投降满族的汉人编成汉军八旗。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满、蒙、汉八旗,每旗设都统一人,从一品;副都统二人,正二品。到清朝末年,旗制松散,各都统除办理文书外,已无实际军权。见《清史稿·职官四》。
词语分解
- 八旗的解释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 制度的解释 ∶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管理货币制度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以他们为首的腐朽制度的象征 ∶式样;规格制度宏敞详细解释.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易·节